czhou28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zhou28

博文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贵口矿区水文示踪试验》成文及发表小记

已有 4027 次阅读 2013-1-20 07:57 |个人分类:矿产勘查|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水文试验, 生产问题学术化

 

 

《内蒙古乌拉特后旗三贵口矿区水文示踪试验》

成文及发表小记

 

 

2008年年底还在紫金公司打工时,新开的几口矿井均遇到大水,每天抽水的电费够买辆小车的钱,另外严重影响了坑道掘进(对矿山而言,耽误一天工期意味着n*100万元人民币的损失),就赶鸭子上架,啃了一通水文的文献,土法上马花了几天做了水文连通试验,还算管效。

 

到了2010年冬天的样子,偶尔一想自己干了点旁门左道的水文(我的专业是矿床/地球化学,在紫金也主要主持做的矿山地质和矿产勘查),干脆整理一下,投出去算了,以作纪念。这辈子再做水文的机会可能微乎其微了。于是乎整理了一下,投给了《吉大学报:地学版》。亏得2位审稿人(后来知道一位是吉大水工老师,一位是西安地矿所的老师,在这儿就不点名了,匿名审稿哦)和母校学报的老师没一棒子把俺打死。审稿人的一条意见评语就是:这篇文章太像生产地质报告了。一语中的啊,这就是个外行人做的生产报告啊。

 

其后,来来回回改了好几遍,总算发表了。修改的时间是一年多(真正冥思苦想查资料修改的时间也有几个月),是我野外现场试验+提交生产报告时间(不到一周的样子,包括野外准备时间)几十倍。当时很想建立水的数学模型,可是这些对我这个外行而言非几个月之功,加上那样还要补些数据,也没时间去补做数据。另外,不在学术单位混饭,查个资料费劲啊,就想对付着发表算了,反正只是个纪念。呵呵

 

 

感想:

1、 跨行做点能发表的东西,真不容易啊(2012年底还“被生产+其他所迫”做了篇测绘的小paper,这里面还有段让人气愤、让人几乎无语的过程,等这个小paper发表出来,我再说吧。中国啊,嘴大真理多,嘴不大,搬弄小报告也要“真理多”)。

 

2、 解决生产中的问题时不妨留根弦,认真做,没准能把生产中的解决办法变成学术的paper。尽管其学术性一般极难和NatureScienceEPSL等上面的大paper相比。

 

3、 2008年年底做试验时,还有一个老水文专家H(不便点名哦,南方某省去的外地和尚,其实老先生人很好的)同时做了水文调查,平行做的,和俺的试验互不重叠,其结论和俺截然相反。被俺们一线生产人员很不认可。其结论也被后来俺们坑道工作所掀翻。生产单位就是这样,你上午得出的结论和预测,我下午就验证,也不得不验证。

 

4、 2010年网上投出稿子时,非要注明是什么什么基金项目资助,否则就认为是信息不全,不能处理。当时真是让俺为难了一下,我这当时(2008年年底做试验时)哪有什么基金项目资助啊,就是俺们矿业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费(买盐买染色剂的钱,开个车奔城里买就是了,几百块钱的样子)。哎,索性拿自己主持的项目填上吧。2010年已经到现在这家单位打工了,并且手上主持着3项工程类国家项目,就撒个“谎”吧。中国式的教条啊,编辑部老师有时候也挺无奈的。






+++++++++++++++++++++++++++++++++++++++++++++++++++++=

水文试验原文:见http://blog.sciencenet.cn/blog-856115-653562.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856115-654800.html

上一篇:
下一篇:小知识分子还能担道义吗?

2 刘建兴 chaijf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6: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