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迪拜!迪拜!杜拜!

已有 3041 次阅读 2009-12-24 17:51 |个人分类:双语文汇|系统分类:海外观察|关键词:学者| 税收, 国企, 迪拜, 阿联酋, 杜拜

曲津華
這篇小文的題目,本來是要模仿描寫二戰日本偷襲珍珠港的著名影片《虎!虎!虎!(Tora! Tora! Tora!)》(美日合拍於1970年代),三呼“迪拜”。細心的讀者會看到最後一個詞換了。這,就是本文所要探討的。
所謂的“迪拜”,雖未能至,心嚮往之,而且很久了。說起來,跟那裡還有點小小的緣分。八四年初出國門的第一個落腳點,就是那裡的隔壁酋長國沙迦。那個年代去歐洲的大陸旅客都要在沙迦停一下,CAAC在那裡有個基地,各個航班要做停留以完成換空姐、加燃油的作業。沙迦是UAE七子中的第三酋,也不很差。還有一點,就是弟弟曾在90年代常駐“迪拜”三年,為國企開拓國際市場。
這十多年來,“迪拜”(DUBAI)的熱度不斷升溫,國人的旅遊熱、商貿熱、展會熱、建設投標熱和投資熱(也捎帶一點移民熱),都紛紛指向了那裡。而其在新聞方面的熱度在前幾天似乎達到了頂點,還是世界範圍的。對一直處在新聞過山車中的DUBAI(我這樣形容它),看在眼裡,惑在心裡,讓我不得不提筆寫下來。
不知道大陸中文對DUBAI的譯名是怎麼搞的,成了“迪拜”;走出國門,或身在南大門,時常看到聽到的,人家香港中文和臺灣中文可都是“杜拜”啊!大陸人的發音再離譜,其英文的讀音怎麼也成不了“迪拜”!
這個疑問困惑了我很多很多年,因為這個酋長國老是能擠進時事新聞,躲也躲不掉。之所以說困惑,是因為不知“迪拜”讀音是否來自其正宗母語阿拉伯語。周圍沒聽說誰懂阿拉伯語,也就無從請教。從湖南衛視上知道何炅老師專修此語言,卻也苦於不在同城,終不得解。說到我對地名的同類型關注,曾有過教訓,就是法國首都。“巴黎”與其英語也是有很大不同,疑惑一段之後就知道其源自正宗法語,隨之釋然。這次碰上了“迪拜”,因無法意會原文之妙,以致疑惑至今。大陸中文的主流媒體,你們是怎麼把DUBAI弄成現在這個版本的?能告訴我嗎?我決定從現在開始用“杜拜”。
杜拜的亮點,人所共知的是兩項世界之最——七星帆船酒店和800米高樓,而我更感興趣的是,這是一個無稅之國!
大陸國人剛剛普及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認知——政府的基本職能是服務,其運作經費基本都來自百姓納稅(抓走私的戰利品分量很小)。當下的國人也時不時要學外國電影來一句,我是納稅人。這實在是個好事。但抬眼外望,杜拜的無稅國策不是更高明嗎?一個無稅的國家,應該是達到了“國家”的最高境界,我們所追求和為之奮鬥的共產主義,我想,也是包括這項內容的吧。
我沒有認真做功課,除了杜拜,整個UAE是不是都不徵稅?杜拜的真實情況是,完全沒有稅務局,任何人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做任何事情,都不用繳稅。那麼政府如何獲得運作經費呢?很簡單,靠國企!
這時我們不禁要思考一下,國企到底是幹嘛的?除了為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服務,我們的國企是不是要學學杜拜。杜拜的國企,是國家的提款機,其盈利之豐厚,完全可以供政府運作之用。這樣,政府還有必要徵稅嗎?!反觀我們的國企,跟人家的境界可是差的不是一點兩點,好像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與民爭利的事情沒少干,賺的錢相當說不清楚,高管的收入還相當相當高。由於國企不濟,我們的稅還要相當長期地收下去,這是沒有辦法的事。至於國企如何能搞好,國人稅負如何才不重以及稅收如何有利於社會公平,那是另外的問題,不在此論。
再回正題,杜拜的經濟其實沒有近期傳媒聒噪的那麼糟,這一波損失的只是投機商。期待有機會去眼見為實吧。
2009-12-24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281143.html

上一篇:“甲流”還是“甲感”?
下一篇:“農產品地理標誌”之不靠譜

1 刘进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2: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