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新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xinhua 博客

博文

唐山地震追思(十九) 精选

已有 10639 次阅读 2008-12-1 05:00 |个人分类:人物纪事|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地震

 

       唐山地震追思:父亲的手稿

 

       (十九)父亲的手稿

        在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我的哥哥和妹妹赶去了唐山。在唐山的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到悼念亲人的人群。无言的契约,凄楚的气氛,人们胸戴白花,有的还拿着蜡烛,都是默默不语。30年前,他们同我们一样,失去了自己的亲人。那一天,二十四万多人失去生命,十六万多人重伤身残,七千多个家庭灭门绝户,数千儿童成了孤儿。

        当历史蒙上灰尘,留下的只是抽象的数字了。

        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群集聚在唐山抗震纪念碑前,唐山抗震纪念碑展现着唐山人民百折不挠的抗震精神和全国对唐山灾区的无私支援。人们怀着感恩的心,在这里缅怀在抗震救灾中捐躯的英雄。川流不息的人群接着又涌向位于南湖公园的商办唐山地震罹难者纪念墙(有报道指此墙是违章建筑),那座墙的上面虽然只雕刻了数千个人的名字,许多人还是走去那里,缅怀在地震中罹难的那些普普通通的人。

 

 

(图22:唐山抗震纪念碑)

 

 

(图23:唐山抗震纪念碑广场)

       

        在7月28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全家在不同的地方都观看了30周年纪念大会的电视转播。

        隆重的30周年纪念大会在燕山影剧院召开,各级领导齐聚一堂。大会再次宣布,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全国各地的大力支援下,夺取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大会热情讴歌了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百折不挠和勇往直前的唐山抗震精神,大会高度赞扬了唐山人民重建家园、恢复生产和全面振兴的光辉历程;大会对唐山的快速发展表现出了极大的骄傲和自豪;大会号召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弘扬唐山的抗震精神。

        新唐山的崛起,的确举世瞩目,如今唐山高楼林立,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座现代化城市重新出现在祖国的冀东大地上。从唐山向四周瞭望,仍然还可以感觉出旧唐山的轮廓,郊外的天空似乎总有些阴霾。从唐山往外走,穿过闹区,在东北的方向,会看到一片一片的农田,在那茁壮成长庄稼的覆盖下面,是一群一群的墓地,那里埋葬着24万多具遇难者的尸首。在墓地群的一个角落,有一个寂静的小树林,那里草色青青、绿树葱茏,河北省地震局地震地质唐滦勘察组的成员们全都葬在了那里,我的父亲就在其中。

        第二天上午,2006年7月29日,我的哥哥和妹妹来到埋葬父亲的地方,为父亲献上了一束鲜花。

        在墓地里,遇见了前来为我父亲及其殉难战友献送花圈的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当时在场的还有河北省地震局局长周清良、中国地震局办公室主任张宏卫、河北省地震局副局长孙佩卿、河北省地震局副巡视员孟书和、河北省地震局监测预报处处长冯书明、唐山市地震局局长王贺全、唐山市地震局副局长李保民、唐山地震监测中心台副台长刘怀,以及以个人身份前来的刘占武(时任唐山地区地震队分析组组长)、孟祥振(时任唐山地区地震队副队长)和董玉民(原唐山地区地震队分析组成员)等。

        在父亲的墓碑前,哥哥苏新忠把父亲在唐山遗留下来的部分手稿亲手交给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希望父亲的手稿能铭刻于心,唐山地震的悲剧在中国大地不再重演。

 

 

(图24:哥哥把父亲的手稿交给了中国地震局局长陈建民(右一))

        哥哥对陈建民局长说,父亲的手稿中清楚地讲明了唐山和滦县。陈建民局长点头道,地震来得太快了。

 

       (未完待续: 二十、2008年,旧难新灾)





史海钩沉
https://m.sciencenet.cn/blog-93313-49165.html

上一篇:唐山地震追思(十八)
下一篇:唐山地震追思(二十)

12 杨新铁 杨学祥 廖永岩 刘玉平 祖乃甡 陈绥阳 陈国文 李宁 何学锋 侯振宇 yinglu rfm2007

发表评论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