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留影陶渊明博物馆之行(2001.06.05)

已有 1803 次阅读 2022-10-27 09:06 |个人分类:教育改革思考(07-11)|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留影陶渊明博物馆之行(2001.06.0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2年10月27发布(第31287篇)

2001年5月26日-6月6日,我和吕启祥赴九江师专义务讲学期间利用空隙时间游览附近名胜古迹,6月5日上午,走访陶渊明博物馆。

本人当时的电子记事本记叙:

 

65,阴历闰四月初十四,忙种,星期二,九江,C20- 28,

今天是来九江后第十天,天气少有的晴朗。上午杨光陪同我们去陶渊明博物馆,学校派车经高速公路去位于九江县沙河镇的陶渊明博物馆,这里的地势很好,有山有水,十分安静。810-1000(含路上往返各25分钟)之行十分顺利。在陶渊明博物馆我们参观了展览馆,祠堂、陶渊明墓、陶渊明壁等。沿途我们看到在高速公路边的九江财经高专,据说这是未来九江科技学院的所在地,将占地3000亩,前景乐观,但是眼下无法解决资金到位问题。

照片6张拍自陶渊明博物馆

1

 DSCN9583.JPG

2

 DSCN9584.JPG

3

DSCN9586.JPG

4

 DSCN9588.JPG

5

 DSCN9596.JPG

6.

 DSCN9605.JPG

陶渊明纪念馆,位于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沙河街东北隅。是历史人物纪念馆。为纪念东晋诗人陶渊明而建立。

1985730日开馆。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江南民居风格,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

2005年,在陶渊明诞生1640年之际,九江县投资30多万元对纪念馆按照原貌进行了再次修复。修复后的陶渊明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

中文名

陶渊明纪念馆

    

1985730

重修日期

明嘉靖十二至十七年

    

250 m2

原坐落

江西省九江市九江县南25公里

建筑外观

与陶祠风韵相仿

陶渊明纪念馆

馆址原是陶靖节(渊明)祠。该祠江南民居风格,1982年按原貌迁建于今址,祠内原有塑像、匾额、楹联、石刻得到了全面修复

2005年,在陶渊明诞生1640年之际,九江县投资30多万元对纪念馆按照原貌进行了再次修复。修复后的陶渊明纪念馆分为陶公墓、陶靖节祠、归来亭等景点。

陶渊明纪念馆

占地1600 平方米。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行踪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 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最早为清康熙十一年 (1672) 蒋薰本。该馆附有《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展出陶渊明生活年代及其居地柴桑、寻阳城址出土的文物。

陶渊明纪念馆有四个陈列: [1]  陶靖节祠 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展出有历代名人题写的匾额、对联等。

《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 展出诗人生平业绩、活动路线、遗迹图片、大事年表等。

《渊明资料陈列》 历代各种版本的《陶渊明集》、中外专家学者陶学专著以及历代书画名家咏陶书画珍品等。 [1] 

《九江县历史文物陈列》 展出本县上自商周下迄明清的精品历史文物(分古文化遗址古城址古墓葬流散文物全县文物保护单位五个部分),特别是魏晋南北朝墓葬的随葬品。

珍贵藏品

青瓷权 南朝,高6.5厘米、底径10.5厘米,重813.4克。古浔阳城出土。 [1] 

馆内的陶渊明生平事略陈列室收藏和展出有关陶渊明的图表、照片家谱和历代陶学专著、名人书画300多件,线装《陶渊明集》30多部,其中,最早的为清康熙十一年(1672)蒋薰本。

陶渊明墓 无考。历存之祠坐西北朝东南。明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巡按御史季循义檄九江知府马纪合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建,嘉靖十七年竣工,后进行过几次大的修缮。祠为砖木结构,古书院建筑风格。分正堂和前室两殿,中有天井,侧配厢房。长229米、宽1075米,正殿梁高66米,面积为250余平方米。大门首有明嘉靖进士、浙江提学副使薛应祺题书浮雕的陶靖节祠石匾,左右耳房门首各书菊圃柳巷。祠内有陶渊明神龛、塑像,正、前殿檐首分别挂有两幅九江清代翰林刘迁琛所题书的匾额;羲皇上人望古遥集。堂内还置有陶渊明四十一代孙明邑庠生陶享《陶靖节祠祝文》碑、刘迁琛所撰《陶靖节先生祠堂记》和李锦焕题写的长联。

据史料记载,靖节祠原有6处,分别建在柴桑面阳山九江都督府巷内、南康府府学东南、彭泽城区东面、瑞州府城南、都昌县南山。除面阳山靖节祠保存较好外,大多都在战乱中破坏。

1984年,九江县在县城沙河东郊蔡家洼辟建陶渊明纪念馆,并将面阳山陶靖节祠拆迁,按原样复建于纪念馆旁。新祠正堂中塑立着一尊3米高古铜色陶公全身像,诗人头扎漉洒巾,面目庄重深沉,手握一卷《山海经》。祠中朱柱横梁上,悬挂着许多当今书法名家题书的楹联匾额。祠外山边溪畔筑有园林小景菊圃柳巷,使人缅怀陶公的高风亮节。《陶渊明集》

文学地位

人物介绍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田园诗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这类诗充分表现了诗人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节操;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黑暗官场的极端憎恶和彻底决裂;充分表现了诗人对淳朴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劳动的认识和对劳动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现了诗人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作为一个文人士大夫,这样的思想感情,这样的内容,出现在文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尤其是在门阀制度和观念森严的社会里显得特别可贵。陶渊明的田园诗中也有一些是反映自己晚年困顿状况的,可使我们间接地了解到当时农民阶级的悲惨生活。陶渊明的《桃花源诗并记》大约作于南朝宋初年。它描绘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社会。表现了诗人对现存社会制度彻底否定与对理想世界的无限追慕之情。它标志着陶渊明的思想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它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陶渊明纪念馆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篇,共计12篇。辞赋中的《闲情赋》是仿张衡《定情赋》和蔡邕《静情赋》而作。内容是铺写对爱情的梦幻,没有什么意义。《感士不遇赋》是仿董仲舒《士不遇赋》和司马迁《悲士不遇赋》而作,内容是抒发门阀制度下有志难骋的满腔愤懑;《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官归隐之际与上流社会公开决裂的政治宣言。文章以绝大篇幅写了他脱离官场的无限喜悦,想象归隐田园后的无限乐趣,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和隐居生活的向往和热爱。文章将叙事、议论、抒情巧妙地融为一体、创造出生动自然、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语言自然朴实,洗尽铅华,带有浓厚的乡土气息。韵文有《扇上画赞》、《读史述》九章、《祭程氏妹文》、《祭从弟敬远文》、《自祭文》;散文有《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又称《孟嘉别传》,是为外祖孟嘉写的传记;此外还有《五柳先生传》、《桃花源记》、《与子俨等疏》等。总的来说,陶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陶诗。陶渊明作品感情真挚,朴素自然,流露出逃避现实,乐天知命的老庄思想,有田园诗人之称。

生平陈列室

陶渊明,晋宋时期的伟大诗人,伟大的思想家,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晚年更名潜,卒后亲友私谥靖节。东晋浔阳柴桑人(今江西九江)人。

陶渊明出身于破落仕宦家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

年幼时,家庭衰微,八岁丧父,十二岁母病逝,与母妹三人度日。孤儿寡母,多在外祖父孟嘉家里生活。孟嘉是当代名士,行不苟合,年无夸矜,未尝有喜愠之容。好酣酒,逾多不乱;至于忘怀得意,傍若无人。(《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渊明存心处世,颇多追仿其外祖辈者。(逮钦立语)日后,他的个性、修养,都很有外祖父的遗风。外祖父家里藏书多,给他提供了阅读古籍和了解历史的条件,在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的两晋时代,他不仅像一般的士大夫那样学了《老子》《庄子》,而且还学了儒家的《六经》和文、史以及神话之类的异书。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使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了猛志逸四海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的大志,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他怀着大济苍生的愿望,任江州祭酒。其性格、才干、功绩,颇有与陶侃相似的地方,曾一度对他产生好感。但是入幕不久,看到刘裕为了剪除异己,杀害了讨伐桓玄有功的刁逵全家和无罪的王愉父子。并且凭着私情,把众人认为应该杀的桓玄心腹人物王谥任为录尚书事领扬州刺史这样的重要的官职。这些黑暗现象,使他感到失望。陶渊明十三年的仕宦生活,自辞彭泽县令结束。这十三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不断失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里,过着躬耕自资的生活。夫人翟氏,与他志同道合,安贫乐贱,夫耕于前,妻锄于后,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他性嗜酒,饮必醉。朋友来访,无论贵贱,只要家中有,必与同饮。他的晚年,生活愈来愈贫困,有的朋友主动送钱周济他。有时,他也不免上门请求借贷。他辞官回乡二十二年一直过着贫困的田园生活,而固穷守节的志趣,老而益坚。元嘉四年(427年)九月中旬神志还清醒的时候,给自己写了《挽歌诗》三首,在第三首诗中末两句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景点简介

归来亭

陶渊明

这里的归来亭与石钟山的归去亭遥相呼应,是为纪念陶渊明,他41岁辞去彭泽令是从湖口(古彭泽)那边离开,后又回到故里(古柴桑)。赵孟頫这幅对联: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归去来兮辞》)。意思是白云无意中滑出山峦,鸟飞累了也知道回还。陶渊明从29岁出任江州祭酒,到41岁辞去彭泽令前后共十三年。在这期间,他一心处两端游移于进退仕隐之中,心情常常是矛盾苦恼的。当他一离开官场,就象出笼的鸟那样,感到轻松自由。

陶靖节祠

陶靖节祠:又名陶渊明祠,位于江西九江县沙河街东北隅蔡家洼(即陶渊明纪念馆区内)。原祠坐落面阳山靖节先生墓左前麓。始建于北宋宣和初年。元末兵燹军民侵废为田,明正德八年(1513年)断复产业。嘉靖十二年(1533年),九江知府马纪受巡按御史李循义檄令,拿出官银,命同知黄敏才督工重建,约于十七年竣工。清乾隆元年(1736年)和民国十年(1921年)均有较大的修葺,195911月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因故经国家和省文物主管部门批准,按原貌迁建于今址。今祠坐东北向西南,正脊高6.6米、面宽10.75、通深22.9米,面积约250平方米。明清江南民居风格,砖木结构,抬梁式列架,骆驼式山墙;内分前后两进,中有天井,侧配耳室、厢房;中部各开耳门通菊葡、柳巷。

陶渊明墓

陶渊明墓,坐落在江西九江县马回岭镇面阳山南坡。元末兵乱墓坍,墓山他姓窃葬;明正德八年(1513年)断复产业,重整坟茔;清乾隆元年(1736年)、道光九年(1829年)、民国十年(1921年)和建国后均有较大的修葺,现保存完好。因故暂且未开放。墓地四周苍松环抱,层林迭翠,环境清幽。1995年值陶渊明诞辰1630周年之际,为便于海内外学者游人观瞻、凭吊,我县按其原貌复修了陶渊明墓系列工程,包括牌坊、神道、碑亭等纪念设施,有山有水,环境也好。 [2]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99%B6%E6%B8%8A%E6%98%8E%E7%BA%AA%E5%BF%B5%E9%A6%86/2032959?fr=aladdin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1361105.html

上一篇:留影五老峰下白鹿书院(2001.06.03)
下一篇:留影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造型(1992.10.01)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