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明物理学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kylark1981 用科学的思维理解每天发生的事情

博文

父亲的价值观和责任观 精选

已有 5966 次阅读 2012-12-24 17:20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价值观, 父亲, 责任观

父亲是一个农民,也是一个篾匠。我记得很小的时候家境很穷,有二个原因:一来80年代初分家的时候什么也没有得到,还有800块钱的债务(当时工资每天只有几块钱,折算到现在,相当于刚毕业的大学生背负几十万债务)。二是九十年代母亲大病了一场,花了很多钱。父亲靠篾匠活支撑着全家。

父亲的手艺在十里八乡都是有名的,数一数二,所以请他做事情的人很多。90年代,农村的交通基本还是靠走(父亲不会骑车),所以父亲每天要半夜才能回来。现在想起来,父亲真的很辛苦。父亲就是靠着自己的辛勤努力,养活了我们全家,治好了母亲的病,还完了所有的债务。父亲有很多让周围人很羡慕的成就:我的家是当地第一个砖房,我们家基本是第一个万元户,我们家出了近二十年来第一个大学生和博士(也是有史以来第一个出国的小孩)。其实对于大城市的人来说,这些都是很小很小的成就,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对于农村来说,我的整个家庭花了30年的时间才走完了这很小的一步,这也就是我的岁数。

记得大约8年前,我暑假回家,看到父亲还在做篾活,就习惯地问他, 给谁做? 父亲告诉我,是给一个很远的人做。我问多少钱,父亲回答,他专门从很远的地方送来了竹子,所以只收20块钱的手工费。我意识到,父亲干一天才得20块钱(当时一天劳力大概40块钱)。于是和他说,为什么还要那么认真。父亲的回答让我非常惊讶:“反正是做,做好也是做,做不好也是做。那就做好吧,做好了,他们用得时间也长一些”。

这是我从我父亲那里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当我在学习的时候,我会对我自己说:反正是花几个小时读书,读好也是读,读得不好也是读,那就读好吧。当我在做论文的时候,我也是这样对自己说:反正是几个月时间,做好也是做,做不好也是做,那就做好吧。当我准备报告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反正是一个小时的报告,做好也是做,做不好也是做,那就做好吧。无论是大学,博士还是后来的博士后,我都是这样认认真真走过每一步。当我忽然回过头来,我发现很多同学都远远在我背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我家从欠800块钱到后来成为了当地第一个万元户,也培养了当地第一个大学生。

有一天,我听到了Jobs的名言: "把每天都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去生活"。我发现父亲的观点和Jobs非常相似,尽管他比Jobs平凡得不知多少倍。父亲不善言语,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见到他埋怨过,他只会努力地工作,做好每一件事情。在奶奶80大寿的时候,父亲问过奶奶为什么当时分家的时候什么都不给他,还要他还800块钱的债务。我明明看到他眼角的泪珠。

这几天在网上有很多人讨论教授的待遇问题。我很反感这样的方式,我不会选择在网络上发牢骚。要不我会努力工作,做到所有教授中最好的。要不我会努力工作,去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状况。有些教授责问我,看我在哪里工作,看我收入几何。我只能告诉这些人,我还是一个博士后,但是我有非常好的做事情的态度。埋怨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只是图给嘴快罢了。最多,只是给少数不努力工作的教授找了一个借口:看看,我们的工作条件那么差,待遇那么差,为什么要努力工作呢?

这是我们的社会,好也好,不好也好。我们有这么多教授,如果其中一部分努力做研究,另外一部分人努力去改变这个不公平的现状,那么这个不公平的制度就不会一致持续下去,教授的未来就一定会很好。西方教授的光鲜表面,也不是政府的施舍,而是很多人努力换来的。从这个角度来说,我父亲的态度,可以给很多很多人再上一课。这也是我最想对所有教授说的。对我来说,我认为这是我最宝贵的财富,我也将授予我的学生以及我的小孩。


https://m.sciencenet.cn/blog-709494-645932.html

上一篇:平民教授除了埋怨,还可以做什么?
下一篇:中国教授的理想

15 赵建民 杨昆 丁大勇 刘小峰 王丽 李本先 王恪铭 王晓明 侯勤福 冯胜飞 zhangcz07 superfifa Hiscence ddsers suyunde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2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