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光临《我的新农村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ugenef 2013年8月由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今年《我的新农村梦》两周岁了,盼望她快点茁壮长大成真!背景图片:从山上俯瞰我的家乡瑶山乡琅坑源村。

博文

《我的新农村梦》之文章19:德国乡下的桥

已有 3426 次阅读 2014-8-9 04:01 |个人分类:生活感悟|系统分类:生活其它|关键词:学者| 支撑, 我的新农村梦, 德国乡下

 

页首照片:海登海姆附近一座走汽车的混凝土桥

 

德国乡下的桥

  

在我儿时记忆里,故乡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几座石拱桥,还有石拱桥边的古老桂花树。童年时,我惊讶于我的祖先是如何修建这些桥的?一块一块的青石块把桥的结构展现得淋漓尽致。青石块之间没有任何石灰和水泥等黏结剂,让人佩服。而位于村尾的石拱桥非常高大,其建造难度对于一个古时候的村级组织可想而见。

在穿过海登海姆的布伦茨河(Brenz River)上,也有很多的桥。

布伦茨河上的桥对其功能有很强的区分,过火车的、走汽车的、人行的。建桥所用的材料也很多,一般铁路桥都是使用钢铁的,过汽车的一般采用钢筋混凝土,而供人行的则采用更加人性的木头,其设计一般很精巧。有一部分供人行的桥,标注过载的重量,也可以供摩托车和轿车通过。桥头有非常人性化的提示,比如小孩过桥的时候,大人需要在一旁注意。

 

海登海姆火车站处的铁路桥

 

布伦茨河上一处供人行走的木桥

另外,格外让我惊讶的是我在这里看到的桥所反映的技术,这主布伦茨河上一座供人行走的木桥铁路桥底的滑动支撑要从桥底所采用的支撑反映出来。在学校的时候,学习物理的时候,知道了固定支撑、滑动支撑等区分。我以前在北方某城市从事供暖管网建设的时候,管道架设在支架上,用到固定支撑、滑动支撑的地方很多。在支架制作的时候,我从来没有仔细区分出两者的差别。但在德国我看到铁路桥底在桥中间部位使用的是滑动支撑,人行桥底所采用的则是固定支撑。

 

铁路桥底的活动支撑

公路桥底的固定支撑

人行桥底的固定支撑

这样建桥的优点,我总结一下,大概有三点:

一是桥与支墩之间是可以允许一定的位移或变形的,桥的抗震或变形能力自然强一些;

二是桥体存在一定的变形如热胀冷缩是在所难免的,给它一定的自由度,把压力释放掉,桥的寿命自然会长一些;

三是这样所建的桥是采用安装技术进行的,拆除非常方便,桥面即使拆下来,运到别处也还可以使用。

在这里,我在现实中看到了书上所学,而实际中就跟书上讲的一样。联想地稍微远一点的话,现实与书本在这里结合得很好。一方面,现实就是按照书上所讲的去做的,另外一方面,书上讲的就是实际中到处看得到的。

遗憾的是,目前在国内书上所传授的与实际所用的存在很大的脱节。真希望这种情况早一天得到改善



https://m.sciencenet.cn/blog-1384852-818210.html

上一篇:《我的新农村梦》之文章17:相逢何必曾相识
下一篇:《我的新农村梦》之文章22:游览内勒斯海姆教堂有感

4 郑永军 周健 杨国力 李晓俊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