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ode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aodeming

博文

高德明老师讲焦点解决中的微观三步曲---倾听、选择、建构

已有 3409 次阅读 2017-8-9 15:53 |个人分类:焦点解决实践|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高德明, 选择, 焦点解决, 倾听, 爱语焦点

高德明


语言学中,一个沟通的最小单位是一个三步的过程:你说了,我告诉你我明白了,你也知道我明白了。

我们把语言当作工具,用这个工具来阐述内容、思想和意义。对于语言来讲,你想表达的意义,与对方能理解的意义,这是两个不同的内容。对话是为了对方能明白,因此,有用的意义是对方理解的意义。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是通过语言的协商达成的。

有过一段时间训练的焦点解决教练,会有目的性的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来回应。对方的话语中包含很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在SF中被处理为四个部分:

被忽略的部分。

被保留的部分。

重组出来的话。

原词反馈过去的。

在焦点解决实践的每一个最小的对话单元中,都包括了三个过程:倾听、选择、建构。用这三个环节来处理这四个部分。

A 如何“选择”

我们选择有利于解决问题的话语,或是在我们讨论空间过程的内容,下面是四个标准。这是我们采纳或保留的内容,其他可能是我们要忽略的内容。

语言选择的四种类型

正向积极的。

面向未来的。

有更多可能性和选择的点。

问题出现例外的点。

如果说的是一些积极的东西 ,我们会保留它;如果是消极的,我们会改变它(比如,恐惧转变成小心)。

完全保留。

忽略。

指示性保留。那个。。它。。。

近义词变换。

客户的语言上添加:诠释重构。

B 如何“重构”

有的时候上面的四个内容并没有出现在对话者的表面的语言中,而是模糊的存在于背后的假设中,或他只是简单的一带而过中,我们就要在他的话语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和挖掘了。

重构的四个工具:

1.陈述grounding sequence,让说话的人自己产生思想的流动。

陈述有助于达成共识。重新把他的话说一遍,听者会有反馈出来。让说话的人,重新听一遍自己的话,这个内涵是认为意义是流动的,相信他的想法会产生变化的。

三步曲,表述——呈现——确认(present-display-confirm sequence):你表达的是这个意思吗?大多数人会回复,“其实,我想表达的是。。。。”,也因此,不要简单的重复对方的话,除非你觉得有必要。

2.听众的反应Listener response),增加意义的可能性。

这个起源于通过反思团队和外部见证者的多视角反馈,来给客户提供重新建构自己语言产生的意义的可能性。比如在对话中我们会详细的了解细节:谁?何时?在哪里?who /when/where,之后用他人视角来引发思考:谁会看到?他们会说什么?做什么?他们的理解是什么?

关系互动的视角:你与他人会以什么不同方式互动?别人有什么反应?你又有什么应对?

3.变化表达的方式Formulations),改变意义。

这里不是描述,重复,转述等简单的把客户的话重新说一遍,也不是用原词的方法。而是总结、改述、重新贴标签、正常化、叙事、近义词变换,把客户的语言上添加新的内容。

比如对方说,“我那时注意力不集中”,可以改变为“你那个时候在同时观察多个事物”,通过改变语言,把对同一个现象的描述,转向为A中的四种类型的语言空间中。

4.继续提问Questions),深入挖掘价值资源或引向对话的流程。

言语中引发的未知问题。

希望了解更加详细的问题。

其他治疗技术。

这时我们会问“听多问一”,“听大问小”,“听到停止问他起点”等具体的方法。

体的操作方法



上面的内容,只有在大量的练习和实践基础上才会有用处。这个内容是Haesun 老师整理出来的。在讲述的时候,因为大家还没有时间,并且翻译起来非常生涩。所以当时多少人都是模糊一片,半懂不懂的。

我通过这几年的实践,慢慢按照这个框架,重新改写和添加了我的理解。

下面还有有个具体的选择方法,不涉及上面的理论分析,也给大家呈现出来,这个方法是Heather提供的。

1.听多想一

若当事人陈述许多问题,以及几个可能的目标时:

我们便问:今天应该从哪里开始?

如此一来,将会聚焦在此刻最明显的问题上。

2.听大想小

若当事人期待马上、彻底的大改变时:

我们便问:你开始信这个地方向移动的小讯号会是什么?

如此一来,设定的目标会是以描述日常生活常见活动的普遍用词来加以描述的。

3.听到停滞,想到起点

在当事人所声明的目标是停止特定问题时:

我们会问:那取而代之的是什么?会有什么开始发生?

如此一来,目标会是正向而非负向语言,会是出现什么而非缺少什么的用词。

4.听到内在,想到互动

在当事人描述的改变为内在状态或处于独处状态时:

我们会问:  (孩子、伴侣、同事)会看到事情有什么改变?

如此一来,目标将会含括了其他人的观点以及与其他人的不同的互动。

5.听到概论,想到具体

在当事人以概化的方式描述其改变时:

我们会问:具体发生的例子会是什么?你怎么得知有改变的?

如此一来,目标将包含了具体的细节以及可能发生的小事件。

6.听到别人,想到自己

在当事人陈述目标是别人会有什么不同的作为时:

我们会问:当他们这样改变时,你会因而有什么不同的作为?你会如何回应?

如此一来,目标的描述将包含自己的行为。


我最近的微观语言教学的方法,应用的是语言学的言语游戏理论和鉴定语言学的理解层次等语言学方法,理论上更深入,这里先不介绍了。


学习、练习、实践、反思、督导,是一个SF取向工作者的快速成长之路。敬请期待下期分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27145-1070317.html

上一篇:[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4:焦点解决的跨语性
下一篇:[SF企业管理国际资料]焦点解决取向管理15:如果无效,那就换方案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