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yingxia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yingxiao

博文

一字回忆: 冷——指甲都冻掉了

已有 4033 次阅读 2010-12-15 08:58 |个人分类:技术文章|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冬季

哥伦布:

 

哥伦布的雪如国内的梅雨一般零零星星地落了一个多星期,这几天突然增大,像刚来时的大雪了。但天气却不似梅雨季节那样一直阴沉,偶尔还露出蓝天白云飘起了太阳雪。

 

上周去河边走一圈,发现河水一望无际都冰冻起来了,想起了那句:"大河上下,顿失滔滔"。而河中的人工瀑布却从冰层中涌出一如既往地流着,瀑布上游,一片冰封,瀑布下游,则流水潺潺。

 

出门时还穿着夏天穿的单皮鞋,也没觉得冷,回来一查,发现最高温度零下三度,最低零下十一度。暖气的效果果然惊人,又穿着夏天的凉鞋在没脚的雪地里走了一走,很有成就感。

 

这几天零下十三度了,尽管以前没经历过这么低的温度,但由于房间有暖气,给我的感觉仍旧是有史以来最温暖的冬季。

 

小学:

 

小时候生于江北长于江北,由于地理上不属于北方,虽然严寒却没有暖气和热炕。但似乎幼时不怕冷,没有寒冷的记忆,只记得虽然不像北方有炕,但外婆的家里有土做的盆,里面烧上碳烤脚。而我们家则是晚上将煤球炉封好放在卧室里取暖,现在想想倒是后怕:竟然没有煤气中毒。

 

小学时有一年冬天手上生了冻疮,听大人说,一旦生了冻疮年年都会生。果然,以后每年手都冻得溃烂。久病成医,摸索到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一旦手上冻出了很痒的疙瘩,就每天时时用力揉。但尽管有些疙瘩能够没揉到消失,却禁不住此起彼伏的疙瘩不断涌现,每年总是有几个地方冻到溃烂。

 

小学的课间,男生都到教室外面沐浴在阳光下靠着教室的墙拼命往一起挤来取暖,也有在黑板前排成一排挤着取暖,这个游戏有个名字的,不过已经想不起来了。

 

初中:

 

初中时,面对严寒的教室,我们的班主任终于想到一个好办法,让大家从家中带柴草和绳子,然后教大家一起扎窗帘。班主任很精确地说:有了窗帘以后,教室里的温度可以增加多少度。虽然不知道他如何计算得这么精确的,但窗帘挂好后,尽管教室很暗,果然比室外暖和多了。

 

虽然如此,长时间坐着听课还是寒冷无比,手冻僵了拿笔用不上力气手不听使唤,我找到的土办法是把手垫在屁股下取暖,需要记笔记时再拿出来。尽管不解决根本问题,但还是有一点效果的。

 

印象最深的是初中有一年指甲根部也溃烂了,皮和肉都没了,露出了指甲根。然后指甲就逐渐泛白,心中开始害怕指甲会掉。尽管小心翼翼,但有一天在校园里走路摔了一跤,摇摇欲坠的指甲就彻底掉了下来。从此心中有个阴影,觉得自己只有九个手指甲,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了。那时《参考消息》有一篇文章讲美国人有多少不是原装的,不是骨头用钢钉接过,就是哪个器官切除过,对比之下心里才平衡些。

 

春天到了,记得清清楚楚,一次清晨做操时,捏了捏没有了指甲的手指,发觉有点发硬。心想大概这皮肤逐渐角质化以便代偿指甲的功能吧,果真这样倒也不错,总比肉直接露在外面强。以后每次都捏捏这里,发现越来越硬,一日反复检查后发现这硬硬的竟然是新指甲!心中的惊喜无以言表,只是担心它能否逐渐长长覆盖到指尖。每日检查看着它向前推进,直到全部长好,终于彻底放心了。没想到指甲可以再生,再生后的指甲和正常的指甲没有任何区别了。

 

高中

 

高中考进了城里,住校,吃不饱,住不暖,体验到真正的饥寒交迫。除了冬天冷水洗脸洗脚以外,印象最深的是宿舍的门有很多破缝,有一次夜里睡觉时下雪,一觉醒来发现床边有积雪,原来雪从门板的破缝里飘进宿舍积起来了。严寒之下,用上了父亲小时候读书的做法,把被子靠脚的一头扎起来,套上一个塑料袋,总算能够聚一些温暖。

 

大学:

 

大学考到了南京,地处江南,有一年又正好碰到暖冬,竟然手没有被冻得溃烂。心中还记得一旦生了冻疮就会年年生,现在这一年没生冻疮,只要保护好肯定就可以年年不生冻疮了。从此以后每年一旦冻出疙瘩就加紧揉捏,至此以后再也没有冻到溃烂过。

 

但仔细想想,大学里其实还是有寒冷的经历的。九十年代初计算机还很稀罕,每个学期只有几个小时可以到计算中心用一下小型机,大部分程序只能纸上谈兵写在纸上,没有机会输入到电脑里实际调试一下,而PC机就更只有研究生才有机会用。正好同宿舍的一个同学认识一个研究生,就带上我夜深人静时等研究生都走光了偷偷进去通宵调试程序。第一次没有经验,房间里如冰窟,又没带热水,也没带吃的,一夜下来整个人都要冻僵了。以后每次做好充分准备,并把所有棉衣都穿上,结果就好多了。

 

北京

 

工作以后一年到北京出差一周,没想到北方下雪很早,正碰上下雪,自己还穿着单薄的毛衣和单裤、单鞋。不过竟然也没生病。

 

上海

 

从气温来看,每年在上海过的冬季是温度最高的了,这些年甚至下雪也不容易见到了。但上海是湿冷,又经常要骑车,给人的感觉还是非常冷的。更重要的是高中、大学时落下了病根,一旦受凉胃也不行、咽喉也不行,不像年轻时怎么冻就只是寒冷的感觉,最多感冒发烧一下,不会牵出其他病出来。所以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保暖装备越来越多,骑车时护膝、护胃、手套、围巾、口罩、帽子保护得严严实实,只有耳朵在冻,但对上海的寒冷反而是印象最深的。这两年看到上海在讨论供应暖气,如果真能实现,对提高生活质量帮助会很大。


 

不管多寒冷,我对季节的喜好一如既往是春秋冬夏。因为冬天再冷,只要多穿衣服、多跑步,就会暖和起来;而对于热,在没有空调、没有电扇、甚至没有尼龙蚊帐的时代,除了身上淋上水用扇子猛扇以外,再无好办法,但一直扇扇子怎么可能睡得着呢?



https://m.sciencenet.cn/blog-504160-393703.html

上一篇:黄石公园-湖光山色,流动的色彩
下一篇:LoadLibrary failed with error 998

2 刘洋 丁甜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