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圃弄斧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pe 关于消防工程的历史/随感/趣闻

博文

说说扶梯引踩踏 精选

已有 5375 次阅读 2010-12-19 05:08 |个人分类:消防析灾|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扶梯踩踏, 产品责任

说说扶梯引踩踏

 

中国是人口大国,发生在自动扶梯上的事故很多,人们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出于职业敏感,深圳发生的扶梯踩踏事件,立刻被我注意到了,从我的数据库中找出另外三次群体灾难,可以一并分析。

 

20101214日早上900多,深圳地铁1号线(现改名“罗宝线”)国贸站5号扶梯发生逆行伤人事件(本来上行,突然下行,引发了踩踏),致使25人受伤。深圳地铁管理部门随后声明:故障扶梯的主机固定螺栓松脱,其中一个被切断,使主机支座移位,造成驱动链条脱离链轮,上行的扶梯在乘客重量的作用下下滑,导致乘客多人受伤。也就是说,这种电梯设计,有先天的毛病,不能自动锁死,这是可以通过设计加以避免的。国产和进口电梯的最大差别,可能就在于这些设计细节上。改革30年,我们还需要大量使用西门子、三菱或奥的斯三大国外品牌,这是很令人奇怪的。我们的载人航天可以上天,载人电梯却无法占据国内市场,谁的责任?如果我们的责任赔偿制度提高一倍,产品的故障率立马降低几倍(?),美国就是靠产品赔偿制度来提高产品质量的。

200834日上午8点半左右,北京东单地铁站5号线换乘1号线通道内,载着数百名乘客的水平电动扶梯突然发出异常响声,乘客纷纷逆向逃离。这一突发情况导致部分乘客摔倒,恐慌的乘客发生踩踏,至少造成13名乘客受伤。 人们出于陌生的群体环境中,有一种莫名的焦虑感,被扶梯噪音所激发,导致群体性事故,这是恐慌逃生带来损失的典型案例。与此相对应的是1970年的日本世界博览会期间,水平传送带上有人跌到,42人因为人群堆积而受伤。关键是人群不了解情况,面对意外事件不知所措,恐慌扩大的结果,就是群体踩踏。

乘客传送机具有不管出口条件而不间断地提供人群的特征。当出口发生的限制排放的情况时,人群堆积会发生。1964年巴尔的摩的马里兰体育场扶梯上发生一名儿童死亡,60名儿童受伤的事故。该扶梯前一天被设置为出口使用,顶部入口有一个一人宽的大门。而第二天,扶梯反转,当作入口使用时,大门没有拆掉。结果在出口大门处发生堆积,有很多人被扶梯拉伤。

 

深圳发生的踩踏事件,大白天发生,没有死亡,实在是个小凯斯,不值得广为宣传。然而从防范群体灾难的角度,这是一次典型的考验应急管理能力的群体事件,有必要上升到理论的角度来认识和总结,事故总是从苗头开始的。如果国内实行美国那样的责任赔偿制度,这些设计毛病应当早就被消灭在设计阶段。正因为我们的赔偿低廉,所以我们总是在找替罪羊,这些旅客怎么这么不小心,太偷懒,干嘛要乘电梯呢?不乘电梯,就没有灾难了?随手关灯,就节能了?如此,则责任就转移了,系统就不需要改进了,大家都维稳了。

 

有道是,扶梯虽小问题多,人群相关责任大,防范灾难靠设计,避免赔偿靠投入。



https://m.sciencenet.cn/blog-302992-394982.html

上一篇:再说工程之教育
下一篇:说说英制与公制

8 孟津 罗帆 李鑫 吕喆 丛远新 水迎波 刘庆丰 vtwang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