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初态敏感性的形象描述3----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3

已有 2661 次阅读 2014-3-24 20:52 |个人分类:科研科普|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初值敏感性, 苏轼诗

   苏东坡的诗

    与初态敏感性有关的表述也见于古典文学。苏轼七绝诗“东坡居士过龙光寺求大竹做肩舆得两竿南华珪首座方受请为此山长老乃留一偈院中须其至授之以为他时语录中第一问”:

   斫得龙光竹两竿,持归岭北万人看。

   竹中一滴曹溪水,涨起西江十八滩。

该诗标题太长,也被简称为“赠龙光长老”。最后两句,不仅是描述小河有水大河涨的自然现象,也暗喻着慧能在曹溪之畔的南华禅寺所倡导的“顿悟”南宗最终风靡全国,成为禅宗正统,故事梗概如下所述。

 

   661年,后来的禅宗六祖大鉴禅师慧能以在家行者身份得到禅宗五祖大满禅师弘忍传授的衣钵。为躲避弘忍其他弟子加害,从湖北黄梅远避广东岭南隐遁。667年受戒后住曹溪山的故宝林寺等寺院。经过慧能四十多年弘扬,强调“顿悟”的禅宗南宗影响日增。特别是后来的禅宗七祖菏泽大师神会在僧俗两界积极争取,南宗取得主流地位。796年,慧能被被唐德宗钦定为禅宗六祖。宝林寺后来由宋太宗敕赐“南华禅寺”,被称为六祖道场。苏轼写给朋友诗,后四句这样赞美南华禅寺:“水香知是曹溪口,眼净同看古佛衣,不向南华结香火,此身何处是真依?”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0220-778848.html

上一篇:初态敏感性的形象描述2----中国文化中的混沌漫谈12
下一篇:"反认他乡是故乡"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23: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