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陋的孔雀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mallland
↙中国的社会生物学保卫战↘

博文

论英语学习

已有 3266 次阅读 2014-3-25 16: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英语, 学习

一个关于人类幼体学习的视频中,演讲者断言,法国婴儿出生时嚎哭是声调,德国婴儿是降调。因为,胎儿在母体中就有听力,就开始习惯一种语言的语调特征,也开始学习语言。


似乎有点夸张?不尽然。即使从胎儿就开始学习了,儿童也能很快适应另外一种语言。大概在7岁前,儿童适应语言的能力是惊人的。德国儿童到了法国,不出三年,就能说一口流利的法语。这个假设,是有前提的,就是,要完全融入法国家庭和社会。如果他去了法国,也像中国人学英语这样,天天学单词,学语法,做题,肯定是不行的。


孩子学语言,一靠重复。一个单词,在不同的场合重复出现,他就能猜出什么意思。二靠自己总结归纳,产生自己理解的语法结构。即使我们从来不教孩子一个单词,不跟他讲一个语法要点,几年后,他自会用词,自会基本语法。


如果错过了语言发育期,要适应另一种全新的语言,全靠自己就困难了。就需要先教一些基本单词,学一点基本语法。这个基本掌握了,他依然能靠自己的能力完全掌握另一种语言。


所谓靠自己的能力,是说在这个环境中熏陶,通过不断的重复和试错,逐步加强。而不是,像中国人学英语一样,一直通过老师或自学来记忆单词,学习语言,做题。这样做,我们看到的是,学了十几年,还是不行:听一段对话,所有单词都知道,没有语法困难,就是听不懂;看一段文学作品,所有的单词都认识,没有语法困难,就是看不懂。谁要不信这个,随便从英美小说中找几乎,就能证明这个问题。当然,或许,看专业文献,读类似人民日报的英文,是没多少困难的。


中国人学英语,除了单词语法做题,近些年还时兴一种疯狂。有一个视频,外国人做的,其中,一个盛大的类似宗教或政治狂热的群体,异口同声,声嘶力竭,喊同样的英语句子(就是疯狂英语吧)。这样学语言,除了增加肺活量,增厚一点脸皮,实在不是学英语的有效方式。毕竟,英语说的好不好,不是靠胆量,也不是靠音量。


中国学生要学好英语,没这个环境。有人说鼓励孩子多说,多对话。或者多跟老外对话。这个也不行。老外跟你说,自然要用简单的语言,你不是跟他从早到晚在一起,也创造不出语言环境,他仅仅是教你;或者,仅仅是适应这个老外,或适应其中的某一方面话题。


有的说,学英语要全面发展,多说,多听也是必须的。好处当然有,但你能说什么呢?能听什么呢?如果给你一篇文章,阅读它都有困难,说,有什么用?听,又有什么用?


是不是就真的没有环境?窃听下回分解。





https://m.sciencenet.cn/blog-524394-779108.html

上一篇:夏俊峰与晁错
下一篇:论英语学习-2

1 马红孺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