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林鸣鸟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njinLiu VCSEL、亚波长光子器件、半导体光电子、光电子集成

博文

别瞎“读博”

已有 7223 次阅读 2010-7-25 10:29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读博, 老板, 毕业, 方向

有人想考半导体所读博,询问我这个快毕业的"老人"一点事情,加了QQ之后聊之.

年轻就是年轻(可能我真的老了),不免对自己现在的不满,当然还有对现实的批判,如感觉硕士读得很窝囊,老板拉项目就是"骗国家钱"等等.

我问他第一个问题:你为何要读博?

他答:感觉硕士过了一年啥都没有学会.

我立马回复:如果你是这个原因,建议你不要读了.

——可以肯定,他还是很上进!但是,我不知道他想要学会什么,或者说想学到什么程度.再说,读个博士就能学到很多很多,真得要打个问号.学习是自己的事情,不是非要读博士,也不是说学习要以读博士这一形式来体现.他的逻辑貌似:我们这边条件不好,我不认可老板,我不能学习,学不到东西,我要找个新老板,让老板好好带我,提供好条件,我再好好学下...这位同学这样想首先就有一个期望:半导体所条件好,老师很学术...但是老板要养活课题组,也要到处跑,想方设法拿项目.当今中国,在哪科研做事不是学生的事情?老板就是拿项目,把握下方向,提供资金和条件供学生用,要想让他给你一起做计算弄实验搞测量,似乎他也没有必要招你读博士.所以这点他有点天真,还是太年轻.

我说:博士有两种读法,一种是你是个机械手,二是你有充分的自由。

他说:要自由点。

——两种方法没有绝对的优劣。第一种你能很快的进入角色,运气好的话(老板真的很牛),能很快出东西。但是你只是一个机械手,你没有最大的提高你的能力。可能“皮毛”(当然很重要)的东西你能学到,但是创新性的东西都是老板告诉你的,所以效果大打折扣。第二种,老板“放羊”式的培养。大概会有两种结果,一是做得很差,毕业不了;二是做得很好,牛学生。第一类是这种主动不高,悟性不好的学生的命运。这种学生懒散,没有时间观念,天天过着“嘴巴替代手脚——只说不干”的日子;第二类是做事情积极主动,自我推动极强,而且悟性非常好,创新能力强。这种学生不用老板多管(只要提供条件)也能做得非常出色,成果多多。这种方式是自由度非常大,不受约束,想怎么捣腾就怎么捣腾(当然是有学术目的),各方面的能力提高巨大,从实验想“馊主意”到理论计算,到实验设计,到实验制作,到测量,到分析,到文章撰写发表,统统一个人搞定,简直是多面手。

我问:你想做什么方向?

他说:光子晶体。

我问:光子晶体的什么东西?光子晶体都过了这个“村”了。

——他很惊愕我说光子晶体过时了,因为他被别人“忽悠”了:光子晶体产业化。典型的不懂的人瞎扯淡,误人子弟。除了光子晶体光纤目前商品化之外,悲观点说,等我死了之后,估计市面上很少基于光子晶体的产品,大规划产业化无从谈起,光子集成回路更是大忽悠(只是人类的一个梦想,不妨碍孜孜以求)。我告诉他,光子晶体已经过了这阵风了,国际上继续光子晶体的也就这么几个人了,那是因为人家做得好的,工艺好,想法好,可以做出性能很好的东西来,可以发很好的文章。现在纳米光子学转到金属光子晶体,表面等离子体,超材料等方向,所以这几个方向很火,发文章也好发。我给了他一个建议:想读博士,最好自己先做个调研,整个方向有没有什么你可以做的。最好读个1000篇文章,有了宏观的把握,然后谈自己具体的题目,思路会更开阔。别事事依赖老板,别把自己的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读博士是自己的事情,不是老板的事情。

总之,整个聊下来,感觉对方太年轻,当然也无可厚非,后来我告诉他:等你上了博士,你不会想这么多了,毕业才是要紧,如果你还想这些,天天愤青,说明你还没有静下心来,博士毕业是个问题。其实身边也有人静不下心来,鄙视发物理学报,一个硕士刚进来就想发APL,OL,当然这个很好。但是如果你到了研三了还在说要发APL,OL,这明显是心浮气躁,不务正业了。我也经常给他们说,别老是鄙视物理学报,有本事就发出一篇再说(话说,他们物理学报都没有发出来)。批判需要资本,如果没有资本就静下心来捞资本。然后批评,这样有底气。等你静下心来做事,你也不会去批判了。因为你在改变,而不是在适应。天天批判的人是什么也作出来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85782-344965.html

上一篇:古代科举制度
下一篇:少唧唧歪歪,毕业是正道

4 吕喆 盖鑫磊 蒋迅 罗汉江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9: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