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3-IBM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aoqiao1980 努力揭开更多原子核的秘密

博文

教育的事是教育者的事(4):教育的第一本性是伦理学的

已有 3575 次阅读 2009-5-26 10:53 |个人分类:随笔|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在学习和教书的20多年的时间内,感觉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更多是利益,而缺少亲情。

当人与人之间拥有某种继承的关系的时候,就意味着伦理的内涵。父母生下子女,具有血统上的关联,这是一种伦理。而教师把知识传承给学生,也是一种伦理。由于知识的这种传承,所以学生往往把老师是为父母。在中国的传统伦理观中,能够让人实现价值的五个方面:天、地、君、亲、师,就是代表着这样的观点。所以,教育的第一本性是伦理学的,漠视了这一点的一切行为都是违背教育的本性的。

直接面对学生的是老师,直接给予学生的是老师。在孔子的学说中,本承着一种社会和谐的伦理观念,而孔子也是自古以来最伟大的精神导师。孔子的学生3000多人,出色的也有70多。虽然孔子的学说中,繁琐的礼仪在今天的意义已经不大,但是对于教育的内涵的认识依然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但是我们的当前的教育模式,无视这种伦理学精神。把教师和学生置于一种尴尬的位置。长期的应试教育,使学生成了考试的机器。而大学的教学模式和各种制度也直接断绝了师生之间的联系。而我们的学生不但在求知上厌倦,甚至在情感上依然缺失。这绝对是教育的悲哀。

虽然科学的标准是一种促使人类进步的尺度,但是这绝对不是唯一的尺度。否则,除了浅显的“真”,就再也没有善和美了。什么东西都是以科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反科学的,是一种无知的体现。

当然,我们提倡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观点的体现。但是简单的套用这样的观点,只是让我们失去更多的希望罢了。马克思的学说是一种高级学说,是西方哲学观点和历史继承在2000多年时间中的体现,绝不是简单的就能搞清楚的。而且马克思是伟大的,但也不意味着就是全知。

教育必须拥有一种直视学生灵魂的力量,而这种力量的升华只能是教师的责任。如果一个教育制度,无法让教师和学生拥有生命灵魂的共振,那就是失败的教育。

当前我们一直以搞经济为中心,忽略了很多东西。所以很多方面都难以让人满意。虽然有很多人打着这样的主意,说西方国家的发展也是先搞经济后发展其他的(当然实际情况和中国不同)。但是历史已经不同,如果我们依然这样的自以为是,我相信后果不是我们能承担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701-234218.html

上一篇:教育的事是教育者的事(3):教育是不是个科学的问题?
下一篇:看高考制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21: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