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转载]谢家荣—华夏地学拓荒人,中国地质科学引领者,陆相生油理论倡导者(作者:张立生 )
李中平 2024-2-13 15:47
谢家荣 谢家荣:华夏地学拓荒人——纪念谢家荣诞辰120周年 编者语 :在二十世纪中国地质科学的发展历程中,谢家荣先生是一位无法绕过的里程碑式人物。他以其卓越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研态度和对国家矿产资源事业的无私奉献,为中国地质学界谱写了辉煌的篇章。谢家荣(1898年-1966年),字季骅,是我国现代 ...
1354 次阅读|没有评论
过年往事
闻宝联 2024-2-13 13:39
又过年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人不同,年也不同,农村的年与城市的年不一样,南方北方的年不一样,过去的年与现在的年也不一样! 我小时候,过年要比现在隆重的多! 一进腊月,年味越发浓重了,偶尔一两声炮竹,提示着离年关越来越近了!各家开始备年货,那时候几乎半个正月门市部都不开门,歇 ...
1353 次阅读|没有评论
读《管子》34-35:《山国轨篇》《山权数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钟茂初 2024-2-13 06:26
读《管子》34-35:《山国轨篇》《山权数篇》主要思想的白话梗概 《山国轨篇》 108. 采用盐铁税收方法,可以使粮食大幅增加,且主要为国家掌控。民众生活生产正常、稳定而无怨。 《山权数篇》 109. 君主每年将粮食的十分之三用于贮蓄,三年多就能贮备够吃一年的粮食;三十七年就能贮备够吃十一 ...
74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如此论证岂能弘扬中华文明
热度 4 尤明庆 2024-2-12 15:32
1 今天早晨看到博文 “ 甲辰龙年谈历法、节气:中国农耕文明的产物 ” ,觉得总该有人说几句——这是科学网啊。 2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1683 次阅读|12 个评论 热度 4
左祖右社
孙南屏 2024-2-11 09:57
不知道“ 左祖右社 ”说法最早于什么年代出现,但 最早明文记载“ 左祖右社 ”制度的是 《周礼 ·考工记》 。 《周礼 ·考工记》记载:“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 面朝后市 ……。 ” 《周礼 ·考工记》 ...
1256 次阅读|1 个评论
『云作战』的亚核防御特战训练体系建设
戴锋 2024-2-11 09:11
■ 锋启云涌 【 摘要 】 云作战意义下的亚核防御特战训练体系建设内容,主要包括训练指挥机制、训练力量体系和训练保障能力建设。 亚核武器,包括微核武器,是指杀伤力介于战略性核武器与常规武器之间的作战武器。亚核武器属于微、小、弱型核武器,以及杀伤力低于常规核武器的小当量、战术性核武器 ...
8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龙年之初杂说“四灵”
冯大诚 2024-2-11 08:21
龙年之初杂说“四灵” 龙年到来。新年新岁,不能免俗,想随便说一点吉利和祥瑞的,于是想起来四灵。 《礼记·礼运》说:“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在中国古代的传统中,四灵都是祥瑞之物。在《礼记》对这四种祥瑞之物的排列次序中,龙排在最后,可是它后来的地位却似乎什么都比不上它。 与如今动物学家把 ...
60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王安石的《元日》——兼谈《千家诗》的一个选编思想
姚小鸥 2024-2-10 14:55
我说《千家诗》不如《唐诗三百首》,主要是前者体裁限于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这让许多不错的古诗和乐府不能入选。不过,所选绝句大体还是不错的。比唐人之作稍逊,原在时代与作者,而不能归咎于选编。再说,书中所选宋人诗也有不少是能够经受历史检验者,王安石的《元日》就是其中 ...
1763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且喜新年入手来
热度 1 张晓良 2024-2-10 05:47
【宋】王铚《别高子勉兄弟》:南北奔波岁月催,足间浑未洗尘埃。 休将旧事从头说,且喜新年入手来。 千里远同传信雁,一枝同插未开梅。浊醪有尽情无尽,醉人都门首重回。 王铚,字性之,自号汝阴老民,汝阴(今安徽阜阳)人。尝从欧阳修学。高宗建炎四年(1130),权枢密院编修官。有《雪溪集》。
1353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行道树
孙南屏 2024-2-9 22:51
快到植树节了,想起以前 读 过的 一篇叫作 《 10亿人都忽视了的一个小细节,藏着中美两国的巨大差别 》的文章 。 文章作者自驾去过40多个国家,作者感觉 行道树是中国主要道路的标配。很难在中国的城市里找到一条光秃秃、没有绿化的马路。国外也有少量道路配置行道树的,但绝大多数没有。即 ...
110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03: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