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孔子和他的学生们(3)我看好子路

已有 6576 次阅读 2012-6-18 07:49 |个人分类:读书笔记|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研究生, 学生, 孔子, 子路, 颜渊


要说哪个学生最好,各人会有各人的标准。就拿今天的导师和研究生来说,说哪一个学生是某某导师最好的学生,恐怕各人也会有各人的看法。要说谁是孔子最好的学生,正如上节已述。千百年来,儒学们都一致推崇颜渊,因为孔子表扬颜渊最多,评价最高。

我却看好子路。为什么看好子路?

我以为,子路是与世界上与孔子关系最密切的一个人。子路是孔子所有的学生之中对孔子帮助最大的人。在孔子的众多学生中,子路也是对孔子提意见最多的一个。没有子路,孔子可能就不是现在的模样。

先看看文献的记载。

《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说,开始时,“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鸡,佩豭豚,陵暴孔子。”(子路性情粗朴,好勇斗力,志气刚强,性格直爽,头戴雄鸡帽子,佩戴着公猪獠牙,对孔子很不礼貌。但是在孔子的诱导下,信服了孔子。自此以后,子路一辈子追随孔子,绝大多数时间都紧随孔子身边。有了这一位勇士保驾,从此无人敢欺慢孔子,孔子说:自吾得由,恶言不闻於耳(自从我得到仲由,就再也听不到恶言恶语了——仲由字子路)”。

子路是《论语》中说到的次数最多的孔子学生,总共说到七十六次(包括同一句中数次提及),远远超过除孔子外的其他任何人。

孔子说过: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主张行不通了,我想乘木筏到海外去,能够跟我去的恐怕只有仲由吧)显示了子路对孔子的忠诚。

子路是孔子弟子中,办政事能力最强的人之一。在孔子想在鲁国政治舞台上大有作为的行动中,孔子 “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让子路做季孙氏的管家,以实行毁掉鲁国公室最大的对手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三家的城邑)。《论语》说:子曰“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子路无宿诺。

在孔子的主要学生中,子路是年龄最大的一个,比孔子小九岁。正因为子路与孔子关系最密切,年龄也最接近,所以他们之间说话几乎到了没有什么忌讳的地步。

你看,子路竟然敢说老师“子之迂也!”老师也复之以 “野哉由也!

几个学生站在孔子身边,孔子很高兴地看着学生们,说“若由也,不得其死然。”(看看仲由这个样子,像不得好死的模样)

由于与孔子关系密切,而且年龄最大,实际上子路是学生们的领导人。孔子病重,看上去要不行了,子路就组织学生们准备给老师治丧。结果,老师身体好了,听说子路组织的治丧规模超标,不合礼制,把子路臭骂了一顿。

 在《论语》中,如下三处说到子路对孔子提意见的地方很有意思。

1. 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公山弗扰盘踞费邑造反,召孔子去,孔子准备前往。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地方去就算了,何必去公山氏那里啊。”孔子说:“那个人岂是白白的召我去的?如有能够信用我的,我将使周朝的文武之道在东方复兴”

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史记·孔子世家》中称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 (孔子遵循周道修行很久,但没有施展才能的地方,没人能任用自己,说:周文王、周武王起于丰、镐这么小的地方而称王天下,如今费邑尽管小,但也还差不多吧!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孔子真的参加了公山弗扰的“造反”,他能够成功地“使周朝的文武之道在东方复兴”吗?那还能有后来的历史地位吗?

2.      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厌之!天厌之!”(孔子与南子相见,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誓说::“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就让上天厌弃我!上天厌弃我!”, 南子是卫国的国君夫人、有名的风流女人

《史记·孔子世家》中称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寡君和寡小君分别是是国人对于自己国家国君和他的太太的称呼)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我本来不想见她,既然见了便以礼相答。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

3.      佛肸召,子欲往。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吾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史记·孔子世家》中这样记载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晋国佛肸任中牟邑宰。赵简子领兵攻打范氏、中行氏,进攻中牟。佛肸反叛赵简子,派人召请孔子。子路说:我听您说过这样的话:那个人本身在做不好的事,君子是不会去加入的。如今佛肸自己占据中牟反叛,您却打算前往,怎么解释呢?孔子说:我是说过这句话。但不是说坚硬的东西再磨砺也不会变薄吗?不是说洁白的东西再污染也不会变黑吗?我难道是匏瓜,怎么可以光挂在那里而不食用?

赵简子是晋国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国七雄之一赵国的实际奠基者。如果孔子真的与佛肸联手反抗赵简子,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从上面三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由于不得当权者信用,自己的治国方略不能实现,而年龄在增大,心中不免非常焦急(在三个例子中,孔子大概分别为505960岁)。为了实现理想,似乎有时真有些不择手段了。在这种情况下,有一个像子路这样的“良生益友”时时质疑,作必要的提醒,这实在是孔子的幸运。

古人把能直言诤谏的大臣称为争臣。《孝经·谏争》:昔者天子有争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 荀子》:“昔万乘之国,有争臣四人,则封疆不削;千乘之国,有争臣三人,则社稷不危;百乘之家,有争臣二人,则宗庙不毁。父有争子,不行无礼;士有争友,不为不义。”在这个意义上,子路真可算得是一个“争生”。

争生”好,还是“于吾言无所不悦”的学生好?

我们今天不还是在宣传要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吗?

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几乎所有人遇到自己的这两类学生,恐怕都还是更喜欢于吾言无所不悦”的学生。孔夫子是这样,我们今天的研究生导师何尝不是这样,我自己也何尝不是这样?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583225.html

上一篇:我如何去除不干胶残迹
下一篇:端午节前说糯米

13 陈小润 王晓明 武夷山 屈林 王枫 王春艳 余皓 郑永军 张家峰 王安良 吴明火 zhanghuatian laokank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