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言相顧 學亦有術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EOLAND 三年插隊,四載學工,北雁南飛,奔忙西東,文有一籮,業無大成

博文

中國特色的中國最欠缺糾錯機制

已有 2164 次阅读 2012-10-7 20:31 |个人分类:闲读偶得|系统分类:教学心得|关键词:学者| 中国, 机制, 中国人, 纠错

中國特色的中國最欠缺糾錯機制

曲津華

按各種官方文字文獻資料的說法,中國大陸這塊就是“具有中國特色”的一方水土一方人,所以說“中國特色的中國”,邏輯上應該是無錯的。

作為理工科出身的我等,能思考的多爲稍偏技術性的問題,不那麼宏觀,卻也並不百無一用。比如,很多“問題”——理科男所能看懂的一些偏技術性的問題——其實都不難解決。至於其相當长一段時間不得以解決,原因大概是我們欠缺一個糾錯機制,或者說是一個有效的糾錯機制。

譬如一,公路上的指示牌被樹木遮擋了,影響信息的傳遞而導致了問題——抱怨、罵街、誤導、生命健康財產受損等。用理工科思維,案例地點多半是先有樹木後有牌子,而安裝牌子时樹木還小,人員無經驗或無良心,把牌子裝上完事大吉。過後樹木長大,牌子被遮,途人慾訴無着,問題長存。

譬如二,街道路牌頻頻被盜,影響城市形象和市民出行。用理工科思維,安裝和管理部門無經驗或無良心,把铝牌鐵牌金屬牌隨便那麼一裝就完。殊不知那牌上的普通螺釘螺母,被偷盜分子輕易就可卸下,牌子就此失蹤。再用理科思維一下,那管理部門是否也有牌子丟失越多越高興的心理(為什麼不用電焊做永久性固定)?持續的採購就會有長期的好處可乘?類此,立交桥、地下通道等交通設施的扶手、擋板、燈具等也存在這個不斷丟失的問題。

譬如三,路上窨井密布,井蓋時見盜损,路人膽戰心驚。若說地下管線分屬不同體系難以共享,尚可理解,可不鮮見的是,一段十來米範圍的路面上竟可能會有多個同一個體系的窨井。用理工科思維,這好像是管理機構優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方便而不顧的是公共的安全——設置多個相鄰的窨井可能會比合併它們更省事?常丟井蓋也可創造更多採購的機會?

本不想再列舉了,忍不住還是再來一個譬如四,我們的廁所標誌,事關重大,卻常常看不見。原因大家都知道,就是我們的安裝人員常常是把標誌固定在門扇上,而廁所為了通風,又常常是開了門的,導致向內開啓的門扇也連帶了標誌牌隱在廁所內。如廁人員多處緊急狀態,要探頭探腦仔細觀察才能明確何爲男女,實在不該。

我們說,問題多不可怕,怕的是不糾正。別國不說,有中國特色的中國的問題,若用理工科思維,能有一套廣泛兼有效的糾錯機制,则不會很多,更會越來越少。

由事聯想到人,也是一樣。如果一個人能善於發現自己的毛病,或者聞過則喜,並願意改正,就是一個越來越高尚的人,一個越來越純粹的人,一個越來越脫離低級趣味的人,一個越來越完美的人。

但不幸的是,我們的國家欠缺,我們的很多同胞也欠缺,這必要的、有效的糾錯機制。

細察起來,好像是我們的傳統和文化不擅這個,我們的社會和環境也不擅這個,我們的教育和教育者也不擅這個。結果就是我們大家都不太擅長這個。

都不擅長糾錯,錯就越積越多,老錯未去新錯又來,錯上加錯,險象環生。活在這裡,還真是不容易。要想不中招,處處皆小心吧。

是爲長假偶感。

 

2012-10-07



https://m.sciencenet.cn/blog-247430-620144.html

上一篇:2012年世界標準日祝詞
下一篇:終於找到“屏占比”這個詞了

2 李宇斌 曹聪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