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要饭的容不下讨米的
热度 18 刘钢 2011-8-8 22:38
今天受托给一个贫困山区的孩子寄去了800元的学费。这笔钱是供她缴纳各种学习用费的。这个孩子的家乡位于重庆的大山中,是我亲戚的一个孩子到那里搞社会实习认识的。她见到这个孩子家一贫如洗,而且交不起学费上学,因此她就动了恻隐之心,向我在美国的一位朋友发邮件。希望他能帮助孩子一下,为她承付到她职业中学毕业的 ...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6116 次阅读|27 个评论 热度 18
你毕业于哪所学校?
热度 23 刘钢 2011-8-4 10:24
在网上填个人信息时总是有一栏“毕业于哪所学校”。这个东西对于教育部合法办的学校是没问题的。可是在那个信息表上唯独缺少了二所学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这二所学校可要比教育部的学校牛多了,可是在网上给出的表上却没有。我猜想,这与我国的教育体制不无关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 ...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12345 次阅读|60 个评论 热度 23
唐山大地震祭(唐山系列000)
热度 11 刘钢 2011-7-27 22:24
【按】这篇博文是我写于唐山大地震35周年的祭文。出于对家乡的情感和在那里生活的五年时 光, 这些日子我就在想,我在唐山这段日子还是值得回忆一下的,因为那是个特殊的年代,而且我的经历似乎也是比较奇特,同时也正是思想从青涩走向成熟的一个阶段。尤其是刚刚步入社会便接触到了农民,中国最为基本的一个阶层 ...
个人分类: 唐山系列|4930 次阅读|16 个评论 热度 11
模糊的物联网
热度 13 刘钢 2011-7-20 20:12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Kevin Ashton提出的一个专业术语,但有关这个概念存在着模糊性。工业与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物连网白皮书(2011)》中对物联网进行了如下界定:“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 ...
个人分类: 科研备忘|5150 次阅读|26 个评论 热度 13
密码安全吗?
刘钢 2010-8-25 21:54
设置密码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通常设置密码时人们爱用6个或8个字符,但研究人员发现,这类密码其实不够安全,很容易被破译。最近公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12个字符的网络安全时代正向我们走来,这种长度的密码才是用户的最佳选择。研究人员用一组图形卡在不到两个小时内就破解了许多8个字符的密码,然而,当采用同样的 ...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4258 次阅读|3 个评论
SCI的陷阱
热度 3 刘钢 2010-6-21 16:00
科学情报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简称ISI)其实是加菲尔德(Eugine Garfield)于1960年创办的一家私人公司。加氏编制了SCI(《科学引文索引》,它的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于1964年开始出版,它是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 后 来于1992年被世界上的最大传媒集团Thomason ...
个人分类: 科技述评|21660 次阅读|74 个评论 热度 3
楚泽与楚泽论题(1)
刘钢 2010-4-21 19:45
楚泽(Konrad Zuse,1910~1995)是位德国工程师,被全世界承认的数字计算机之父。楚泽在计算机领域内是个单干户,这与英美研制计算机的路数绝对不一样。他不是学计算机专业出身的,而且也没有受到任何政府与研究机构的资助,他在1936年左右研制成Z-1型计算机,又在在1941年研制成Z-3型计算机 ...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5051 次阅读|2 个评论
被不当博导的愉悦心情
热度 1 刘钢 2010-4-8 12:01
每个人或许都希望当个博士生导师,尤其是在我工作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这样的单位。但是,研究生院最近下达了一个关于博生导师条件的文件,文件的其他内容我不感兴趣,但我却看到我被不当博导成为现实:文件有一条不可更改的硬杠杠,这就是年龄。文件说,出任博士导师的条件之一,必须出生在1954年9月1日以后,而我生于1954年 ...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12355 次阅读|18 个评论 热度 1
社会性软件与组群政治
刘钢 2010-1-6 17:33
网络构成的虚拟世界现对于现实世界而言,是个可能的世界。在这个可能世界中,人们的各种活动均有赖于各种软件,而在软件当中所谓的社会性软件(social software)可以说是功能最为丰富的一类。 社会交往模式的新形式 社会性软件是为带来了一种新形式的社会交往模式。社会性软 ...
个人分类: 网络社会|4036 次阅读|2 个评论
当下性的重要
刘钢 2009-11-22 21:36
我以前有一种也无法说好也无法说不好的习惯,那就是逢事喜欢多想想,想的太多,因而错过了许多或许是机会的机会。譬如说,买东西吧,当时看上了,可是却由于价钱、偏好、质量、包装等非主流因素而不去买。心里总是想货比三家的好,可是却没有想到此一时,彼一时。出了这个店,过了这个村,也就无心再图比较了。因此,该买 ...
个人分类: 人生漫笔|6092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