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0:安全物质学及内涵

已有 376 次阅读 2024-5-23 08:42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0:安全物质学及内涵

1.安全物质学定义

安全物质学是运用自然科学等基础学科理论,研究物质引发事故的产生机理、特征、表现形式、对人和社会造成的危害等安全物质学以物质为研究对象,以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安全状态为最终目的。安全物质学研究对象包括:可导致损害物质(致灾物)、可遭受损害物质(承灾物)、可避免或减少损害物质(避灾物)及上述3种物质与人、环境间的交互作用。

安全物质学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开展研究:①物质特性分析研究:按物质自身的物理化学属性,研究各种物质的量变和质变等引发事故的规律和实现安全所需的管理措施等;②物质危害抵御研究:按物质间相互作用方式和途径,研究各种物质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抑制和隔离措施等;③物质危害控制研究:按实现物质安全的控制方法,研究各种物质的安全控制措施与工程设施等;④人物环交互作用研究:按物质自身特性、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物质同人和环境等方面的交叉作用及相关规律等。上述几个方面的研究内容构成了安全物质学的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安全物质学基础框架 

安全物质学的研究根本不是研究物质本身特性或外在表现形式,而是研究由人、物、环构成的安全系统中的物质所产生正面或负面效应的影响。安全物质学通过构建由安全人体学、安全物质学、安全社会学组成的安全系统,研究人--环之间的时间、空间、能量、信息的交互作用,分析物质特性、物质危害抵御、物质危害控制和人物环交互作用四方面内容,达到维护安全系统动态稳定的目的。

    2.安全物质学的性质

安全物质学具有辩证统一性:

1)物质本身具有抽象性与具体性的统一。抽象性指物质中存在软物质,包含能量类物质(如光、磁场、电场等)和信息类物质(如状态信息、活动信息、指令信息等安全信息流等);具体性指物质中存在硬物质,如纯净物、化合物、混合物,气态物、液态物、固态物等。硬物质在空间上具有排它性,但软物质可同硬物质共存,并常依托硬物质存在。硬物质为明显的,较易引起注意;而软物质为潜在的,较易被忽视。在安全物质学中,软物质的影响力更大。

2)物质对安全具有正作用与负作用的统一。物质本身表现为“三位一体”,即同时存在可导致损害物质(致灾物)、可遭受损害物质(承灾物)和可避免或减少损害物质(避灾物)。在安全系统中,不用物质由于本身特性差异,可能体现出危害性,也可能体现出防护性。3)物质作用对象具有主体与客体的统一。物质作为器物形态、能量、信息的载体,本身既可能是致灾物,也可能是承载物或避灾物。在不同的系统环境中,物质既能以主体形式存在,也能以客体形式存在。

3)物质作用方式具有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在人物环交互系统中,由于系统本身的复杂性和系统内部物质间的交互性,导致物质作用方式多样。物质性质在理论研究中确定,但在系统实际动态发展中,物质特性会呈现出不确定性。

4)物质具有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物质的普遍性是指物质存在于系统发展全过程,系统自始至终存在能量、信息等的交互。物质的特殊性指在系统具体发展过程中,物质及构成物质的信息、能量、时间及空间等均以不同的形式存在。

    3.安全物质学学科分支及研究内容

结合安全物质学方法论的基础、特征及具体方法等内容,可建立安全物质学学科分支体系,如图2所示。

安全物质学学科分支树图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5242.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69:组织变革与力场分析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71:安全物质研究步骤及方法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