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山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四面山

博文

“国家粮”,“农村粮”

已有 3789 次阅读 2012-9-6 23:25 |个人分类:旧习作|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农村

题记:N年前,似乎是为纪念改革开放30年单位征文写的旧文章一篇。肯定没有获奖,看了你就懂的,呵呵。不过记得过了有一阵子了,党办某位领导见到我拉着我说,文章不错不错,非给我一4GU盘。 

 

在我的老家重庆,以前人们管城镇户口的人(非农业户口)为吃国家粮,农民自然就叫吃农村粮了。爷爷是小学教师吃的国家粮,但奶奶是农民吃的是农村粮,所以他们的子女和后代也只能吃农村粮。

记得上小学时,有一天我和姐姐放学后回到家里,却发现父亲、母亲与祖父、祖母他们在吵架,争吵得十分历害,那时候人小不知道怎么回事家里人会吵得跟仇人似的,吓得我们哇哇大哭。后来才知道是祖父准备提前退休(在国家终止父辈退休后子女可以顶替工作的政策前),并且和奶奶商量好了让小姑姑接班,而不是让他们唯一的儿子我的父亲接班,理由是父亲已经结婚生子,即便接了班也改变不了子女吃农村粮的命运,姑姑还没有结婚将来可以找个吃国家粮的,那样的话他们的子女以后就不用吃农村粮了。

父亲最终还是没有接成祖父的班,没有吃上吃国家粮也就成了父亲永远的心结,父亲只能把吃国家粮的梦想寄托在姐姐和我身上。

建国以来到改革开放初期,吃国家粮意味着有工作、有工资、有退休金,能报销医药费,子女还能接班,吃国家粮的与吃农村粮的那是天上与地下的差别。谁家要是有人是吃国家粮的,那十里八乡的乡亲都会知道这家人,都会对这家人高看一眼的。

我刚记事儿时,农村还是大集体没有包产到户,生产队干活也像城里工厂上下班似的,每天大队人马喊着号子一起出工收工,但生产效率却不高,加上人多地少粮食产量不高,一年忙到头分的粮食是家家户户都不够吃。虽然爷爷是吃国家粮又拿国家工资,虽然日子比邻居家们要稍微好一些,但生产队分的粮食也不够吃,因为爷爷离家在外上班,家里只有父亲一个人全劳力,奶奶和母亲两个半劳力。幼小的我关于吃国家粮和吃农村粮的切身感受就是,吃国家粮的能吃细粮还不用挨饿。

上小学后,农村开始实行联产承包到户,农民的积极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加上种上了杂交水稻,我们家也慢慢地从粗粮细粮能吃饱到细粮也能吃饱,但这时才发现吃国家粮和吃农村粮之间还有别的差别。比如:祖父凭粮本到粮站去买供应粮的价格非常便宜,大米市价67毛一斤,吃国家粮的只要1毛多就能买到。

那以后只要我和姐姐上学稍有懈怠,父亲就会用只有努力学习将来才能吃国家粮的道理来教育我们。对于农民的后代来说,读书考学是唯一可以变成吃国家粮的机会。那时候农村孩子初中毕业首选考中专和师范,只因为考上了就意味着能吃上国家粮,高中考大学的录取率很低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后来姐姐初中毕业分数只够自费的幼师分数线,每年要交接近2000元的学费(在八十年代末,对一个农民家庭无异于一笔巨款)毕业还不包分配,但因为录取入学就可以把农村户口转成非农业户口能吃上国家粮,父亲还是咬牙同意让姐姐继续读书。

接下来的一年我以一分之差没有考上中专,只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一分之差断送了我吃国家粮的希望令父亲扼腕叹息,但父亲不愿意让他的遗憾在我身上重演,坚持让我读高中,坚持着一定让子女都吃国家粮的梦想。坚持这个梦想意味着付出和牺牲,虽然从我读高中的第二年开始国家就取消了粮食价格的双轨制,种地比从前能有更多的收入,虽然那些年父亲和母亲两人多承包了几个人的土地,但是种地和家庭副业的所有收入仍远远满足不了姐姐和我读书的费用。幸而得有东南沿海早期先行的改革开放导致当地急需大量劳动力,使得父亲得以不惑之年跟随滚滚民工潮南下打工,背井离乡6年多,就为了赚取了学费直到我大学毕业。

在吃国家粮梦想和父亲的激励下,我高三毕业顺利考上了大学,从西南来到了数千里外的东北沈阳,在这里学习、工作、娶妻、生子,实现了父亲的梦想。在工作后第十个年头里,我获得了出国访问学习的机会,在澳大利亚吃了一年的“洋面包”,这可是父亲从来没敢想过的。

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推进,农村居民可以有多种途径转变成非农业户口,我也曾跟姐姐商量让父母以投靠子女的方式把户口办到城里,也圆他们吃国家粮的梦想。但父亲和母亲反倒说他们现在已经对吃国家粮没有什么兴趣了,他们说现在种地不用交各种税费不说国家还给补贴,另外不好种的坡地都退耕还林了,每年还享受国家粮食补贴,如今只种点水田费不了多少事儿。再说现在农民也都参加了新农合医疗保险,大病住院也有了保障,与吃国家粮的医保差不多(实质上差距还是蛮大的!)。农村的基础设施有了很大的变化,村村通了水泥公路、通了电话和有线电视,如今正在搞家家通自来水和修沼气池(前两年回老家,看到农村的卫生条件还是很差的),现在吃农村粮的与城里吃国家粮的生活差不了多少了(现在才觉得还是差距巨大),他们现在舍不得农村的土地了(这倒是实情)

看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城乡二元结构的藩篱将逐渐成为历史,吃农村粮和吃国家粮的问题将不再成为困扰父亲们的心结。

 



https://m.sciencenet.cn/blog-53575-609922.html

上一篇:发一篇去年的旧作:一个70后与两位老院士
下一篇:让科普在孩子们的心田播种科学的种子(补发)

2 刘旭霞 MassSpec168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