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最不該搞混了的概念:日期vs時間

已有 1761 次阅读 2011-5-19 19:00 |个人分类:编辑杂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语言, 时间, 英文, 文字, 日期

      曲津華

 

日期和時間,兩個概念有點相近,因為可以把二者統一歸為“生活中最重要的座標系”,也就是說,沒有了日期/時間作為維度來“定位”,我們這個世界非亂不可——時時處處人人事事,都得錯位。所以,包括鐘錶在內的各類計時器具,自有人類以來,就備受重視。回顧起來,先後就有結繩記事,比如日晷,比如沙漏,比如水漏,等等。

歷史地看,日期和時間同屬縱向指標,有時不免容易混淆。比如,從某某會展活動的預告通知中,經常會見到把舉辦的日期寫作“時間”的情況,這甚至偶見於正規媒體。

按說,日期是大概念,時間是小概念。對於一個預告,經常是場地都未確定,而只需告知該活動舉辦於哪個城市和哪一天就足夠了。至於準確的入場於幾點幾分,則會由活動的正式通知來完成(這在一些不希望圈外人士打擾的活動中,並不鮮見)。這時,預告中所用的,明顯是“日期”,而不是“時間”。

所以說,對不提及幾點幾分的告知,無疑該用“日期”;而對最終性的準確告知,則該用“時間”。為表靠譜(理性、有序),後者也有必要重述一下日期,實現對更為具體的時間進行限定的目的。

如眾所知,日期的英文是date,時間的英文是time。老外對這二者的運用,似更為清晰,值得學習。

話及“最不該搞混了的概念”,國人還有個小小的混淆,就是很多人對“語言”和“文字”不太做區別。比如,在論及英文報刊書籍的場合拿“英語”說事,或者在口頭表達場合扯上“英文”。

這在一般坊間,倒是無妨大雅,而在媒體和教學、科研等嚴肅、嚴格的領域,還是嚴謹一些為好。“語言”是口頭(oral)形式的,交流方便,多不留痕跡;而“文字”是書面(written)形式的,可留存并反復運用,二者不很一樣。大學的中文專業,全稱是“漢語言文字”,一舉包括了口頭和書面全領域,是有道理的。

說到此處,備生自豪感,愈發感覺漢語言文字的高端,把語言和文字分得很清晰,不像某些語文系統,如English,不分語和文,看不出兩大領域的區別。至於老外們對叔叔/大爺/舅舅、阿姨/姑姑/舅媽的不做區分,與本文關係不太大,此處不做展開和討論。

2011-05-19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445898.html

上一篇:資訊氾濫,人類被逼入“關鍵詞時代”?
下一篇:科博,你不該是“假面舞會”

1 汪梦雅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