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得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Jccn 偶然得之

博文

【转载】到了牛津大学,才知不敢骄傲

已有 4997 次阅读 2009-8-2 14:54 |个人分类:生活百态|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http://user.qzone.qq.com/94045965/blog/1248163943
【这里真正是卧虎藏龙之地,可大家都不剑拔弩张】
牛津矛盾, 我也失衡
        谁都知道牛津大学多么伟大:诞生了25个首相, 250个世界级的领导人, 47个诺贝尔奖金的获得者……但它和竞争者剑桥之间的锚株必争, 又使我感到了它的渺小。牛津大学很古老, 拥有800年的历史;同时却又那么现代, 它有世界最年轻的商学院, 有英国大陆最完美的硅谷式创业园区。它很傲慢,超级傲慢,斩钉截铁地拒绝布莱尔的儿子人学;但当它乞求微软千万美元赞助的时候,校长彭定康竟然是馅媚的微笑……
        看到了如此多的矛盾之后, 我的心理也经历了另一种失衡。去牛津之前, 我非常自信:我曾经教过20万之多的学生,我的词汇量有5万之巨, 我考过注册会计师, 我曾经创办过自己的公司, 我目睹了“ 新东方” 从中关村二小的那个不起眼的角落,飞速发展到今夭具有7~8亿营业额的超级培训大鳄。到了牛津, 我却逐渐感到自卑。虽然我毕业于中国科学院,虽然我曾经参与过袁隆平先生的水稻克隆,但当我随意翻阅班上同学简历的时候,我发现再不能提种水稻的事情了;来自美国的同学不是哈佛耶鲁,就是斯坦福,最差的也是伯克利。
    上课的时候,当举止优雅的教授洋洋洒洒说了10分钟,我竟然还不知道他在说什么,却不幸被其点中回答问题, 只好硬着头皮回答。但是才说到第二句,一位美国同学就用无比快的语速来反诸我,那一刻, 我引以为荣的英语很受伤。我想我曾经参加过新东方的资本运作, 为新东方引人了两个亿的投资, 什么运作不会?但在小组讨论过程中, 当我们模拟收购英国最大的超级水厂时, 我却不会用Excel, 他们说起术语, 我也只有点头的份。
    以前我自认为多才多艺, 我会吹横笛, 弹吉他, 我曾经是新东方足球队的超级前锋。在那里, 我的信心又一次受到戕害。同学中有悉尼奥运会的冠军, 在我们微小的140个人的班级里竟然有13个牛津校队的成员, 冰球队、棒球队、摔跤队、足球队, 甚至在泰晤十河上与剑桥对峙的划船队我很无奈,我们学校的校队不收留我, 因为我的前锋基础在那里是不被承认的,我的自信心又被去掉一块。
    这时, 一个不大说话的日本同学成了我寻找平衡的目标, 但看到他的简历后, 我又一次失望了。因为他的第一学位是哥伦比亚大学的法学, 第二学位是牛津大学的管理, 而且他是日本马拉松赛的冠军。
在牛津没有人敢骄傲
    我在这儿没有自信,所有我认为美好的东西在这儿都变得渺小,我开始思考为什么是不是我们教育当中存在的一点点的缺憾不,不是一点点的缺憾, 而是非常大的缺憾,我们造就了一大批只会考试, 只会拿GRE高分的人, 却产生不了个性张扬、能力出众、叱咤风云的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我感到了一种压力,这种压力使我原来的学习能力也受到无形的摧残。
    我原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是无比自信的:1000多人考中科院的时候我能考第一名;但在这里却受到挑战。在牛津学习的每一天都像绷紧的发条,比如和同学讨论一个方案到晚上:吃一个汉堡充饥,再去图书馆, 从6点坐到晚上11点;而后骑着我的山地车回到宿舍, 那是30分钟的一段路程;回去后仍有3篇paper要做,我肯定要写到2点到2点半钟。我坚持了两个月,两个月后终于不行了,我第一次病倒了。此前我在中国,尤其在学校,我的外号叫“ 身体健康” ,我有五、六年不曾感冒,现在我竟然39度高烧。我睡了一天一夜,第二天,发现我其实是累倒了。不但我被累倒了,整个班级里140个人儿乎都被累倒过一次。
    我和一个来自加拿大的小伙子很谈得来,因为我们以说中文,他学了一个专业最后一个专业是中国哲学,学孙子兵法这个小家伙说了这么一句话:“ 在耶鲁法学院毕业的时候,我认为,这个世界上没有我参与不了的活动,没有我完成不一的课程,但是只有个例外,那就是我到了牛津大学。”
    最后、我们终于熬出来, 顺利毕业, 但是我相信自己在牛津得到的绝不仅仅是一纸文凭。这一年多所感受到的,将使我受益终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591-247012.html

上一篇:中日教育交流史上的精彩一页
下一篇:【转载】未知主导这个世界。。

0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4: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