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坤博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khyper 技术转移、投资和孵化

博文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一——中科院产业化实践

已有 1606 次阅读 2010-11-16 18:10 |个人分类:技术转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服务, 福建, 陈辉, 福晶科技, 物构所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一——中科院产业化实践 

http://www.mscas.ac.cn/news/channel/intro3772.shtml     发表时间: 2010-11-1  
 

    2010年10月19—22日,中科院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在福州举行,主题是科技创业与融资。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副所长兰国政、福晶科技董事长陈辉、联想投资 首席管理顾问夏旸、苏州创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费建江等受邀担任了本模块的授课讲师。

    课程一——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技术转移转化

    中科院物质结构研究所(简称物构所)兰国政副所长在该课程中向学员介绍了物构所技术转移转化的成果和经验。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一鈥斺斨锌圃翰祷导

兰国政所长为学员做报告

    物构所地处海峡西岸的福建,创建与1960年,确定了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创新为主,大力促进高技术产业化的战略定位。在这种战略定位指引下,物构所取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物构所的科研体系包含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工程化和产业化基地等技术转移转化全链条的主要环节。据兰所长介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平均仅为20%,实现产业化的不足5%,专利技术的交易率也只有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①技术的成熟度不高,脱离市场需求;②企业技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二次开发能力不强;③资金缺乏,抗风险能力较弱;④机制体制不畅等。

    物构所成立了福建中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统筹运营管理物构所拥有的国有资产。兰所长和学员们介绍了物构所煤制乙二醇产业化的案例,和学员们分享了他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宝贵经验。

    兰所长认为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将技术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他从四个方面做出了解释:①开展基础研究实现源头创新。面向国家战略需求,把握市场导向,积聚资源,整合有限的人财物力量,重点开展具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基础研究,实现源头创新,加快成果研发和产业化进程。②调动多方积极性开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具有相当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往往存在意外的成功或难以预料的失败,要承担技术成熟度、市场变化和资金回报等方面的风险。特别是,中试的地位在成果转化过程中比较尴尬,研究所没有中试能力,企业怕担风险一般不愿投资,于是“中试难”成了成果转化的瓶颈。物构所联合多家单位,建立了多个平台,共同开展中试放大试验,加速实验室成果的产业化。③探索有效模式促进工程产业化。模式创新是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关键。科技成果转化有多种模式,根据成果的性质、技术含量和操作难度,企业的工程化水平、自主创新能力和资金实力等,选择不同的成果转化途径和模式。物构所立足实际情况,成功探索了三种成果转化模式,即“福晶”模式、“制乙二醇”模式和“技术公司”模式。④有效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化三者互动的有效机制—激励机制。从实验室小试成果走向中试、产业化过程中,需要解决诸多技术难题。利用股权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各方人员的积极性,将科技人员与企业、科技成果与产品紧密地联系起来,发挥人才、技术与资本效益的最大化,使得高新技术成果真正做到带土移植。

    福建物构所构建了“研究所—研发平台—高技术产业基地”的“铁三角”三大平台并发挥三者互动的科技创新体系,在推动科技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与产业化、创建高新技术企业等方面谋划了独具特色的创新机制。

    中科院院长路甬祥在谈到福建物构所技术转移转化的经验后,提出了中科院科技创新的“金三角”模式,围绕国家重大需求,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工程产业化”的“金三角”,形成三者良好的互动机制,实现科技成果的产业化。

 

    课程二——福晶科技的案例与经验

    福晶科技二十几年来的发展历程,浓缩了中国激光技术研究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历程,福晶科技董事长陈辉先生和学员们分享了福晶科技的成长历程。

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一鈥斺斨锌圃翰祷导

陈辉董事长为学员做报告

    1988年,有着二十多年积淀的中科院福建物构所为了把多年的研究成果贡献社会,创建了“福建晶体技术开发公司”,推动了以BBO和LBO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向产业化的发展。1990年8月,福建晶体技术开发公司正式挂牌,由福建物构所全资拥有,晶体材料由此走上了产业化道路。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为了进一步理顺产权关系,2001年10月,福建晶体技术开发公司改制为福建福晶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7650万元,福建物构所的LBO、BBO和Nd:YVO4专利等资产折股进入公司。为了进一步增强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做大做强晶体及器件产业,2002年2月,福建福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注册资本达到9000万元,深圳市创新科技投资有限公司等成为福晶公司的股东。为了做好上市准备,延伸产业链,2006年6月,福晶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并于2008年3月19日在深圳成功上市。"“福建晶体技术开发公司”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非线性晶体和激光晶体的业务,并以其原创性的技术和产品独树一帜。

    陈总从专利工作、技术创新与技术经营、技术产业化案例和技术保护及专利维权等方面讲述了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实验与思考。

    专利工作方面,陈总从专利的预审机制 、激励机制 、引导机制 、保护机制、推广机制、维权机制等方面说明了专利管理机制及工作方面的思路。研究所以往经常以专利申请作为考核的指标,造成很多专利的实用价值不高,但是专利保护最终目的在于有效实施,实现市场价值的最大化。物构所对科技含量高、投资回报丰厚、正处于市场培育期的专利技术重在自行实施——福晶科技就是我研究所自行实施的典范。而对于投资大、投资风险较高并且研究所不具备实施条件的专利技术,积极采用多种形式进行专利许可。不过基于国内特定的市场环境,在技术实施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的障碍,并非十分的顺利。

    技术创新与技术经营方面,陈总从科研人才、团队建设、产业化平台、学科建设、评价机制等方面说明了研究所进行技术产业化的关键环节,技术产业化其实质为技术市场化,以资产投资的高度看待技术产业化,以市场经营的方式进行技术产业化,遵循市场规则是研究所技术产业化工作的唯一途径,而这些均对决策层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其中,陈总和学员们分享了关于技术定价、利益分配等技术产业化过程中难点重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经验。

    随后,陈总以福晶科技自身发展为案例,分析了成果产业化中的多个重要问题,成果转化过程中必然不断出现各种各样难以预计的困难和问题,产业化就是解决这些问题最终实现技术的转化和价值的增值。

    最后,陈总还和学员们分享了企业经营的感悟,学员们均感到陈总的授课内容丰富,深受启发,虽然技术转移转化的道路虽然充满困难和变数,但即已投身中科院科技成果转化的事业,必将满怀信心不断为实现科技推动社会发展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胡坤)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597-384396.html

上一篇:联想学院实训班四期第四模块之二—技术许可与参观学习
下一篇:联想学院实训班第四期第五模块二——商业模式与风险投资

1 林耕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