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华疫病学源流》札记(39):世界瘟疫史

已有 3059 次阅读 2020-7-26 13:34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中华疫病学源流, 札记, 世界瘟疫史

《世界瘟疫史》是2005年6月1日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旭东、孟庆龙。本书主要讲述了历史上瘟疫、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等内容。

(一)内容简介

本书属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重点课题“来自历史的疫病报告”科研成果。总字数约为28万字。书内结合内容附有上百幅插图。内容共分为三编:

第一编,揭开的潘多拉魔盒阐述历史上一些重大瘟疫的概念形成、病理原因、发病征候、流行病学特点、起源脉络或辨析、传播扩散或世界范围蔓延流行轨迹、人口损失,并就疫病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作了一定层面或范围的揭示。第二编,炼狱里的生死较量从不同疫病的角度,阐述了古代至当代社会的人类抗疫漫漫历程。第三编,在作用社会中改变历史阐述了其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历史沿革所发挥的影响。通过大量历史事实,揭示了这些重大疫病影响历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疫病这一历史要件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客观作用,以供今人和后世警示鉴戒。

在大量的历史著作中,疫病仅仅是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所引发的社会动荡里的寥寥数笔点缀,充其量也不过是此类活动后果的附属品。以至于让读者产生一个错觉,历史就应该是这样--疫病是属于大夫的事,同人类社会发展本身没有直接关系。

疫病成为史学家的漏网之鱼,带来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就是,人们在处理疫病问题时无法从以往历史中寻求到真正有价值的借鉴。其次,当人们在历史经验基础上就涉及当代社会自身发展一类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往往会疏忽无时不在的疫病有可能起到作用,以及与之因果相关的一系列其他重要因素,诸环境、人的行为与环境等有可能起的作用。以史为鉴,可知兴衰。倘若疫病这样一个小到社会细胞--家庭和分子--单个人,大到社会整体--民族或国家都无法回避的一个危及根本生存的问题,在历史中都无以为鉴,那如何谈得起完全意义上的知兴衰呢?显而易见,面对今天如此巨大的人口压力所引起的一系列发展领域里的命题,都会涉及以史为鉴。为此,亡羊补牢,在现代意义上重新发掘、审视、剖析并且多角度、全视野、跨领域地探讨历史上的疫病问题,已成为当务之急的必行之势。

基于上述背景和认知,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通过对世界重大瘟疫的历史进行研究,成就此书,祈盼能为读者展现一份全面、科学、权威的世界瘟疫史。

(二)著作目录

前言

第一编  打开的潘多拉魔盒

第一章  距今2400年前的一场魂飞魄散

第二章  与文明相伴同行却被文明排斥

第三章  不死的恐怖和恐怖的不死

第四章  灭绝了的灭绝者

第五章  “”利必多“”(Libido)和“”赛克斯“”(Sex)而腐去

第六章  嘴的代价

第七章  全是交通惹的祸?

第八章  嘴的又一个代价

第九章  儿童梦魇

第十章  致命黑色死神也见绌

第二编  炼狱里的生死较量

第十一章  隔离从这里开始……

第十二章  学会拒绝赛克斯(Sex)

第十三章  远离玛丽

第十四章  抗击不死菌

第十五章  同蚊虫争夺生命

第十六章  孺子牛与瘟疫根除

第十七章  正本清源

第十八章  为了无数儿童的未来

第十九章  让黑色瘟神低头

第三编  在作用于社会中改变历史

第二十章  瘟疫磕绊历史

第二十一章  惊簌让社会彼此远离

第二十二章  享乐中的扭曲、破坏、崩溃……

第二十三章  白衣天使由这里降临

第二十四章  自我恐吓的代价

第二十五章  文明的劣迹改写历史

第二十六章  蚊虫因世界而改变、世界因蚊虫而改变

第二十七章  关注水就是关注生命

第二十八章  文明在死亡的规则中涅盘重生

大事年表

主要参考文献

(三)李鹏涛:疾病改变历史——界瘟疫史》评介

《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王旭东、孟庆龙/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出版

人类历史的演进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但是长期以来,历史学家所关注的对象主要是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类的事件,相比之下,对于与人类自身的生存息息相关的疫病事件关注较少。 即便在某些历史著作中提到疫病,充其量也只是作为人类政治、经济、军事活动的附属品而一笔带过,疫病成了“史学家的漏网之鱼”。这使得人们在处理疫病问题时无法从以往的历史中寻求到真正有价值的借鉴,因此重新发掘、审视、探讨历史上的疫病问题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正如《疾病改变历史》的作者所说“认为疾病是引起某种历史巨变的首要原因这种说法是荒谬可笑的,但在特别强调历史的社会学方面的因素时,有必要审视那些疾病曾经产生重要影响的时段,尤其是在其重要性被大多数传统的历史学家忽视或误解的时候。”王旭东、孟庆龙所著的《世界瘟疫史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就是一部研究世界瘟疫史的力作。

该书依据世界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一些重要疫病的资料,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疫病的源起、流行或蔓延,人类社会的抗疫,疫病和抗疫给社会及历史进程带来的影响等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本书观点鲜明突出。该著作不是专业技术类的医学史著作,而是一部将医学与历史相结合的医学社会史著作。在书中,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停留在对于历史上发生的疫病以及人类抗击疫病的过程的描述上,而是极力地探讨疫病对社会以及对历史沿革所产生的影响。作者对于疫病的影响的分析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的 

首先,疫病引起人口的大量伤亡,社会生产力的严重破坏。作者在书中运用大量的史料详尽地描述了麻风病、炭疽热等数种疫病对社会人口和生产力所造成的严重破坏。

其次,疫病引起恐慌甚至信仰危机、人际关系和道德价值体系的重构。 疫病以其极强的传播效率、极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社会恐慌。当社会恐慌非常严重时,便会对社会原有的信仰产生巨大的冲击,从而导致信仰危机以及人际关系和道德体系的重构。以中世纪欧洲发生的黑死病为例。当人们所采取的措施都不能奏效时,人们便把瘟疫产生的原因归结为人类自身的深重罪孽导致上帝的愤怒,人们开始四处寻找上帝的惩罚。

以麻风病对于古印度的影响为例。当雅利安人进入南亚次大陆后,害怕在当地人中广泛流传的麻风病会传染到自身,“很可能是出于对疾病的恐惧心理”所以才有了“禁止不同阶级的人相互接触,以及一旦违反此禁忌就必须净身的规定”;这种为不同社会群体“制定出的安全距离”的做法,“很可能就是为了隔离流行病”。种姓制度是由于居于统治地位的雅利安人为维护自己利益而确立的大规模、大范围的社会隔离。这可能是在所有的古代文明中唯有古代印度出现了将整个社会彻底隔离开来的种姓制度的根源麻风病对于古代印度的影响还表现在它极有可能催生了佛教。释迦牟尼创立佛教的时候恰恰为古印度麻风病猖獗之际。佛教普度众生和出世的教义,能够在精神上和心理上给予芸芸麻风病患者一线希望,使之有所安慰,这不能不被认为是佛教为何能在南亚次大陆迅速传播开来的重要原因之一。从印度种姓制度的出现及其日后的演化,到佛教产生和广为传播,折射出麻风病通过直接作用于个人和家庭而影响到整个社会,并对历史进程所产生的巨大影响。

再者,疫病影响战争结局,引发王朝更迭或加速国家衰亡。雅典瘟疫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正是瘟疫带来的人口大量死亡,导致了雅典实力的衰败;也正是瘟疫带来的人口大量死亡如此集中在较短时段,才导致雅典社会的衰败,葬送了处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雅典。另外,公元 6世纪发生的“查士丁尼鼠疫”几乎摧毁了君士坦丁堡,使得查士丁尼重振古罗马帝国雄风的梦想破碎,也就使得古罗马对于欧洲文明的影响在此后日渐消失,并预示着欧洲黑暗年代”的到来。

另外,疫病也驱使人们改变陋习,重视并促进公共卫生事业发展,加速医学以及其它相关科学的发展。中世纪欧洲对于麻风病等传染病的恐惧与隔离,在客观上起到了阻止疫病传播扩散的作用,并促成了现代意义上的医院的形成;1517世纪,人们在抗击黑死病时所采取的一些卫生措施,在客观上促进了欧洲城市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正因为如此,国际上把黑死病大流行期间人们对鼠疫等传染病的防治,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正是在同这些疫病抗争的过程中,人们取得了公共卫生学、人体免疫学及其它相关领域的发展与进步,人类在同疫病的抗争中逐渐完善了自身。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本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历史上发生的重大疫病,这些疫病发生和发展在时间上往往贯穿古今,空间上往往跨国跨洲,这种研究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使得该论题不易把握,但作者在书中紧紧围绕着“疫病流行、应对措施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这一主线展开论述,从而使得本书显得结构严谨,条理清晰第一编为“打开的潘多拉魔盒”,作者阐述了历史上一些重大瘟疫的形成、病理原因、发病征候、流行病学特点、起源脉络、传播扩散或世界范围蔓延流行的轨迹,并就疫病与自然环境、人类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做了一定层面或范围的揭示;在第二编“炼狱里的生死较量”中,作者从不同疫病的角度,阐述了古代至当今社会的人类抗疫的漫漫历程;第三编为“在作用于社会中改变历史”,在这一编中,作者从不同疫病的角度阐述了其对人类社会所起的作用,以及这种作用对历史沿革所发挥的影响。

本书史料翔实。作者在论述中引用了古今中外关于瘟疫、麻风病、梅毒等数种疫病的大量史料,详尽地再现了世界历史上疫病的演变、人类的抗疫斗争以及其这些重大疫病影响历史的方方面面,勾勒出疫病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容忽视的客观作用。这就说明本书在资料收集方面是下了一番功夫的。另外,本书所引用的资料中还包括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这些图片本身就是很好的历史书,作为章节内容的一部分,它们也大大增强了论述的说服力和可读性,使得本书图文并茂,更为引人入胜。《世界瘟疫史》的不足之处在于,在某些方面理论论述的深度尚嫌不够。即便这样,该书观点鲜明,结构严谨,资料翔实的特点,都足以使本书成为一部世界瘟疫史研究的力作。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历史系)

(四)世界瘟疫史大事年表 

约公元前9000~前7500年  人类最早定居 村落出现 人类早期疾病出现

约公元前8500~前7500年  植物驯化 源于植物的人类早期疾病出现

约公元前8000~前7500年  动物驯化 源于动物的人类早期疾病出现

约公元前4000年  美索不达米亚出现最初城市中心

约公元前3700年  国家雏形出现

约公元前3000年  文字出现

约公元前1500年  埃及发生疫病大流行 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的炭疽流行

公元前1140年  以色列发生疫病大流行

约公元前650年  巴比伦文献描述癫痫

公元前430~前426年  雅典瘟疫流行

公元前420年  希波克拉底活动时期

公元前243年  中国可能最早留有记载的疫病流行

约公元前200年  中国《神农本草经》

公元前1世纪  罗马低湿地疟疾流行

165~169年  安东尼瘟疫流行 罗马帝国暴发天花

350年  医院雏形在东罗马帝国出现

390年  法比奥拉在罗马建立医院

541~749年  第一次鼠疫流行 542年君士坦丁堡暴发“查士丁尼鼠疫”

541~544年  贾斯廷瘟疫流行

6世纪  拜占庭出现专供麻风病人居住的房屋

700年  日本“瘟疫时代”开始

846年  入侵法国的诺曼人中间突然暴发天花

1080年  萨拉勒医学校建立

1123年  伦敦圣巴塞洛缪(St. Bartholomew)医院建立

1136年  君士坦丁堡潘托克拉托尔(Pantokrator)医院建立

1340年  意大利暴发黑死病

1347~1349年  埃及暴发鼠疫流行

1347年  “黑死病”开始从君士坦丁堡向外扩散

1348~1350年  英格兰鼠疫流行

1348年  欧洲出现历史上首批卫生局

1377年  杜布罗夫尼克进行历史上首次海港检疫

1400年  米兰设立卫生局

1402~1404年  冰岛鼠疫流行

1466年  巴黎鼠疫

1492年  哥伦布横渡大西洋

1495年  法国查理八世军队攻占那不勒斯引发梅毒大流行

1498年  达·伽马绕过好望角航行至印度

1510年  非洲奴隶首次被带到美洲

1521年  科尔特斯率西班牙人灭美洲阿兹台克帝国

1530年  意大利弗莱卡斯特罗发表《西非利斯:高卢病》首次描述梅毒

1543年  南美洲首次发现麻风病

1555年  墨西哥暴发天花大流行 死亡200万人

1596~1602年  西班牙鼠疫流行

1607年  中欧炭疽大流行 死亡6万人

1629~1631年  意大利北部鼠疫流行

1647年  黄热病在美洲巴巴多斯暴发流行

1648年  美洲尤卡坦半岛暴发黄热病流行

1665年  英国伦敦暴发“大瘟疫”

1668年  北美纽约暴发疑似黄热病

1699年  北美查尔斯顿暴发美国历史明确记录的首次黄热病大流行

1701年  普拉利尼在君士坦丁堡接种天花疫苗

1709年  俄罗斯发生大瘟疫

1717年  蒙塔古夫人把人痘接种技术带到英国

1721年  北美波士顿暴发天花大流行

1729年  欧洲出现流感

1736年  美国内科医生道格拉斯描述猩红热

1738~1739年  鼠疫大流行加速俄土战争终结

1747年  林德发现柠檬果治疗坏血病

1761~1762年  围攻古巴哈瓦那的英军遭遇黄热病流行

1768年  怀特首次描述儿童结核性脑膜炎

1772~1773年  波斯暴发最严重鼠疫流行 死亡约200万人

1775年  波特提出环境因素能导致癌症

1778年  塞内加尔河口驻岛英军暴发黄热病

1781年  霍乱袭击驻印度英军

1789年  安德伍德首次临床描述脊髓灰质炎

1793年  费城暴发黄热病大流行

1796年  詹纳进行牛痘接种试验 改进天花疫苗

1800年  比沙用氯净化水 西班牙加的斯暴发黄热病

1805年  牛痘接种法经澳门葡商传入中国

1817年  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1818~1820年  突尼斯暴发鼠疫大流行 约1/4人口死亡

1821年  西班牙巴塞罗那暴发黄热病流行 约1/6城市人口死亡 朝鲜半岛暴发首次有记录霍乱流行  

1827年  第二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1846年  第三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1848年  英国根据第一部公共卫生法案建立卫生总局 负责领导地方卫生官员

1849年  巴西里约热内卢暴发黄热病流行 德国兽医波兰德首先观察到炭疽杆菌

1853年  英国实施义务接种天花疫苗

1854年  斯诺运用流行病学调查发现伦敦霍乱暴发缘由出自街头水井污染

1860年  南丁格尔护士学校在伦敦圣·托马斯医院建立

1863年  第四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炭疽被正式冠名

1864年  国际红十字会成立

1867年  第一次国际医学大会在巴黎举行

1869年  苏伊士运河开通

1872年  美国流行天花

1873或1874年  汉森发现麻风杆菌

1875年  英国通过《公共健康法案》

1876年  科赫发现炭疽杆菌

1879年  曼逊发现蚊子传播丝虫病

1880年  拉弗朗分离出疟原虫

1881年  第五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巴斯德研制出炭疽疫苗

1882年  科赫分离出结核杆菌

1883年  科赫发现霍乱弧菌

1890年  贝林和北里柴三郎研制成功破伤风和白喉抗毒素

1894年  耶尔森发现鼠疫杆菌(耶尔森氏杆菌)

1895年  伦琴发现X-射线

1897年  罗斯发现疟疾寄生虫存于按蚊体内靠其传播

1898年  赖特研制出伤寒疫苗 西蒙德揭示鼠疫感染的“鼠→蚤→人”传播模式

1899年  第六次霍乱流行开始 巴西出现首个鼠疫病例

1900年  美军黄热病委员会成立 旧金山暴发北美首次有记录的鼠疫大流行

1901年  里德证明黄热病病原体是滤过性病毒

1905年  绍丁和霍夫曼发现并隔离梅毒螺旋体

1906年  伤寒菌健康携带者“伤寒玛丽”被发现

1908年  首次合成磺胺 埃尔利希研制出治疗梅毒药物606

1912年  埃尔利希研制出更安全梅毒新药914

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 巴拿马运河开通

1916年  美国暴发大规模脊髓灰质炎流行

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大流感暴发

1919年  飞机第一次飞越大西洋

1920~1921年  中国东北鼠疫流行 9300人死亡

1923年  卡尔默特和介兰发明对抗结核病的卡介苗

1924年  新西兰最严重的脊髓灰质炎流行在惠灵顿暴发

1926~1931年  乌干达鼠疫大流行 死亡率近90%

1928年  德林克和肖发明“铁肺”

1928年  弗莱明在霉菌中发现了青霉素 圣乔其分离出维生素C

1929~1933年  世界经济大危机

1934年  洛杉矶暴发II型脊髓灰质炎流行

1935年  琴瑟著《鼠、虱子与历史》出版 日军成立731细菌部队开始人体试验

1936年  蒂勒发明黄热病疫苗

1938年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建立小儿麻痹全国基金会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1940年  弗洛里和钱恩研制成功抗生素青霉素 苏丹暴发严重黄热病流行

1941年  砜类药物用于治疗麻风获得成功

1942年  英国进行炭疽炸弹试验

1943年  瓦克斯曼发现链霉素 美国开始发展炭疽生物武器

1944年  英国特工企图用炭疽暗杀希特勒

1945年  美国采用氟化水方法预防龋齿 伊朗100万只羊死于炭疽流行 中国暴发大范围霍乱流行

1946年  首次使用链霉素治疗结核病

1947年  美国暴发梅毒大流行106000余人死亡

1948年  联合国成立世界卫生组织(WHO)

1953年  索尔克研制出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PV)

1957年  萨宾研制出口服脊髓灰质炎活疫苗(OPV)

1961年  第七次霍乱大流行开始 中国全面消灭天花

1967年  发现出血热病毒

1970年  美国开始投产炭疽疫苗

1972年  国际大会宣布发展或存储炭疽等生物武器为反人类行为

1975年  亚洲出现最后一例天花病例

1976年  苏丹和扎伊尔地区流行埃博拉病毒

1977年  索马里发现世界上最后一例自然发生的天花病例

1978年  津巴布韦发生人类炭疽大流行

1979年  苏联发生斯维尔洛夫斯克生物武器试验室炭疽泄露

1980年  乙肝疫苗研制成功 世界卫生大会正式宣布天花被消灭

1981年  美国疾病控制中心首次发现艾滋病

1985年  疯牛病在英国首次被发现

1986年  提出人类基因组计划 尼日利亚暴发黄热病大流行

1989年  中国西藏江达县暴发20世纪下半叶最严重肠炭疽

1994年  美国被宣布为无脊髓灰质炎地区

1996年  世界上发现首例疯牛病患者 英国政府承认疯牛病会感染人类

1998年  欧洲最后一例脊髓灰质炎病例在土耳其发现

2000年  几内亚暴发大规模黄热病流行 近200人死亡

2001年  美国发生炭疽吸入恐怖事件 巴西暴发黄热病流行

2002年11月~2003年  中国暴发“非典”呈现世界范围流行趋势

2003年  法国和英国科学家破译麻风杆菌基因图谱

2004年  利比里亚暴发黄热病流行 世界部分地区暴发禽流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243668.html

上一篇:[转载]吕文亮,孙伯欣:创新疫病理论 提升干预能力
下一篇:[转载]张大庆:历史上重大传染病的始与终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