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导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jidaobao

博文

盐碱化土壤和含铬酸性废水治理的新思路

已有 3555 次阅读 2012-1-31 14:45 |个人分类:栏目:封面图片说明|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物理, 环境保护, 传统, 环境污染, 氯化物

      盐碱化土壤是指含有钾、钠、钙、镁的氯化物、硫酸盐、重碳酸盐等的土壤,不能作为正常的耕种土壤。土壤盐碱化问题是目前全球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而我国耕地盐碱化面积为76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1/5。盐碱化土壤的治理工程对于我国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土治理、生态环境保护等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对于盐碱土的治理主要有物理改良、水利改良、化学改良、生物改良几种技术方法,均以单一或复合的方式用于盐碱化土壤的治理。
      含铬酸性废水是工业污染废水的一大类,主要是来自于电镀行业的镀件清洗水。含铬酸性废水被公认为是危害环境最严重的公害之一,其随意排放会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对动植物和人类生存健康造成极大隐患。目前处理含铬酸性废水主要有传统的化学法、物理法、膜分离法以及新兴的生物法等。传统方法存在不同程度的成本高、用时长等缺点,新兴的生物法虽然克服了部分传统方法的缺陷,但目前技术并未成熟,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
      目前对于各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研究方兴未艾。如何达到环境污染治理的“双赢”和“变废为宝”,是环境工作者研究的重点。从盐碱化土壤治理的灌溉淋渗方法得到启示,科研人员开辟了一条新思路,即直接使用酸性废水对盐碱化土壤进行淋渗处理。既改良了盐碱化土壤,又处理了酸性废水,是一种环境污染综合治理的新方法。
      《科技导报》2011年第33期20—25页刊登了李绪谦等“盐碱化土壤处理含铬酸性废水研究”一文,为研究含铬酸性废水和盐碱化土壤综合利用时土壤改良情况以及铬的形态变化,采用土柱充压渗透装置模拟酸性污水渗透通过不同pH值的盐碱土进行实验,对pH值、ORP值(氧化还原电位)、ESP(碱化度)及土柱中钙镁离子之和,铬的不同形态和有机质含量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含铬酸性废水渗透通过盐碱土,使盐碱地趋于中性土壤,酸性污水渗透过盐碱土不会降低土壤本身有机质和钙镁的含量;酸性污水中的铬在通过盐碱土后,迁移能力总体较弱,说明盐碱地对含铬酸性废水处理具有明显效果,同时也能够改良盐碱土。本期封面图片由郭丽莉提供,封面由金功博设计。(本刊记者  马骁骁)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6909-532971.html

上一篇:岩土材料的屈服条件与破坏条件
下一篇:指数破表,PM2.5挺进公众视野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8: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