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隔离—学界小说丛谈之《爱你两周半》

已有 3928 次阅读 2020-2-21 22:55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学界小说, 札记, 随感

徐坤的长篇小说《爱你两周半》2004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在结束处,作者附注“200310-20043月写于北京以北”。小说的独特之处是以2003SARS爆发为背景。徐坤在九十年代的中短小说,例如收入《热狗》的几篇,风格独特。批判性解构性强,有些所谓“后现代”的意味。过去谈过三篇学界小说《梵歌》《热狗》《呓语》。本世纪作者写作似乎回归传统。我看过三部长篇,《我并不是个笨蛋》(2002)《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2002)和《爱你两周半》(2004)。都不是严格意思的学界小说,但后两部与学界也算有些关系。这些长篇尚可读,但读过多少有些“泯然众人矣”的感觉,不复昔日机智犀利。再后来的小说或女权或主旋律,与学界完全没有关系,我觉得难以卒读了。长篇小说中,本丛谈原来准备只说《春天的二十二个夜晚》。由于疫情,这次说《爱你两周半》。

 

小说的故事比较简单。快到45岁风头正健的帝都地产大亨,正在与外地京漂的电视台非当红主持人在她的出租屋里幽会。主持人很漂亮,有章子怡的脸和巩俐的身材。所在小区出现SARS病例,被强制隔离。大亨挖门盗洞找关系想出去但都不成功,只能让自己的司机定时送食物。两人没有共同兴趣没有爱情也没有亲情,因此感到度日如年。通过玩电子游戏她认识到大亨的本质,“这是一个能征惯战、善于积累财富、但却无法建立信仰的人。(p. 128)大亨的妻子是某高校经济学系的教授博导,两人婚姻名存实亡,只是教授还没有同意离婚,大亨也抓紧转移财产。教授的年轻男下属因为她的关照,以身相许。以夫妻名义参加旅游团到云南旅游,两人也有男欢女爱。收到帝都疫情严重消息后,教授与下属分手去沈阳看望父母,体验外地人对北京人的恐惧,然后回到北京。结局各得其所皆大欢喜。大亨解除隔离后又发烧,仿佛经历了生死,对人生有了新的体认,包括理解了教授妻子的不易。更认清了自己,“人到中年,性欲已经不是个什么大问题。性的刺激,远比不上站在舞台中央,掌声、鲜花、大白光子一照、满脸粉底腻子、在亿万观众面前口吐莲花作秀表演更刺激。那种快感,更绵长,久有回味。(p. 117)然后大手笔捐款,广告效应也提升了生意。主持人以报名到小汤山一线以摆脱隔离的烦闷,在生死关头的历练让她重新审视了人生,调入电视台更重要的部门。教授有了性爱的滋润,容光焕发,也谅解了大亨;在18岁女儿高考后,同意离婚。

 

小说写到SARS爆发后的学校。“非典形势严峻了,学校开始隔离。五·一长假取消,教职员工一律都不许离开北京。各教研室主任轮流值班上岗,学生各班级的班主任一律深入班级到位。(p. 110)”“一宣布隔离,关起校门不准出去以后,学生们简直乐癫了!一大群从18岁到22岁之间的大孩子,每日给关在校园内,天天搞联欢会,上网,打球,看电视,瞎玩,谈恋爱,简直乐不可支。为了稳定这段时期内学生的情绪,学校食堂里里伙食改善,每天翻着花样的炒菜做饭。学校里的期中考试从简,全都变成开卷。毕业生答辩也网开一面,提问问题简单,要求答辩场地尽量在露天环境下进行,负责答辩的委员也尽量不外请,主要由本校老师担任。(p. 187)”这是北京高校的情况,上海的疫情没有这样严重。如果我没有记错,似乎教学都是正常开展。

 

小说中的教授或许只是女二号,因此涉及高校并不多。前几天说方方小说时,重点说了《定数》。在高校就职的定数到底是什么?或许小说中教授的沉思是个回答。“命里注定了。就是这么一类人,善于从痛苦中自欺欺人汲取养分,善于把颓败往事幻化成温馨回忆,在诗书画的白日梦里沉浸,于平板枯燥的工作中体会创造的快乐,以孤独和坚韧体会着辽远的宁静和幸福。命里注定了,就是这样一种人。也可能,象她这种人还有一大群,还不在少数。工作,旅游,孝敬父母,培养子女成人,看着学生们一茬一茬离校,走入社会,长大成人。(p. 243)”当然,能成为教授成为博导,也已经经过一番拼搏。“这么些年,起五更爬半夜,带学生,做论文,去进修,升职称,当博导,每一步不透着昏天黑地的辛苦?(p. 37)”其实不仅是高校教师,任何行业要成功都不容易。如小说中那位主持人在第一线的感悟,“那几个已经很出名的记者主持人的工作态度,她服。每个人都不是随随便便就成功的。她信。她现在信。他们都是以生命做抵押、为代价,以极端的敬业态度、超人的忙碌和辛苦,赢得荣誉、信任和功绩。(p. 234)

 

教授的情人是职场中另一类人。他们对高校抱有不太切合实际的幻想,因此难免会碰壁,甚至有失业之忧。教授第一次保他是他面临解聘。“解聘董强的理由也不是因为他教学水平不够,最大的反应是他‘不务正业’,说他心眼太活,在外面兼职太多,做电视搞策划拉广告的,整天在外面跑,曾经误过两次课。一个教师,把上课的事都忘了,你还能指望他什么?当然是不称职。(p. 36)”他过后仍不以为然只是准时上课。在他看来,“实在没有哪个职业象高校教师这样自由的了。有寒暑假期,隔两年还有一学期的轮空休假,又有轮流出国访学教课的机会,说白了也就是轮流脱贫,都是到日本韩国新加坡之类儒家文化圈去教汉语,勤快一点,一年下来,挣个二三十万不成问题。在学校,只要把课按时给上好,你出去干别的,并没人管你。(p. 36)”结果因为没有论著不能晋升,又面临失业危险。“似乎只顾在外面贪玩,没有职业追求,这些年连一篇学术文章都没有发表过,每年到了评职称时他也不张罗报。这一耽搁,晃晃悠悠十年就过去了。梁丽茹电话里问他是怎么想的,他竟然答说他没想,只想着上课拿工资就行了,论文什么的没有时间写。(p. 37)”又是教授支招,“他的讲义写得蛮有新意。于是就帮他出主意,能否想法出版?不管自费还是什么费,只要是正规国家出版社出版的印刷品就行。时间来不及的话,可以先让出版社开个证明,表示专著已经付梓。(p. 38)”这是本世纪初职业化早期的情况。如果是现在,越来越多的高校新人非升即走,等不了十年。

 

作者徐坤1965年出生于沈阳。1982年考入辽宁大学中文系,1986年获得学士学位并继续攻读研究生,1989年获硕士学位。1990年至1996年在中国社科院亚太所从事亚太文化文学研究。1996年至2003年在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工作,2000年至2003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攻读博士学位,2003年获文学博士学位。随后在中国作家协会工作。

 

 

附:已经贴出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概述

 

且在新年读旧书学界小说丛谈之缘起

 

听唱新翻杨柳枝—关于学界小说丛谈

 

大学小说丛谈之当代大陆作品

 

华夏大学的肇始学界小说丛谈之民国大学

 

遥观当年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赵子曰》

 

校园中的风月案学界小说丛谈之《漩涡》

 

大学小说丛谈之《南渡记》

 

危城内外学界小说丛谈之《双山》

 

“索隐”的尝试学界小说丛谈之《东藏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围城》

 

大学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少年不识愁滋味学界小说丛谈之《未央歌》

 

象牙塔学界小说丛谈之《杨绛全集(1)

 

耄耋说情爱学界小说丛谈之《师姐》

 

树欲静风不止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的大学

 

学府变色学界小说丛谈之《红路》

 

学人入彀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

 

力争上游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

 

微动涟漪学界小说丛谈之《勇往直前》

 

溪云初起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玉骨冰姿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春秋》

 

花好月圆学界小说丛谈之《洗澡之后》

 

相煎太急学界小说丛谈之《牵牛花》

 

疾风劲草学界小说丛谈之《生命与爱情》

 

风刀霜剑学界小说丛谈之《马兰草》

 

天翻地覆学界小说丛谈之《朝云暮雨》

 

学界小说丛谈之《半个月亮,半个太阳》

 

风起云涌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时代(上、下册)

 

忆来唯把旧书谈:校园中读校园长篇

 

理想主义学界小说丛谈之“十七年”大学反思

 

身世浮沉雨打萍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红莲相倚浑如醉学界小说丛谈之《诗人之死》

 

“文革”的大学理念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时代背景

 

大转折前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魂兮归来》

 

工农兵大学生的爱情学界小说丛谈之《起步》

 

师大三年学界小说丛谈之《黄花堆积》

 

由红到紫的工农兵大学生学界小说丛谈之《紫色学历

 

只是当时已惘然学界小说丛谈之《我的大学》

 

昔日娇子学界小说丛谈之《工农兵大学生》

 

拨乱反正学界小说丛谈之1977-1989年的大学

 

英语教授的求学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

 

英语教授的工作年代学界小说丛谈之《求(第二部)

 

回首向来萧瑟处学界小说丛谈之《人啊,人!》

 

时代伤痕的想象学界小说丛谈之《何直教授》

 

二十年后的同学相会学界小说丛谈之《土壤》

 

坎坷学者路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探索美的人

 

解开谜团学界小说丛谈之《女大学生》

 

与魔鬼交易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晕眩》

 

一地鸡毛的学界学界小说丛谈之《无爱的情歌》

 

梧桐应恨夜来霜学界小说丛谈之《空中的足音》

 

拨乱反正中的大学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蓝眼睛·黑眼睛》

 

英语青椒初入行学界小说丛谈之《真》

 

浮事新人换旧人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城》

 

满园春色关不住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恋》

 

思而不行的大学老师学界小说丛谈之《精神隧道():侏儒》

 

情欲激荡的校园学界小说丛谈之《第十一诫》

 

今朝放荡思无涯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非学界故事)

 

从希望到惶恐学界小说丛谈之《知识者生存》八十年代部分

 

休对故人思故国学界小说丛谈之《悬空的十字路口》

 

菲菲物竞华—学界小说丛谈之《承担:六〇后大学生》

 

雅俗熙熙物态妍学界小说丛谈之《苏黎红小姐》

 

惊雁失行风翦翦学界小说丛谈外篇之《绫罗

 

欲望校园大学小说丛谈之《欲望的旗帜

 

何人可觅安心法—学界小说丛谈之《脑裂》

 

沧海桑田—学界小说丛谈之《裸体问题》

 

艰难苦恨繁霜鬓学界小说丛谈之《方方文集·白梦》(力学家故事)

 

教授的“为”与“争”大学小说丛谈之《

 

推枕黄粱犹未熟—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梦》

 

冶金教授的似水流年学界小说丛谈之《教授罗恒》

 

大学的历史转折—大学小说丛谈之《感受四季》

 

教学型高校流水账—学界小说丛谈之《一个大学女教师的手记》

 

教授的硬功夫和软实力学界小说丛谈之《所谓教授(修订版)

 

花自飘零水自流学界小说丛谈之《郑袖的梨园》

 

春江水暖鸭先知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独在异乡为异客—学界小说丛谈之《大学之林》

 

墙角数枝梅学界小说丛谈之《中国女博士》

 

求荣争宠任纷纷学界小说丛谈之《鱼肠剑》

 

江山有恨销人骨学界小说丛谈之《梨园记》

 

大学小说丛谈之《活着之上》

 

步步寻花到杏坛—学界小说丛谈之《弦歌》

 

可怜光彩生门户学界小说丛谈之《打金枝》

 

无边落木萧萧下学界小说丛谈之《子在川上》

 

一场春梦日西斜—学界小说丛谈之《应物兄(上,下)

 

曾经沧海难为水学界小说丛谈之《上邪》

 

何谓大学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大学理想的幻灭历程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无用”学科的危机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不同时代的代表性小说—大学小说丛谈之《学院大厦》

 

校园小说《斯通纳》

 

《斯通纳》关于大学本质

 

《斯通纳》中的毒舌马斯特思

 

欲读书之大卫洛奇的教授小说

 

失聪教授生活片段

 

海外学子的艰难处境大学小说丛谈之《考验》

 

北美版的儒林情史大学小说丛谈之《在离去与道别之间》

 

昔日留学生的去留之间大学小说丛谈之《又见棕榈,又见棕榈》

 

大学小说丛谈之《海之角》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1219722.html

上一篇:疫时记事:峰回路转
下一篇:梦惊9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6: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