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岩论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elugj     眼见为实, 眼见未见得实!

博文

为中国“地大物博”辩

已有 10098 次阅读 2008-11-21 08:17 |个人分类:矿业论道|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矿产资源, 矿业开发, 地大物博

为中国“地大物博”辩

刘继顺

2008-06-21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原材料的需求日趋旺盛,矿产品价格高企,使得国人对中国矿产资源的可供性产生了深深的忧虑。上至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业内人士还是忧国忧民者,都不约而同地发出“中国地大而物不博”的警世危言。

更有甚者,如沈思先生,在2005年上海市政协召开的一次关于节约型社会的讨论会上,说:中小学教材一说到中国就是地大物博,我看早就该改成地大物不博他认为:中国资源非常紧缺,总量并不丰富,人均资源拥有量就更少得可怜。现在必须从娃娃抓起,灌输一种资源匮乏的紧迫感,让他们从小就养成珍惜资源,节约利用的理念,而不是盲目去培育地大物博的虚荣心(2005825日新华网)。

“地大物不博”,似曾相识。1932121日, 在武汉大学的讲堂上,一位先生以《中国历史的一个看法》为题,全面论述了他的观点:“在这老英雄悲剧中,我们把他分作几个剧目,先说到剧中的主人,主人是 姓中名华一老中华,已如上述,舞台是‘中国’,是一座破碎的舞台,一一穷中国,老天给我们祖宗的,实在不是地大物博,而是一块很穷的地方,金银矿是没有 的,除东北黑龙江和西南的云贵一部分外,都是要用丝茶到外国去换的,煤铁古代是不需要的,土地虽称广阔,然可耕之地不过百分之二十,而丝毫无用的地却有三 分之一,所以我们的祖宗生下来,就是在困难中。”这位先生不是别人,就是被称为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胡适先生。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距胡适先生讲演76年的今天,我国黄金资源量在1.5-2万吨之间,保有黄金储量为4634吨,探明储量排名世界第7,2007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年,中国黄金产量达到270.491吨(南非为272吨),中国已超越美国成为仅次于南非的第二大产金国,2008年我国将超过南非成为世界第一产金大国。中国有色网-www.cnmn.com.cn2002年中国矿山白银产量超过2200吨,仅次于墨西哥和秘鲁;冶炼厂白银产量约3200吨(含利用进口铜精矿、铅锌精矿和再生原料生产),几乎可与墨西哥并列世界第一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白银生产国之一。

问题出在哪?问题出在过去没有去着力寻找并开发金银矿上,以致于作为外行的胡适先生作出了错误的判断。曾几何时,“中国贫油”,不也是一些人挂在嘴边吗? 现在呢,中国贫油吗?对于西部广袤的沙漠、戈壁、山地和高原,也不是胡适先生认为的是“丝毫无用”的。近五十年来,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通过广大地 质工作者的辛勤劳作,发现了大量的油气田、煤田、地热田、铀、铁、铜、镍、铅、锌、钨、金、银、钾盐等矿产。随着勘查工作的深入,不仅中国东部,而且西部 地区仍将有大量的大型矿床发现。

中国有约967万平方公里的陆地面积,300多万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积,总共有约1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难道还不算大吗?

截至2004年,中国已发现171种矿产资源,探明资源储量的有158种,其中石油、天然气、煤等能源矿产10种;铁、锰、铝、铜、铅、锌等金属矿产54种;石墨、磷、硫、钾盐等非金属矿产91种。发现矿产地近18000处,其中大型矿产地7000余处。具有世界性优势的矿产有稀土、钨、锡、钼、锑、 菱镁矿、萤石、重晶石、膨润土、石墨、滑石、芒硝、石膏等矿产,居世界第12位。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达9014.53亿吨,居世界前列;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6.76亿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储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国陆上和海上远景储量都很乐观。中国探明矿产资源总量约占世界的12%,仅次于美国和前苏联。潜在矿产资源量更为可观,这样的矿产资源富集度,难道不算物博吗?

如此说来,中国地大物博,何错之有?

诚然,按人均算来,中国探明的人均资源量很低,石油、天然气、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人均储量,仅分别相当与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25.559.7%。在资源的消耗上,我们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粗放型经营开采,浪费资源。

造成探明的人均资源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计划没有市场变化快。以铁为例,中国组织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70年代末的两次铁矿会战,形成了鞍山本溪等十大铁矿石生产基地。之后就再未在铁矿勘查上下功夫了。20012006年,中国生铁产量平均年增长22.6%2007年生铁产量超过4亿吨,国内铁矿石产量也达到7.07亿吨(原矿品位一般为30%40%),尚有3.83亿吨(原矿品位在60%以上)铁矿石依赖进口。近两年铁矿的勘查,可谓捷报频传,铁矿资源储量大幅攀升。

其二是,为追求GDP,向世界提供廉价资源。以煤炭为例,0712月份煤炭出口量达到573.0万吨。20081-5月份,中国出口煤炭1850万吨。全球焦炭70%来自中国,20084月出口焦炭138万吨,1-4月累计出口焦炭428万吨。欧盟曾提出中国放开焦炭出口要求。

其三是,粗级产品出口,加剧了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

其四是,国家的矿产资源战略和政策有待完善,措施不力。目前出台的政策还是以国有勘查部门及国企为主导,地方政府在理解中 央政策方面出现偏差,特别是矿业权使用价款方面各吹各调。而今出台的矿产勘查规划,初衷可能是好的,但具体实施起来,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国有勘查单位的积 极性,也堵住了社会资金进行矿产勘查的大门。因此,在动员全社会资金投入矿产勘查,进而解决矿产资源紧缺问题方面,尚有许多工作可做。

其五是,中国大部分国土上的矿产资源并未查明,实施过深部钻探和坑探的区域有限,进行过详查的区域更少;即使进行过详查,勘探的深度过浅,从而为未来发现新的大的矿产资源提供了条件。

其六是,矿床地质研究与勘探的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高,敬业精神有待提升。时有夸夸其谈、误判、漏矿、与矿失之交臂的现象发生,延缓了矿产地的发现。特别是既有理论素养又有勘探经验的实干家较少,难以满足技术难度高的矿产地发现的需要。

目前探明的人均资源量不够,不等于中国不能解决矿产资源紧缺的大部分问题。昨天没有发现矿,不等于今天不能发现矿;今天发 现的是小矿,明天有可能变成大矿。中国广大的国土,尚大有潜力可挖!只要持之以恒,发挥一切志于投身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任何企业与团体的积极性,一个个 大矿将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再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解决其所有矿产资源供应问题。任何国家必须在国际矿产品市场上,用自己丰足的矿产品去换取其不足的矿产品。这与物博不博,没有必然的联系。

在此,愚以为:中国地大物博,当之无愧!



https://m.sciencenet.cn/blog-97739-47706.html

上一篇:经济地质大师林格伦:留给我们什么?
下一篇:不独笑顽石生底事

3 刘玉平 yinglu uneyecat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