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大诚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dc1947 交流思想 交流文化

博文

闲说“羹饭”

已有 6108 次阅读 2016-5-26 08:13 |个人分类:汉语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语言, 豆腐, 祭祀, 羹饭, 利市

闲说“羹饭”

羹饭在古人那里就是羹(肉汤或菜汤)和饭,略等于现在的“饭”——我们现在说吃饭不会只是吃白饭,总是有饭有菜。 韩愈《山石》诗有“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的句子。如今还有成语残羹剩饭。

到了明清时期,“羹饭”一词似乎变成了只是指人们给死去的人也就是“鬼”准备的食物。人死了,要放“座台”(灵台),即祭祀死者的桌子。羹饭就放在座台上。——当然,在一般情况下,这些“羹饭”最后还是落到人的肚里。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六“张溜儿熟布迷魂局 陆蕙娘立决到头缘”里有这样的句子:沈灿若“那时就别了王氏之灵,嘱付李主管照管羹饭、香火,同了黄、何、方、乐四友登程。”,又说灿若进得门来,在王氏灵前拜了两拜,哭了一场,备羹饭浇奠了。

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武松叫士兵去安排羹饭。武松就灵床子前,点起灯烛,铺设酒肴。”祭祀完毕,“武松哭罢,将羹饭酒肴和士兵吃了”。

如今的普通话里似乎已经不用这个词了,但是,在吴方言区,这个词仍然在用,其意思与明清并未有多少变化。虽然人们还在用,但是很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个词的本义了,常有人错用。网上有的人还出来解释,但是往往也出现偏差。

清·吴有光《吴下谚联》有这样一联:“小狗衔大屙练,家鬼合野伤亡”。“屙练”就是屎橛子,“野伤亡”就是野鬼,合这里读若“葛”(入声)。家鬼合野伤亡,就是家鬼勾结野鬼。作者对后面一句的说明是:“凡无祀鬼魂,求食弥急,索酒索食索锭帛,俗名讨羹饭,此野伤亡情事。若家鬼出此,不免有靦面目,于是勾合野伤亡,赍寒作热,索得羹饭锭帛,即朋比享分”。这段话的意思大致为:那些没有人祭祀的鬼魂,着急求食,要酒要饭要锡箔等物,俗名讨羹饭,这种事情只有野伤亡才能够干得出来。如果家鬼也这样做,未免丢脸,于是就勾结野伤亡,让人发寒热,求得到羹饭和锡箔,家鬼与野鬼分享。

这里把讨羹饭的意思说得很清楚了,那就是鬼要饭吃。

过去人突然生病发烧(即上面所说“发寒热”),往往以为是鬼在作祟,于是就要准备羹饭以飨鬼。如果是(一般也是)野鬼作祟,那么需要把羹饭送到交通要冲之处,祭祀以后,让野鬼们食用。但是,天下哪里有什么野鬼?交通要冲之处,只有叫花子或者穷困人家的半大孩子。待病家祭祀完毕,这些人把人们送出的羹饭一抢而空,拼命往自己嘴里塞进去。这就叫做“抢羹饭”。由于送羹饭多在晚上夜间(鬼一般不在白天出来,白天出来那就会白日见鬼了),所以有人把它误作“抢更饭”。这样,吴地人们往往把吃饭飞快、狼吞虎咽的“穷相”称为“抢羹饭”。这是一句骂人的话,但是,不很粗野,可以用于家长训斥孩子。

在吴地,吃“羹饭”的一般都是鬼,不是人。比如,一人无后代,他会很担心,说将来没有“羹饭”可吃。

如今网上有人说,办完丧事,丧家请助丧者吃羹饭。这不是过去所谓吴地“正经好人家”的说法。“羹饭”是祭鬼的,所以,说吃羹饭是骂人的话(更厉害一点称“触祭羹饭”【注】)。而丧事后的饭比较正统的说法是吃利市饭

丧事一般地说都是不吉利的。所以,过去家里死了人,家属便不能随便到别人家去。同样,别人到丧家去也应当认为是不吉利的,但是,帮助丧家办理丧事又是人们互助的必要方式,所以,丧家要感谢这些亲戚朋友。这顿饭也要取一个好的名称,过去称要“发个利市”(我们在古代小说里常常见到这个短语)。于是,这顿饭称为“利市饭”。

过去,利市饭一般较为简单,在丧家大吃大喝显然不合人情(如今已经没有这种讲究了)。简单的饭过去称为“豆腐饭”。所谓豆腐饭并不一定真的只吃豆腐,只是表示简单,与粗茶淡饭一个意思。过去常常用于请客者的谦称。一开始,大概丧家也是这样自谦的,但时间一长,利市饭便被某些不明底细的人说成了豆腐饭

但是,豆腐饭是在丧家那里吃的(过去没有在饭店吃的),那里又有给死者享用的羹饭。而且,饭都是饭,给死者享用的羹饭与请人所吃的饭只是名称上不同,在物质上并没有任何差别。于是糊涂人就把二种名称缠在了一起,把请人所吃的也说成了羹饭。略微不糊涂一点的便说成了豆腐羹饭。更有的“明白人”便真的上来了一碗“豆腐羹”。这样以讹传讹,在某些人那里,利市饭便被称为豆腐羹饭,在那里还真的有豆腐羹。

语言的变化规律就是以讹传讹,照未变前的标准,变化之后的是错了的。但是说的人多了,也就无所谓对错,甚至不对的反而变成了对的。

 

注】:触祭,就是吃,詈词,正确的写法当为“啜祭”,见本人2014-8-13博文《触祭小考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12874-819131.html  




https://m.sciencenet.cn/blog-612874-979771.html

上一篇:虚假大学为何屡打不尽?
下一篇:“哀家”新说——兼说古典小说中的斗将

8 徐令予 王嘉文 武夷山 白图格吉扎布 尤明庆 刘光银 yangb919 xiyouxiyo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9: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