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深圳兩大怪

已有 2367 次阅读 2009-5-29 13:43 |个人分类:科学劄记|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自行车, 深圳, 怪事, 粤语

曲津華
       作為深圳人,也來說說深圳的怪事。
       深圳第一怪,是廣播電臺的雙人對話節目用普粵雙語。
這個事不很靠譜,或者說不科學。一個主持人始終用普通話,另一個始終用粵語,究竟是如何對受眾進行定位的呢?他們僅僅是在對話,並非主持大型晚會而做翻譯,這種“雞同鴨講”的模式在其他地方沒有見過。偉人說過,為什麼人的問題是革命的首要問題。這檔節目要面向哪些人呢?是要面對我這樣對粵語“識聽不識講”的資深北佬,還是要教老年本地人學說普通話?沒有想明白。
深圳第二怪,是沒有自行車道。這個事更不靠譜,或者說更不科學。深圳基本沒有自行車道,這是公認的。作為一個自行車大國的名列前茅的大城市,深圳市基本沒有設置自行車道,確實有點怪。深圳的自行車沒有內地城市那麼多是事實,但也不是沒有,上個十萬輛的數量級總是有的(深圳人口有12百萬之眾,也是世界聞名的自行車製造基地)。找不到官方資料的原因,恐怕也就是深圳沒有自行車道的原因。說白了,就是深圳的城市管理者不想搞,外人也很難看到這個統計數字。
按說,中國猛的一下進入了汽車時代,大家都知道了一個新名詞——路權。行人有路權,汽車有路權,那自行車為什麼不能有路權?限制自行車,公平何在?自行車道的問題沒少在報紙網络和閒談中被呼籲,官方就是不為所動。有的時候能聽到一點點某為官的個人觀點,就是深圳半年為夏,不適合騎自行車。這是什麼邏輯?!騎不騎是騎車人的意願,政府要替人家做決定,不是笑話嗎?大概官方也覺得這麼說不靠譜,所以就一直沉默於此。
很多人批評城市交通管理者的理由,大概都有一句,他們是不乘公車的,也不騎自行車的。大概官方也覺得有愧於此,所以在深圳的“高尚”片區華僑城修建了專業的自行車道。那是絕對專業,就是專門給騎車人用的,彩漆路面,幾乎完全隔離于其它道路。好像如此就能粉碎深圳無自行車道的說法。其目的怕難以達到,因為騎車人的抱怨依舊。
毋庸置疑,深圳在其小鎮年代也是有可以騎自行車的道路的。或者說,那時對自行車的騎行是沒有特別限制的。現在的窘狀是,騎車人與行人被指定要混行在人行道——與行人一起順行或逆行,一起鑽地道,一起過天橋,那叫一個不方便。官方也許就是要以這樣的不便來限制自行車。
深圳雖熱,騎車人也知道熱,但因其有方便、環保和健身等諸多功效,自行車還就是禁而不衰。現在,不僅市民對自行車“不放棄、不拋棄”,真正的自行車(電動車)也多了起來。更有很多自行車粉絲,組成了各式俱樂部,每個週末到遠郊騎行,構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對這些,我們的城市管理者怕是也很頭痛吧。他們忘記了,深圳好容易爭來的2011年世界大學生運動會,也有自行車的功勞——一位深圳人萬里騎行往返亞歐大陸,拜訪了大運會總部,為深圳的勝出加了分。
深圳還有哪些怪事歡迎拋玉。
2009-05-2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234878.html

上一篇:上海兩大怪
下一篇:兒童節:湖上蕩槳的安全性思考

3 赵凤光 曹聪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7: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