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习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eberfrank

博文

拥挤收费谁来收 之 案例分析

已有 2783 次阅读 2009-11-26 22:49 |个人分类:TRANSPORTATION|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政府, 交通, 收费, 拥挤, 拥挤权

零八年,写了两篇博文,‘拥挤收费谁来收’和‘拥挤权交易’,今以案例呼应之。

 

试想,一条繁忙大道,交叉口上游设不设置掉头正困扰着你——交管局领导。

左手是小区居民、娱乐消费者、货运者、公务车辆的掉头需求;右手是掉头成本=信号设施和车道渠化硬件费用+交通流冲突时间延误及安全风险。

是以难以抉择,听说拥挤收费是条路,那么收费定价,由谁话事呢?政府V.S.市场。

 

Scenario 1-政府定价

方案一,一刀切,掉头车辆一律收费2块。技术实现不难,安装路侧视频监控、车牌识别软件,方案操作成本不高。但此方案中,小客车与大货车不公平。
方案一升级,价格分歧,小车1.5,大车3块。还要安装识别车型软件,操作成本升高。然而仍然存在不公平问题,例如在小区居民和娱乐消费者之间?
方案难以再升级细化,因此,政府定价的代价是必然牺牲掉一部分用户的利益[注]。


 

Scenario2-市场定价
首先,‘拥挤权’区分车型、道路和时间。并且,所有人都平等地拥有拥挤权,即其市场将是大规模的。市场定价的方式是,用户将自己的拥挤权,拿到市场上交易,愿买愿卖,竞争定价。

 

于是乎,以下情形将发生:
情形一,大货车因其车型和车速条件需要使用跟多权的拥挤权,得出价购买小客车多余的拥挤权;而小客车都有拥挤权,一定价格上你不卖给大货车,其他小客车就卖,于是市价形成。
情形二,小区居民需要较多地使用道路,得购买消费娱乐者无关紧要的拥挤权;同样,竞争之下市价形成。
更多类似情形,被无形的手高效地操控,形成恰当的市价...

 

市场定价之下,所有人为其使用道路拥挤他人付出了‘恰当’代价,并会努力通过其他生产服务弥补该代价,促进整个社会经济。因此,市价是唯一能以最低代价最大限度、最高效率地满足所有人交通利益的办法。

 

注,拥挤收费,政府定价的做法,如今已不新鲜,伦敦和新加坡,频频为人推举。正如上述简单案例所揭示的那样,政府定价的做法有许多隐患为人诟病。以伦敦为例(区域拥挤收费),主要争议有:

一,重复收费的公平性问题;

二,社会公平(穷人交通弱势);

三,收费方式的公平性问题:圈外买单、圈内收益、临接区域的交通压力尤其是停车压力、对区域内零售业打击;

四,质疑收费平和范围的合理、质疑收费所得的用途等等。



https://m.sciencenet.cn/blog-92473-274235.html

上一篇:交通解释 之 列车运输形式的出现
下一篇:交通对经济的作用——今昔观点演变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