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传染病学史》札记: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

已有 2345 次阅读 2020-11-1 22:57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传染病学史, 札记, 战胜恐惧

陈代杰,殷瑜的著作《传染病: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2020年8月由东方出版中心出版。

8月14日,东方出版中心在上海书展举办《传染病:战胜恐惧的力量从哪里来》新书发布会。东方出版中心副总编辑刘佩英女士介绍说,《传染病》是东方出版中心策划出版的抗疫主题作品之一,钟南山院士为该书题写了“全面抗疫科普为先”的扉页题词,李兰娟、陈凯先、丁奎岭院士作序,袁渭康、林国强、欧阳平凯院士联合推荐。该书作者、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陈代杰先生分享了创作过程,以及他对传染病的认识,从传染病的几个重要特征,到人类抗疫史上的科学发现和发明。《传染病》一书旨在普及相关科学知识,讴歌抗疫史上作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帮助公众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一)编辑推荐

钟南山、李兰娟、陈凯先、丁奎岭、袁渭康、林国强、欧阳平凯院士联合推荐,一部史诗般的抗疫科普作品。在几百年的漫漫抗疫征程中,开创性讲述了“科学”与“伪科学”、“反常规科学”与“革命性科学”的博弈;讲述了科学家之间的合作、竞争,甚或是相互的“诋毁”;讲述了科学家的科学精神。

(二)内容提要

本作品以大量的科学文献为基础,以重大的科学事件和科学家为载体,以普及科学知识和树立科学精神为目的,将散落在近200年的200多篇科学文献中犹如“珍珠般”的历史资料,以“串联成”大家喜欢的“项链”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本作品共分五章撰写。第一章“让人不寒而栗的传染病——从‘死亡者之舞’到‘新冠肺炎疫情’”;第二章“现代流行病学是如何诞生的——1854年伦敦霍乱爆发与现代流行病学之父斯诺”;第三章“传染病控制是如何起步的——产科医生塞梅威尔斯与外科医生李斯特”;第四章“传染病是如何得到控制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创造“魔弹”的科学家群像”;第五章“N个‘第一 ’背后的科学——科学巨匠巴斯德与撰写“细菌学 ”的科赫”。

(三)作者简介

陈代杰,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副院长,兼任上海交通大学药学院副院长,教授,上海市学位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学位委员会药学学科评议组成员。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十六届委员会委员。上海市第十二届政协委员。从事微生物药物的开发、微生物新药的筛选研究开发和教育工作近30年,曾出版的科普书《细菌简史:与人类的永恒博弈》荣获2016年科技部优秀作品奖、2018年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著作目录

第一章  让人不寒而栗的传染病—从“死亡者之舞”到“新冠肺炎疫情”

死亡者之舞——鼠疫

文学作品里的鼠疫场景

第一次大流行—查士丁尼瘟疫

第二次大流行—中世纪的黑死病

第三次大流行—我国公共卫生之父——抗疫英雄伍连德

鼠疫是如何被征服的

正在施虐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大流行

为何要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彻查“隐匿”的病毒

中国疫情大爆发

未来在哪里

第二章  现代流行病学是如何诞生的——1854年伦敦霍乱爆发与现代流行病学之父斯诺

现代流行病学是如何起步的

次向世界拉响警报的《柳叶刀》杂志文章

张绘制商贸与霍乱关系的流行病地图

第一篇提出霍乱人传人的论文

第一篇接近霍乱传播真相的论文

第一位定期记录死因的流行病学家

第一次明确否定霍乱的空气传播理论

第一次提出正确的霍乱传播模式

1854年的伦敦霍乱与现代流行病学之父斯诺

对“瘴气理论”的质疑与冒着风险的“流行病调查”

斯诺“伦敦霍乱水源论”的进一步提出及验证

斯诺对现代流行病学建立的影响

发现零号病人,完善斯诺理论

斯诺对现代流行病学建立的影响

伟人的丰碑,永恒的纪念

霍乱的流行和传染是如何被诊治的

第一个看到霍乱弧菌的科学家——菲利波 · 帕西尼——打开解剖学研究的新通道

第一个分离获得霍乱弧菌——罗伯特 · 科赫——病原菌的“猎人”

第一个发明霍乱疫苗的科学家——路易斯 · 巴斯德——开启疫苗预防控制新时代

霍乱疫苗的应用与传染病防治

第三章  传染病控制是如何起步的——产科医生塞梅尔维斯与外科医生李斯特

投射在疾病病因学上的第一束光线——戈登

母亲的救世主”——塞梅尔维斯

引起产妇发生“产褥热”的原因是如何发现的?

感染控制的先驱——消毒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英年早逝的伟人——迟到的“春天”

现代外科之父—李斯特

才华横溢的外科医生

从现象到本质——站在巨人肩膀上的质疑

又一位感染控制先驱——消毒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对外科消毒做出重要贡献的另一位外科医生——奥格斯顿

助推“细菌致病理论”建立的使能者

为何选择牛奶变酸的实验来验证自己的 “感染病发酵观点”

他像上帝”——李斯特

第四章  传染病是如何得到控制的——19 世纪末20世纪初创造“魔弹”的科学家群像

第一剂“白喉抗毒素”的发现和应用

白喉棒状杆菌是如何被发现

白喉抗毒素是如何诞生的—埃米尔 · 贝林 —开创免疫预防和治疗新时代

第一剂征服“白色瘟疫”疫苗的发现和应用

抗结核病疫苗是如何诞生的—阿尔伯特 · 卡尔梅特和卡米尔 · 盖林

抗结核病防治的艰巨性

第一枚“魔弹”的发现和应用

第一枚“魔弹”是如何发现的—保罗 · 埃尔利希 —开创药物化疗新时代

细胞“侧链理论”的提出—保罗 · 埃尔利希 —现代免疫学的奠基人

第一个“药物”磺胺的发现和应用

黎明前的黑暗是如何被打破的? —格哈德 · 杜马克

前药”的发现—开创了药物化学研究新领域

最高的奖赏—拯救了自己的女儿

第一个“霉菌代谢产物”青霉素的发现和应用

青霉素是如何发现的—亚历山大 · 弗莱明 —药物来源新时代的诞生

青霉素的再发现—霍华德 · 弗洛里和钱恩

第一个“抗结核抗生素”链霉素的发现 —开创抗生素发展黄金时代的到来

第五章  发明防治传染病“魔弹”背后的革命性科学

科学巨匠巴斯德与撰写《细菌学 》的科赫

显微镜的发明—让看不见的生命“原形毕露” —开启生命科学新航程

全然兴趣驱动的“民间科学大家” —安东尼 · 列文虎克

才华比肩牛顿的“正宗科学大家” —罗伯特 · 胡克

微小生命体理论”—探索细菌奥秘的“雷达”

质疑“自然发生说” —揭开微小生命体“神秘面纱”的先驱

微小生命体理论”—探索细菌奥秘的“雷达” —路易 · 巴斯德

细菌致病理论的建立—撰写“细菌学 ”的人 —罗伯特 · 科赫

第一个捕捉到病原菌的“猎人”

给“猎人”插上“翅膀” —显微和分离培养技术的突破

科赫法则”—细菌致病的“金标准”

巴斯德—科赫之争 —“成就”远比“仇恨”长久

革命性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何为“革命性”科学

为何说“微小生命体理论”是“革命性”科学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256680.html

上一篇:《传染病学史》札记:病原微生物学脱颖而出(1)
下一篇:《传染病学史》札记:病原微生物学脱颖而出(2)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3: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