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2009~2010年间的学术交流网

已有 3081 次阅读 2012-4-24 09:28 |个人分类:学术问题研究(10-11)|系统分类:科研笔记|关键词:学者| 学术交流网

2009~2010年间的学术交流网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评学术交流网/2012424首发;黄安年的博客/2012424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2009~2010年间的学术交流网活动的回顾,主要有:

1,就学术交流网发文逾25000篇致网友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10829发布

2, 衷心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8月12发布;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年8月12

3,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超过600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320日发布

4,就学术交流网进入第七个年头致读者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423发布

 

 

 

1,就学术交流网发文逾25000篇致网友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10829发布

 

学术交流网作为全部由我一个人办的学术性、非赢利性、公益性网站,自2002422创办以来,已经八年四个月了,发表的文章和信息已逾25000篇,这里不包含奉命被删去的几十篇在笔者看来无需删去的文章和信息。

 

25000篇文章和信息中2002-200722109篇,20081414,2009867篇,2010年至今已发610篇。在2002-200722000多篇文章中,包含大量转发文章,2008-2010年学术交流网成功转型以来则大大减少了转发文章,加大了个人文章和学术信息的力度。同时也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栏目,如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言行录、科学网博文选、思念学界前辈、网友文章专辑等,目前学术交流网总共45个栏目,方便读者快速查询,登陆人次估算累计在800万以上。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在21个集中涉及美国问题的栏目中,有些信息源如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编辑美国教育交流中心信息咨询中心发布的资料20046月起已经停止,而学术交流网的美国教育交流栏目依然保存大量英文资料,很有研究价值。小布什总统时期的《美国参考》内容远较目前的同名《美国参考》丰富,学术交流网转发了其中有参考价值的信信息,迄今一直保留在学术交流网网站内。学术交流网上有六个栏目涉及文献资料和目录索引,也有一定的研究参考价值。迄今学术交流网中个人撰写的文章和信息报道总共5000多篇。

 

自一年前的810日起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转向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迄今一切运行正常。学术交流网将坚持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改进学术交流网的发布工作,扩大学术交流,弘扬独立思考和学术自由,为繁荣学术事业贡献绵薄之力。

 

笔者重申: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1998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愿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附:

2009年学术交流网与博客同步兼有自身特点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2010年1月1

 

2009年学术交流网度过了自己的七周年并进入创办以来的第八个年头,这一年学术交流网的文章与博客同步兼有自身特点,博客上的文章基本上都在学术交流网上同步刊出,基于学术交流网突显学术性,博客中与学术性本身联系不甚密切的博文和以幻灯片为主要内容的博文并不在此列。

 

2009年的学术交流网并不仅仅是与博客文章保持同步发表,而且兼有自身特点,这主要表现在学术交流网发布了经授权的学者一些学术文章和信息,而这些内容在我的博客中发布较少。

 

学术交流网迄今已经发布24390多篇(同一文章按照几部分发表按发表部分计算),其中2002-200722109篇,20081414,2009867篇,如果说2002-200722000多篇文章中包含大量转发文章,2008-2009年则大连减少了转发文章,加大了个人文章和信息的力度。同时也陆续开辟了一些新的栏目,如关注民生问题、国内所见所闻、美国总统大选、奥巴马言行录、科学网博文选等,学术交流网总共45个栏目,登临人次累计在700万左右,24390篇文章和历时近8,拥有一批人文社会科学界的网友,正可和科学网博客相得益彰。

 

2009810日起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已经成功地转向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迄今一切运行正常。这里要再次感谢赵彦主编和科学网毅然接纳学术交流网的网络空间转移到科学网,并由科学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还要感谢曹立君先生在技术转移和维护上的辛勤工作。落户科学网后,学术交流网将为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作出新努力。

为此,笔者重申并坚持下述一贯见解:

 

学术交流网一直坚持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学术为公是学术交流网的出发点,学术为公就是要崇尚学术独立和自由的精神,服务于国家和人民的需要,维护学术正义和公正,坚持学术规范和道德,开展健康学术评论,不谋学术私利。坚持学术为公难免与某些学界人士发生意见相佐。学术交流网本着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摆事实、讲道理,百家争鸣,求同存异,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欢迎学术不端学者回归学术规范,抨击坚持不改的学术不端行为。

 

资源共享是学术繁荣的必要途径。首先学术交流网主持人本人的文章和资料陆续在网上发表,供免费下载,网友使用时望遵守知识产权保护,尊重个人学术版权。其次,学术交流网在可能条件下为网友提供不同见解的学术资源,这些资源的史实和观点由读者自行判断,并不代表网站的观点。其三,学术交流网呼吁网友充分使用本网联结的一些海外学术和咨询网站,和国内某些收费网站不同,可以免费获得。其四,学术交流网呼吁国内某些公共图书馆网站、国家资助的政宣性、公益性网站取消对于登陆网站的种种不当限制,为资源共享创造条件。

 

实事求是是学术事业的生命线,尊重客观事实,坚持求真务实,遵循实践检验真理标准,是学术交流网信守的学术路线。无论是像学术交流网上讨论的学术的是非原则、学术评论中的学术和非学术因素、学术公案的是非曲直、现代化革命化价值取向是非、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功过是非、美国发展道路的优劣评估等等,都首先要坚持实事求是,检验于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是学术事业创造性发展和学术性网站发展的希望,客观地说,我国的学术性网站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只有创造性地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逐步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对于学术性网站需要引导和宽容而不是防堵和限制。学术网站顾名思义讨论的学术问题,但是当代学术离不开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透过历史考察和现实跟踪来从学术层面上深层次解剖事实真相,还清历史的本来面貌。

  

学术繁荣的活力源于学术创新,学术创新需要研究和吸收前人成果、跟踪学术研究现状、更新学术观念、开拓学术视野、进行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批评,革新研究手段。如果没有学术交流、没有学术批评,我们的学术事业难以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的繁荣,也就很难进行学术创新。学术交流网愿为在美国问题领域、世界历史领域、社会保障领域、教育改革领域、学术评论领域、现代化进程领域作些基础性铺路工作。希望拓宽学术交流领域,更多反映国内学者、国外学者的学术成果和学术活动。随着教育大众化的发展,学术活动普及化的发展,学术交流网面向的读者不仅是专业工作者而且也包括社会各界的爱好者。

 

学术发展需要学术评论,健康的学术评论有利于学术发展。在学术讨论面前应当人人平等;在学术问题上,要淡化行政管理的干预;在学术领域要拓宽学术民主和偶的空间,这些是学术发展和繁荣的必要条件。学术交流网希望在学术评论、学术批评、学术争鸣、学术管理、学术评价、学术热点等方面继续做出努力。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在遵守国家宪法和相关法令下,要求保障学术交流和学术批评的合法权益。(引自《网络时代美国历史研究与普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学术界》2006年第1期)

 

衷心感谢各位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注,也感谢网友大大投稿。学术交流网没有稿酬、没有图像、没有广告。学术交流网始终保持她的学术层面资源共享的特色,同时将凸显网络学术的第二课堂作用。学术交流网主持人自1998年退休以来,凭借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和黄安年的博客的提供资源共享、学术自由空间功能,愿为广大网友和师生,奉献第二课堂的参考资料,以延续主持人已经半个世纪的学术和教学生命。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4440&cid=33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5059&cid=33

 

 

2,衷心感谢网友对学术交流网的关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09年8月12发布;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年8月12

 

由于原先为学术交流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护的通途公司业务突然发生变故,学术交流网网络空间的转移迫在眉睫,能否顺利转移,并不间断地为网友提供学术资源共享服务,牵动着许多朋友的心,这些天连续接到各地朋友的电话和电子邮件表示关切。

 

10日起学术交流网顺利完成了转移到科学网的一切程序,迄今运转良好,这要感谢科学网赵彦总编和技术部的曹立君等先生,也要感谢通途公司秦克梅女士、北京师范大学网络学院的罗敏博士提供的协助,还要感谢网友们的热情期待。署名中国龙的朋友在学术交流网留言中说:“ 祝贺!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了!” 周春雷先生评论说:“ 祝贺顺利搬家!”是的, 一颗悬着的心落下来了! 顺利搬家了!学术交流网不会辜负朋友们 的热切期望,将为朋友们提供更好的学术大餐。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本站网主简报/2009年8月13

3,学术交流网累计登陆人次超过600

 

黄安年文 发表: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320日发布

 

自学术交流网2002422日创办以来到今天上午10时,累计登陆人次已经超过600,600万累计登陆人次和23700多篇文章和信息可谓说来不易,因为学术交流网是靠一个人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坚持下来的,其间没有任何人力和财力的资助,没有任何软硬广告,没有花样翻新的版面设计,也没有网上直接交流,比其他许多校园网或者官办网站来硬件、财力和人力来要差得多,纯粹涉及社会人文科学教育方面的学术信息和个人所感所想所闻所见,在这2524天里,笔者除了在外地力所不及外,几乎没有一天间歇过,每天投入的精力少说平均也得三四个小时,为的什么?兴趣、爱好、学术和奉献。不是为量化,不和量化指标挂钩,是个人体制外的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另外一种学术新“成果”。学术交流网的宗旨是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也许是这些原因,吸引了一批固定的读者,能够保持迄今日均2377人次的登陆量,能够真正做到资源为需要的人所享这就心满意足了。

 

我要忠心感谢读者对于学术交流网的关爱,也要感谢通途公司对学术交流网的技术支持,记得在2002722日这天,北京师范大学学校主管副校长渊于学术交流网支持公开批评校方在职称评定问题上的错误政策,关闭了落户学校的学术交流网,8月8学术交流网落户通途公司技术支持管理,200711月底起,他们还专门为学术交流网建立了一个可以单独运转的数据库,所以学术交流网坚持到现在是和他们的支持分不开的,而学校当局迄今还没有对我说个对不起。学术交流网如果没有学术批评的自由,还谈何学术交流,学校当局如果不允许正常的批评包含对学校工作的批评,这个学术的学术自由也就令人生疑了,当然封杀学术交流网属于个案,问题在于个案反映了领导的自我批评精神和学术智慧。大家也许注意到,学术交流网是曾经落户校园网的北京师范大学第一个个人网站,封杀第一个,后来者在哪里,我不清楚。时下有许多全国重点学科的网站落户校园网,但是仔细研究,这些网站具有封闭性和排他性,一般人很难进入网站查询资料与信息,那么这样的网站用处何在>所以我常鼓励那些全国重点学科的网站为资源丰富造福学术起见,另立门户,获得学术自由开放为好,除非校园网真正做到资源共享。拿着纳税人的钱,使用吃皇粮的工作人员,却做不到资源共享,这算什么,我用的是个人退休金和一个人的力量来办学术交流网,资源共享,又不和量化成果与个人业绩挂钩,还有什么可说的。

 

还要说明的是自200737日起,笔者的博客落户科学网,迄今已经有2700多篇文章和16000多幅图片发布在上面,其中绝大多数是首创成果,博客和学术交流网优势互补,学术交流网上有些内容是博客上没有的,而博客上一万多幅图片则是学术交流网上看不到的,此外博客的开放对话则是学术交流网也不没有的。

 

2002-2009年这七年,是我66-73岁的年龄段,只要还有精力,我希望将学术交流网办下去,办得更有特色,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也希望有更多的退休学者来办这样的网站。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本站网主简报/2009320日发布

 

4,就学术交流网进入第七个年头致读者

 

黄安年文 学术交流网/本站网主简报/2009423发布

 

笔者个人创办的学术交流网自2002422开通以来已经进入了第七个年头。

 

六年来,学术交流网一直遵照学术为公,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资源共享的宗旨,实践公益性、非盈利性、学术性、公正性的诺言,本着学术讲自由,宣传守纪律的原则,坚持天天更新信息,迄今在44个栏目中,已经发布文章和信息总共23784,其中个人文章和信息超过3000,登陆累计人次607万。

 

笔者以为学术为公,实事求是的宗旨是学术交流网的生命线,如果不能在行动上坚持学术为公,实事求是,那么学术交流网的学术性和公正性就会大打折扣。如果不能与时俱进,资源共享,那么通过网络进行学术交流和发展学术的目的也就难以达到。

 

学术交流网目前没有发布大量图片的功能,相关图片(有16000幅以上)请通过我的博客中的相应文章获得。

 

学术交流网在开办后半年的722,因发表批评学校当局有关职称评定的三篇文章而遭到学校主管校长的封杀,迄今当局对此时避而不谈,似乎从来没有发生过,88日起,学术交流网通过通途公司进行技术保障服务,至今一直运行良好。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上看,学术交流网是北京师范大学最早的也是运行时间最久的个人开放性学术性网站,人们注意到我是北京师范大学的教授,人们似乎没有注意到我同样是因在网站上公开批评学校当局的错误决策而受到学校封杀的学者,迄今这三篇批评学校当局的文章依然是完全站得住脚的。在我看来,一个害怕学术批评的学校领导,一个没有勇气承认错误的领导,要能够领导学术繁荣,在我看来是天方夜谭。笔者所以重提此事,是因为某些领导人患有健忘症。目前某些学校领导害怕学术性网络远甚于对于学术性网络的支持,这是学术网络滞后的重要的深层次原因。这种对学术自由的恐惧感使得他们失去了对于网络学术的领导的主动权,只要对比目前个人的学术网站和官方组织的网站,人们不难发现为何后者缺乏活力。

 

学术交流网的影响和作用是有目共睹的,一个退休学者没有花国家和单位的一分钱,坚持六年如一日把学术网站办下来,也没有和量化评估业绩挂钩,你们主管领导还要说什么呢?你们究竟为发展学术性网站做了那些积极促进的事情呢?封杀学术性网站难道符合科学发展观吗?

http://www.annian.net/show.aspx?id=23815&cid=33

 

学术交流网(www.annian.net)/评学术交流网/2012424首发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5-562933.html

上一篇:再致网友
下一篇:学术交流网十年发表了哪些文章和信息

1 yh369z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8: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