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q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qr

博文

瓦房村旧事(之二十六)搬 家

已有 2440 次阅读 2013-7-30 22:39 |个人分类:瓦房村旧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租房, 搬家, 典当

      搬 家

 

我家在瓦房村共搬过两次家。一次是在一九三七年,我还不到一周岁,当然不记得,搬家情况是后来听大人讲的;第二次是在一九四二年,我虚岁七岁,这次搬家印象很深,至今难以忘怀。

一九三七年对我家来说是黑色的一年,那一年的夏天,我的祖父去世了。去世前没有任何征兆,头一天还在街上和大家唠嗑,第二天说不行就不行了。父亲得信后,从新民县城冒雨赶回家,60里路中间还要过河和一段一段地淌水,十分艰难。

家中的顶梁柱倒了,天塌了下来,父亲才26岁。是祖父把他送到县城“万有亨”商号“挣钱”的,从学徒开始,逐渐到站柜台,仅仅是带出一张嘴去,根本挣不了几个钱,所以没有积蓄。办完祖父丧事后,已经欠下一大笔债。怎么个还法?没有办法,只好把自家的房子典当出去,另外租一间小房和半间外屋地(厨房)给我们娘三个住(祖母、母亲和我)。要立即搬家,不能拖,所借的钱驴打滾儿的利息还不起。就这样父亲帮我们搬完家之后,就急急忙忙又去“挣钱”了。

这个新家是怎样的家呀,没有院墙,房子前后都没有园子,一共三间房,东屋住我们,西屋住李永太家,每家一间住屋,半间厨房。李永太的母亲和媳妇都是盲人,两个儿子都已成人,但没有成亲,家中也十分困难,两家只能在困境中互相照料。这个家最怕下雨了,一下雨房子四处漏雨,要东躲西藏,用盆用碗去接雨水。

就这样在这间小屋子里生活了五年,这五年家中又多了一口人,就是我的二弟。家庭经济状况一年比一年好转,因为父亲从一般的站柜台升为掌柜,又因为他的算盘打的好,人又稳当,所以最后成为账房先生,家庭收入就很可观了,在经济上翻了身。

一九四二年,五年期限到了,要进行第二次搬家。

典我家房子的人叫张明山,他的儿子叫张庆升(以后成为大队书记——这是后话),和我同龄。搬家前要对房子进行加工(现在叫装修),那个时候在农村能进行“装修”的人家不多。所进行的装修一是糊棚,就是请来棚匠,用高梁杆扎架,然后糊上棚纸;二是糊墙,我父亲从商店拿来不少“废纸”、“花花纸”和“美人图”,现在知道了那都是商品的包装纸和广告,都装完后在显眼儿的地方挂上了“创业难”字画。这些都不是一天完成的,我的祖母领着我每天都要来到这个新家,看棚匠干活、给棚匠做饭和自己糊墙。在这段时间,我和张庆升玩到了一起,成了不错的玩儿友。

一切就绪后,就真的搬家了。用的是我姑母家的车,由我姑父赶车,一个上午就搬到位了。由于父亲没有时间回来,所以整理东西等全靠大家帮忙。记得我姑母的女儿,即我的大姐、二姐、三姐都来了,我的任务是在院中看好豬、鸡、鹅,不让它们糟蹋东西,张庆升就住在后院,此时他过来成了我很好的帮手。

此次搬家,使我最难过的一件事儿是,母亲宰杀了还在下蛋的一只大鹅。

这只鹅不认这个新家,很悲地叫个不停。按道理叫个一天半天也就行了,不,它叫了两天还叫,而且稍不注意就跑出去,沿街叫,也不怎么吃食,明显地瘦了下来,下蛋也停了。于是我母亲狠了狠心,就把它杀了,没有办法。

 




https://m.sciencenet.cn/blog-632281-712723.html

上一篇:芒 果
下一篇:文殊兰

4 刘洋 吕喆 冯大诚 苏德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