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注入矿权资产,乌鸡顿变凤凰?

已有 4683 次阅读 2008-11-19 18:58 |个人分类:矿业论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矿产资源, 产经, 矿业开发

注入矿权资产,乌鸡顿变凤凰?

刘继顺

2008-08-08

时下,矿业公司借壳上市,平步青云套现;上市公司注入矿产,变身凤凰招摇。各得其所,蔚然成风。

2003年矿产品市场价格上涨以来,矿业暴富的神话铺天盖地,社会公众对矿权资产有着过多的期待。在此背景下,一些萎靡不振的上市公司,欲求矿权资产“伟哥”,助其雄起,亦在情理之中。

矿权资产是“伟哥”吗?是,又不是,这要看是什么样的矿权资产!这就引出了少有人关注的“矿权地价值与变现”问题。

一处矿权地价值几何,是一个极复杂的问题。业内人士亦难把握,不同的矿权评估师和评估机构,给出的结果差异甚大,足可印证。因此总是告诫大家:矿业是个高风险高回报的行业。

矿权评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但评估只能根据储量数据,储量大则价值高。

储量数据是基于钻孔和坑道数据的。由于钻孔和坑道只是一维的直线,而我们要计算储量的则是三维的矿体。无论勘探的网度如何,钻孔和坑道一维线取样则是有限的。矿体的形态与品位变化及矿体连接,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主观推测。矿床开采后,储量的变化是必然的。变大与变小都有可能,有些矿区变化之大令人大跌眼镜。当然储量级别越高,可信度越大。

其次是品位,品位越高,价值越大。

再有矿石的可选冶性,比矿石的品位还重要!如果是难采难选难冶的矿,生产不出合格的矿产品,或者吨矿生产成本高于吨矿价值,那就是石头一堆,专业上说就是“呆矿”。

还有就是市场和开发利用条件,对矿产品价格和开发成本的长期变化趋势的判断。

更让人捉磨不定的,则是矿权地找矿前景的评估!

这种评估出来的矿权地资产价值,实质上是潜在价值。

于潜在价值,什么时间能变现,年变现多少,对不同类型的矿权地,结果大为不同。

正在生产的矿权地比较好把握,因为有生产成本与税后利润作参考,扩产并达产的速度也较快。这种矿权资产是不是“伟哥”,辨别起来比较容易,如果上市方不是刻意隐瞒的话。

若只是探矿权的话,问题就难办了。因为从办采矿证,矿山建设至投产再达产,需要较长的时间,一般需要3-5年(中国最大的铜矿-西藏玉龙铜矿,至今尚未投产),还要有相当大的投入资金,少则3-5亿元,多则10多亿元。

上市公司注入矿权资产,到底能不能升值,能不能由乌鸡变成真正的凤凰,需要多方面考虑。其中有真话与谎言,鲜花与毒草,馅饼与陷阱,不得不慎!所谓市盈率,实在是壁上饼,水中月,镜中花,当不得真的。

目前同股不同购买成本的制度设计(散户是以发行价购买的,而投资公司是以折扣价或以面值购买的),对散户本身是极大的不公平。若长期持有的话,年分红又能否高于银行利息呢?在股市上投资矿业,对散户实在是大大的不利,最好远离股市。如果仅是投机炒作,那另当别论。

因此,上市公司注入矿业时,不要轻信盲从。不仅要关注价值评估报告和储量数据,而且要关注品位,可选冶性,开发利用条件,市场变化趋势,变现时间等等。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能不能够对投资者负责任,用好从股市融资来的每一分钱,能不能够忠诚于投资者。

目前有一种倾向,一听说有矿产注入,上市公司的股票就一定会升值,而且将若干年以后的潜在盈利一股脑算上,热炒。上市公司,新闻媒体,经济界大腕,风投机构(投机大腕)齐上阵,将散户们弄得云里雾里。这就造成一种假象:昨天的乌鸡变成了今天的凤凰,诱使散户进场,而投机者卷款离场,留下散户守空场,向隅而泣。

投资一个公司,必须要认真考虑公司管理层对投资者的忠诚度,要确定注入的矿权资产是优质资产,而不是注水猪肉。

投资者一定要相信:乌鸡变凤凰的事是有可能发生的。但一般地,乌鸡还是乌鸡,凤凰还是凤凰,乌鸡变凤凰的概率不大!



https://m.sciencenet.cn/blog-97739-47486.html

上一篇:500米以浅,无大矿可找吗?
下一篇:经济地质大师林格伦:留给我们什么?

1 刘玉平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