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桂华的活动构造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gh 活动构造,也许就在你身边,也许哪天要了你的命,也许……

博文

谣言

已有 3589 次阅读 2010-2-21 18:2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话语权, 地震谣言, 法制保障

信息社会,我们的二十一世纪已经是一个信息社会了。

同样的,随着技术的发展总是出现这样的或者那样的问题,只要保持正确的方法去处理,再大的问题是挑战也是机遇。

今日,网上关于山西地震的谣言与辟谣甚嚣。导致山西多个县市人民半夜从家里跑到街头、公园躲避灾难。(http://society.people.com.cn/GB/41158/10992245.htmlhttp://news.sohu.com/20100221/n270326237.shtml

正如辟谣公告所说,关于发布地震预测信息的话语权是依据《防震减灾法》赋予相关政府部门的权利和义务,因此,人民是有法可依的。

但是谣言还是出来了,很多人也都听信了。那么,问题出在哪里?怎么根治?

地震,汶川地震,让很对人心惊,即使很多人没有像我一样到过汶川地震现场。

汶川地震后,人民有了可信的支援与保障,重建开展令世界刮目相看。

在地震谣言面前,人民获得足够的保障,也不会存在什么问题。看来《防震减灾法》似乎在这方面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里也不局限于地震谣言,其实在这个信息不对称的社会,其它领域同样存在谣言的问题,经典的当数房地产业和金融业。

狼来了的故事,着实令人痛心。

当飞涨的房价验证了狂妄开发商的话,没有谁相信部委的预测与分析,因为人们怀疑自己的保障被劫持了。

近日部委说“住建部专家预测房价仍涨 调控力度将逐步加强”(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2-21/861474.html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2-17/860797.htmlhttp://house.focus.cn/news/2010-02-20/861412.html),我们是不是应该理解成这样的:

“这些话语制造一种气氛,你们该买房的赶紧买,不买可别怪我没告诉你们是要涨价的。事实可能是催促人们把市场供起来,不能再冷淡下去,否则怎么给开发商交代(拿人钱财,替人说话,很和情理)。当2009年下半年房价疯涨的时候,有人听到过正规信息说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吗?有人看到了有效的措施保障吗?”

倒是觉得不受我们欢迎的开发商说的实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房价可能跌吗?

我们没有看到辟谣。也许我们这种谣言的危害有限,只是危及我们本来就没有多少钱财、也没有多大话语权的小不点。

也许我们习惯了地震谣言的折腾,我们的地震预报就不必担心虚报,可以放开手脚去干,人们也更能了解地震和地震预报。

  ---------------------------------------

 





 

-----------------------------------------









https://m.sciencenet.cn/blog-73355-296542.html

上一篇:新春新气象
下一篇:3月5日的特殊停车场

1 侯振宇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0: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