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的微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arofresearch 教学无止,教学相长。

博文

香港故事02 · 学粤语记

已有 3894 次阅读 2019-8-11 10:09 |个人分类:见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香港, 粤语, 生活

写在前面

————


香港是我的第二故乡,得益于完善的体系和便利的生活,我曾在这里毫无后顾之忧地度过了后大学时代。写这个系列之初,只是单纯希望分享个人记忆,与香港的朋友们重拾旧日都市美好。没想到刚写完第一篇就赶上香港成为世界焦点。随着事态发展,有朋友问香港故事还会不会继续。我说写。当然写,而且更要保持初衷去写。


香港从来不缺大是大非大人物的野史绯闻,然而叱咤风云的故事里,难说几分是以作者之心度他人之腹的臆想。而一个个宏大的故事里,普通人像是模糊的背景,不见踪迹,仿佛并无悲喜。然而,真实奠定一座城市基调的,是一个个普通人的生活以及背后的浮沉。所以 , 尽管能力和视野有限,我还是想分享自己以普通人的视角经历的香港生活。而在香港这些年的确能感觉到人们情绪的变化,街头巷尾已与多年前初到时大不同,但也正因如此,在群情激奋的时候,记录往日并加以审视,才更加必要。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钥匙,粤语是我在香港的意外收获,从笨拙地注音到能应付日常沟通,我所认识的香港也在不断更新,所见范围也逐渐扩大。这第二篇香港故事,想和大家分享在香港的学粤语经历,以期对大家了解香港有所启发。


  学粤语记  


对于失恋的人来说,最好的疗伤歌曲大概会是粤语情歌,广东话里丰富的音调配上旋律的起承转合之后,最适合表达情感的跌宕,能达到很好的共情效果。从最初只会鹦鹉学舌地唱几句情歌歌词,到可以用广东话交流,这中间经历了不少有意思的事情,和大家分享一二。


 1 

 · 听课记 · 

游客眼中的香港大多是熙熙攘攘的,尖沙咀和港岛尤其如此。然而,港大医学院的所在却是难得的港岛僻静之地。初到香港时,每日两点一线往返于这里和住所之间,生活半径也大多在步行小时以内, 离繁华热闹很是遥远。

而扩大我的生活半径的,就是意外地报名了粤语班。

那时大街小巷的铺面店员们的普通话还不像今天这么流利,为了给自己寻点乐,我在网上查到尖沙咀有周末开设的免费粤语课,将信将疑地报了名。

一出尖沙咀地铁站,扑面而来便是购物人群的奔涌与狂热。不料走着走着,沿途渐渐安静,行到教室之后,四周树荫遮蔽愈加静谧,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

第一次上课,不禁感叹课上学生的多样性,除了留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从业者,不仅有来自内地的同学、还有来自台湾、新加坡等地的各行各业的朋友。尽管如今粤语班早已停办,但当年的盛况仍然记忆犹新。         

课堂的氛围非常轻松,每次上课二三十名学生,三五个人一组围坐一小桌,老师在前面讲课,每个小桌也会有tutor和我们自由交流各种生活话题,大家平时练习发音朗读时开开玩笑,一下午很快就过去了。课堂休息时有茶点供应,吃吃喝喝聊聊天,粤语课就这么成为了周末的一大消遣。

很多现实生活中完全不会相遇的人,都在这里相遇了。做了三年金融的小哥,绘声绘色地描述着OT日常;做工程管理的小姐姐,有时会忍不住抱怨一下项目合作者的素质参差;之前做模特的小妹妹,通过中介成功申请来港读书很开心,还希望能遇到自己的Mr. Right……大家生活没有重合,说话没有负担,反而意外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有一次,上课聊完热播电影,下课说走就走,四个人一起买票去看了当时很火的《那些年》。

图/摄影师 Oliver Luo @ Ollie.footprint

课堂上偶尔也会讨论严肃话题。有一次,老师上课聊天时提到了著名的电车难题,非常认真地问我们,如果你是司机,是选择全车人按既定轨道撞死,还是为了挽救全车人便转去其它轨道却撞死一个不知情的行人。以前听闻类似选择困境,都只一笑了之,未能深究。但在粤语课上,大家各抒己见之后,我也尝试以司机身份设身处地考量,第一次感受到极端选择下内心的拷问所带来的冲击,算是课堂带来的意外收获。

回想起来,当时因为工作压力大,加上自己对学粤语并没有确定的目标,所以扎实去听粤语课的周末其实屈指可数,迟到早退也是家常便饭,并不算一个合格的学生。

但后来的经验表明,那是我上过最卓有成效的粤语课,奠定了敞开交流的习惯和发音基础。之后读研时我也有偶尔去听不同机构开办的粤语课,很难再遇到那么成功寓教于乐的教学课堂了。

 

 2  

 · 实践记 ·

人能不能最终学会一门语言,差别不在于天赋,也不在于课堂,大约还是在于胆量。 

其实基本的发音规则加上九个声调的练习,对于已经会中文的同学来说,学粤语的基础只是已足够,更多需要的是生活中去实践,多听多讲。而这个多听多讲的背后,需要的还是胆量,也即要克服心理障碍。 

想跨过这个心理障碍实在是,太难。

 一开始,我也是跃跃欲试想要讲,很快我就发现,每次话到嘴边,一不留神就又变成了普通话。特别是和已经熟识的同学交流,即使是面对香港local,也觉得已经讲多了普通话,不好意思改口,况且讲出来的句子自己也不太确定对错。屡试屡败之后,只好放弃了和身边同学练习粤语的想法,转而尝试和陌生人讲,意外发现好了许多。 一方面,和陌生人的交谈本身就比较简短,所以可以有所准备去应对,另一方面,确实在陌生人面前不太会因为讲得差而产生心理压力。所以那一段时间,我在去食堂去超市以及商场的时候,没事儿就会多问几句价格,有一搭没一搭地和店员聊一聊。 

当时的香港,在商场或是大街小巷里游走,很是有几分惬意的,店员的目光里少几分打量计算,而多几分街坊家常。无论是否为了卖货业绩,聊起来都能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沟通本身的亲切。有一次在屈臣氏里,和柜姐由洗面奶聊到租房,一起吐槽完房价又聊起学粤语,她介绍了很多七大姑八大姨的学习建议,还对我大大鼓励了一番。 

逐渐建立了一些自信之后,我在学校终于也敢于跑去和院系里的Staff用粤语沟通了。当然,和熟悉的同学还是磨不开面。后来真正豁出去说粤语的时候,还是读博后由于工作需要,脸皮又厚了些才开始讲,讲多了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这么想来,大概人还是要逼一逼的。


  

· 不算经验 · 

回顾从学粤语到说粤语,会不由感慨。一开始,只是抱着好玩儿的心态,初来香港时,想的也只是多多练习英文就好。没想到英文留在了笔头上,口头上倒是意外学会了说粤语。 

对于一个本身语言文化系统和香港迥异的人来说,能学会它,和这一路上所有熟悉的、陌生的人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我自认为心理没有那么坚强,如果当初在某个便利店里,店员听到我蹩脚的粤语翻个白眼,缺乏自信的我可能就会放弃尝试讲下去。但是,幸而在我刚到香港的日子里,遇到的大都还是温馨和鼓励,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后来久居之后即使遇到白眼,我还会继续坚持说粤语的动力。 

一个人对一件事反应如何,其实还是和大环境有关。如果换做今天,重复旧日学粤语的过程,恐怕还需要有几倍于当时的心理耐挫力了。很多人会把个体身上发生的好事归功于个体,但其实,在个体之外,还有很多个不具名的个体附带着他们所构成的环境,共同促成了这件好事。

而这些,我们如果不在特定的时间去回想,是看不见的。


 | 后记 

今天的香港,使用普通话已经可以毫无障碍地生活。但是,学会广东话之后,某种程度上我看到了之前未曾看见的世界。那个世界,可能才是更加贴近local生活的香港,而不仅仅是留学生视角的香港。

 对同一的新闻的看法,用粤语和用普通话在香港沟通,所得到的反馈常常是差别很大的。今天的很多矛盾,看似是大是大非的矛盾,某种程度上,也是信息不对称,沟通不力而产生的矛盾。

 我常常想,作为普通人,我能为社会做的是什么。想来想去,只有从自己做起,把生活中的沟通处理好,减少微观上的摩擦,多些体谅和善意,也许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某一天,宏观上也会随之变得更好吧。

 

< 本文同步发表于微信公众号Star走神日记 ,关注见下图二维码。未经同意谢绝转载,如需转载请与公众号联系。>

 图/摄影师 Oliver Luo @ Ollie.footprint




https://m.sciencenet.cn/blog-889891-1193213.html

上一篇:人间读不尽,最是与父母
下一篇:独生子女随想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3 01: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