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在流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nke 流行的背后说明什么

博文

眼见为实

已有 3659 次阅读 2008-10-12 11:45 |个人分类:感受点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俗话说:“听景不如看景”。人们总是试图用自己的眼睛去感知事物。在哲学上一直有唯物论和唯心论之争,对于没有亲眼看到的世界总是心存疑问,即使“我思故我在”也有些道理,但在科学发现的道路上,“眼见为实”还是占绝对的优势的。2008年Nobel化学奖与其说是奖给化学的,还不如说是奖给医学的,因为绿色荧光蛋白最大的贡献就是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也就是帮助我们看到了人类生命的奥秘。记得前些年还有核磁共振技术获奖,说到底这些不断开发的技术就是延伸我们认识世界的工具。大家都知道“空谈误国”,空谈也同样误科学。有人说神七上天没什么了不起,那是美俄N年前的技术,但我认为非常了不起,因为这些实实在在的技术掌握在了我们手里,人家是人家的,我们自己要有自主知识产权。在生命科学领域里,这种知识共享,坐享其成的思想还是存在的。不断地有新的技术出现,但很少有中国的贡献。是研究基础不够,还是真地创新思维不够呢?扯远了,又陷入空谈了。

前几天看到报道有科学家用显微镜观察到了艾滋病病毒(HIV)在细胞膜上形成过程,今天又在最新一期Nature上看到用数字激光扫描荧光显微技术记录斑马鱼从一个细胞发育成胚胎的三维全息图,非常漂亮,又一次眼见为实。

(Zebrafish development tracked cell by cell,Published online Nature )http://www.nature.com/news/2008/081009/full/news.2008.1162.html Nature )

真希望我们自己也多做些眼见为实的工作,少些没完没了的争论和评论。当然也包括我写这些文字的时候,其实很矛盾,可能也属于王鸿飞老师说的“不务正业”之类吧。



https://m.sciencenet.cn/blog-192-42358.html

上一篇:流行,毁灭与创造
下一篇:能不能用手机做点有益于公共卫生的事?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