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ng Qi (亓冲)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ichong 主攻量子多体理论研究

博文

量化科研

已有 3759 次阅读 2010-12-13 17:5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科研, 量化

最近试图去申请国内某个奖,填了无数个表格,而且大多内容重复。而且要填写发了多少篇文章,多少篇SCI文章,多少篇第一作者文章,多少篇通讯作者文章,多少篇第二作者文章,别的文章你是第多少作者;文章发在哪儿,影响因子是多少,引用是多少,等等等等。弄得头很大。

我想这样的目的无非是方便评委,根据这些数据得到一个总体的判断,而不需要具体去读文章。这样判断一个人的科研就是了非常量化和“公平”的指标。

但可惜,我想稍微做点科研的人都知道,文章的水平显然是不可能通过几个数据来评价的。最好的革命性的文章,特别是理论文章,往往只能发表在一些鸟不拉屎的杂志上,只有那些随大流的popular文章才有可能发在Nature这样的影响因子高的科普杂志上。

引用率低和高也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如果某个问题做的人很多,自然引用很多。

SCI收入显然不代表就是好杂志。SCI仅是个数据库,我想他们的目标肯定是包含尽可能多的学术杂志。我们某些国内杂志未被收入可能是因为他们还不够规范。

第一作者未必做了主要贡献,西方科研的惯例,应该都是把学生放在第一作者,真正其决定作用的老板往往躲在后边某个不起眼的位置。而且通讯作者未必就是主要老板,很多时候通讯作者和秘书差不多,无非是发邮件那个人。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933-393203.html

上一篇:随笔
下一篇:瑞典的停车罚款

3 刘进平 王永林 高绪仁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