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一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工作总结

已有 5487 次阅读 2010-6-5 10:58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博客资讯|关键词:学者| 传染病, 工作总结, 专业委员会, 中西医结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于2006年2月成立以来,我们做了如下工作:

    一、召开学术会议

    1.全国第1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2006年2月24-27日在深圳大梅沙召开,收到论文323篇,实际到会代表280多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房书亭副局长、深圳市人民政府常务副市长刘应力等参加了会议,会议选举产生了以周伯平教授为主任委员,王宇明、李秀惠、陈建杰、周先志、聂广、曹武奎等教授为副主任委员,共73位专家组成的第一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并聘请王宝恩、王伯祥、吕维柏、钱英、彭文伟等5位老一辈传染病泰斗作为学术顾问。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肝病分会、中国中西结合学会肝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肝胆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深圳市医学会、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等8个兄弟学会、专业委员会带(发)来贺信。学术报告包括陈可冀院士的“传统与现代共同辉煌——充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推进中西医学有机结合”,庄辉院士的“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现状及其面临的挑战”,曾益新院士的“感染与肿瘤”,王宇教授的“我国传染病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Robert Coombs教授的“潜伏在生殖道中的HIV病毒在艾滋病的传播中所起的作用”,管轶教授的“亚洲地区H5N1禽流感亚型的建立及其在控制禽流感大流行中意义”,朱托夫教授的“机体内在免疫与HIV-1感染的关系”,王宇明教授的“重型肝炎/肝衰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张培元教授的“结核病的治疗进展”,宁琴教授的“乙型肝炎重症化的机制”,王明贵教授的“细菌耐药与抗感染治疗”,刘建平教授的“循证医学在中西医结合传染病中的应用”,侯金林教授的“活动性肝硬化的抗病毒治疗”,周伯平教授的“新发传染病的研究进展”,李秀惠教授的“SARS患者临床特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马为民教授的“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全球Ⅲ期临床报告”等。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年会:2007年10月19-20日在深圳市花园格兰云天大酒店召开,到会代表160多人,选举产生了第1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常委22名。学术交流包括:美国Tufs大学Tzipori教授报告了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最新进展,北京地坛医院成军教授报告了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进展;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王国治研究员报告了耐多药肺结核的免疫治疗进展;香港大学微生物系管轶教授报告了人禽流感流行状况及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请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教司同意后,举行了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防治”重大专项筹备情况报告会,由杨龙会处长亲自主持。叶永安教授报告了病毒性肝炎中医专项及发热性传染病基地建设筹备情况,王健主任报告了艾滋病中医专项筹备情况,王玉研究员报告了耐多药肺结核中医专项筹备情况。

    3.全国第2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1届传染病协作组会议:2008年11月28-30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收到论文291篇,实际到会代表280多人。学术讲座包括:侯云德院士的“病毒感染特点和防治策略”,李兰娟院士的“肝衰竭的研究进展”,何明亮教授(香港中文大学)的“艾滋病耐药研究”,刘平教授的“肝硬化‘病证(方)效’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李太生教授的“艾滋病机会性感染的发生与防治”,施光峰教授的“美国肝病年会最新报告——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的终点”,王宇明教授的“肝衰竭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王健教授的“中医药艾滋病临床研究概况与评述”,张广宇教授“结核病诊疗进展及思考”,魏来教授的“慢性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王贵强教授的“乙肝耐药临床管理”,王福生研究员的“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周伯平教授的“手足口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李秀惠教授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特色优势”。此外,进行大会交流发言的有毛德文等14人。

    4.全国第3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术会议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第2届传染病专业委员会换届会议:2010年6月11-13人在桂林市桂湖大酒店召开,收到论文212篇,预计到会代表250多人,将产生第2届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专业委员会。学术讲座包括:曾毅院士的“艾滋病疫苗免疫与中药治疗”,成军教授的“慢性乙型肝炎特殊患者的抗病毒治疗进展”,田德英教授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治新进展”,张林琦教授的“艾滋病病毒与疫苗:机会与挑战”,曹志新的“《甲型H1N1流感诊疗方案》解读”,卢斌峰教授(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自噬作用在抗结核病免疫中的作用”,王子军处长的“我国手足口病流行现状”,钱英教授的“和血法在治疗慢性肝病中的应用”,龚作炯教授的“丙型肝炎病毒的病毒学及抗病毒靶位”等。

    二、参加科学技术奖评审

    1.推荐及获奖项目:(1)推荐天津市传染病医院贾建伟主任医师主持的《中西医结合临床诊疗系统》(用E语言编写的运行于Windows操作平台的医用软件系统)参加2006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2)推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聂广教授的“肝络瘀阻证研究”参加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获得三等奖;(3)推荐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杨大国教授的“中医药治疗重型肝炎的系列研究”参加2010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

    2.推荐和参加评审专家:(1)2007年7月推荐周伯平、周先志、陈建杰、王健、高志良等5位教授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2)聂广教授参加了2007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3)聂广和周伯平教授分别参加了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学技术奖初评和终审工作。

    三、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

    在“十一五”科技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正在组织实施过程中,专业委员会在重大专项的组织实施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共42位委员参与投标和评审工作,初步统计由我学会委员牵头项目5个,分中心负责人56人。其中,陈建杰教授承担了“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的证候规律及中医和(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李筠教授承担了“慢性重型肝炎的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研究”,王健教授承担了“艾滋病病因病机及证候规律研究”,徐立然教授承担了“无症状HIV感染者中医药早期干预临床研究” ,唐小平教授承担了“艾滋病合并结核分支杆菌感染人群治疗策略研究”。

    四、其 

    1.创办学术刊物:2005年10月开始申请创办《中国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双月刊,于上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一直尚未得到批准(如果哪位同道有较好的渠道,专业委员会一定积极全力支持,包括人、财、物);2007年8月由广东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创办《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报》(季刊,粤内登字B第11101号),于2008年2月份出版第1期(因为内刊意义不大,已经自动停刊);现正在申请人民卫生出版社的电子期刊《中西医结合传染病杂志》。

    2.配合总会编写《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传染病分册》:2007年9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委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组织编写《临床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我们的样稿是“病毒性肝炎”(肝病专业委员会的是“肝硬化”)。

    3.配合总会编写《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6-2007》、《中西医结合医学学科发展报告(2008-2009》我们编写了“2008-2009年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发展概况与展望”、“近3年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学发展概况与展望”,均已经出版。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332314.html

上一篇:樊群:四月的哥本哈根
下一篇:慢性肝病患者不要忽视超声波检查

1 金小伟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