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當身體成為媒體(一)

已有 2315 次阅读 2009-8-15 09:44 |个人分类:编辑杂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媒体, 身体, 文字, T恤, 外文

曲津華
媒體是發布信息的具體所在,或者說是信息的載體。當今的媒體,傳統的有圖書報刊、廣播電視和广告牌,新潮的有互聯網站和手機短信等,不太主流的有路面、傘面以及樓梯表面,不太合法的有不干膠貼纸和噴印小廣告等,不一而足。人們之所以發明出如此多的媒體形式,是因為有其需求,其業務鏈條中的各個環節也能各得其所。
 
按說,上述這些媒體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其存在的理由,或者說是需求,都是來自外部受眾的,都是屬於被動式的媒體。然而,這裡所說的身體之為媒體,卻完全不同——身體媒體的發起動機是來自身體的主人,屬於主動式的媒體。外界不太容易左右人家自己的身體,發佈(或說顯擺)什麽,是人家自己的事。當然也有屈從于錢而出賣身體某部位的案例,不在話下。受眾在身體這個媒體面前,基本都是被動兼免費地接收信息的。也就是說,一個撲面而來并載有信息(這里只討論文字信息)的人體,是主動地要表達什麼,而受眾却是不看也難。
 
想來,身體之於媒體,也許是受汽車廣告的啟發——車體做得,身體為何不可呢?分析起來,車體廣告有內、外之分,人體做媒體,剛好也有類似的情況。以衣服的內、外來區分,內者就是人體的皮膚了。皮上圖文,可以借刺青永久保留於上,可以借顏料描繪於上,或可以借膠紙粘貼於上。皮上圖文的展示部位以上半身為多見,什么前胸、后背、額頭、臉蛋、肩臂乃至指甲,皆可入媒體,都可以有文字現於其上。君不見,奧運時含蓄的國人也瘋狂地將身體入媒體不尋常地身體力行起來,激動觀眾的臉上沒少出現文字和圖形。至于衣服的外表面,既是今天論題的主旨所在,更是給人以無窮遐想的空間。
 
成為媒體的身體,因先天所限,發布面積不會很大,但也有若干分之一平方米了,不大不小的一塊,用報紙術語來說,就是頭版頭條的黃金位,足以承載信息發布的重任。而且,以身體為媒來發布信息,不僅具有方便性,更具有格外的人性化吸引力兼親和力。不用洞察力過人的人,普通人都會打起用身體做媒體的主意。應該說,隨著西風東漸,人們發現文字比花布帶有更多的信息,而衣服上傳統的花布圖案讓位於各種文字符號,還是從T恤衫開始的,并且至今也是以T恤衫為主的。
 
人們從T恤媒體上讀出的文字信息,初期是以外文為主,蓋因T恤具有先天的媒體特質,而其又被老外率先開發了出來。舶來的T恤占了衣服媒體的先機,帶動了以后的衣服新觀念。對國門初開當時的大多數人來說,雖還不至于以沒有外文T恤為恥,卻是大都會以擁有其為榮。國人在這方面被點醒了之后,就進入了自制的階段,廠家們自產自銷,穿用者不亦樂乎。雖說T恤文化早已成燎原之勢,但T恤媒體的檔次之別還是存在的,從幾圓、幾十圓到幾百圓,多么夸張的價格都有。以奧運T恤為例,那就是三位數的人民幣,領一時價格之先。
 
T恤之成為媒體,有其先天的優勢。除了奧運T恤那樣的特例,一般的也就幾元、十幾元的成本,故普及起來不很費勁,穿用者自然就大眾起來。還有一個原因是天氣方面的,T恤適合人類活動的絕大部分區域和大部分季節,只要不是特別寒冷的地區,可以一直從晚春穿到初秋(可以靈活選擇厚型或薄型布料)。現在的人習慣了穿T恤,有時候在冬季為某件大事也會穿,借以表達同一種愿望或者團隊精神。在這個時段,穿T恤者會選擇一些大號的,套在厚衣服外面——人們對其的偏愛由此可見一斑。他們也許感覺到,沒有比T恤更好的衣服媒體了。
 
要補充的一點是,與T恤衫很相近的一類衣服是有領有扣的那種,廣義上也可以歸為T恤衫。但細分起來,我們也不妨與國際接軌,把它叫做“馬球衫”(polo shirt),免得人家提起時自己霧水一頭。
 
2009-08-1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249453.html

上一篇:漢字字庫應否添加一個字?
下一篇:當身體成為媒體(二)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