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工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ruehahahuang 塑模模倒炼物物碎千万次 雕心心聚精功功成长久时

博文

原来真有心痛这回事

已有 3598 次阅读 2008-10-19 21:43 |个人分类:有趣的研究|关键词:学者| 健康, 心理

Science, 2003年的研究了,挺有意思的,很久以前,我只是想把它当故事一样写出来而已。

social exclusion(社会排斥),分为explicit social exclusion(外显的社会排斥)和implicit social exclusion(内隐的社会排斥).      外显的社会排斥,就是,别人在一起玩的时候死活就是不带上你;内隐的社会排斥,就是因为一些情有可原的环境特点,你不能和别人一起玩了,(这个看似情有可原的环境特点,可能是别人故意制造出来的,因为他们的心里就是不想和你一起玩,但又没有明说)。

呵呵,扯远了,回到这个研究——让被试躺在扫描脑袋的大机器里面,玩一个虚拟的扔球游戏。(我已经看到还有一篇fmri的研究也是用扔球游戏来做社会交互)游戏里面有另外两个玩家,告诉被试的是这是另外两个躺在这个大机器里面的人,和他一起在玩,但是实际上,这两人是程序虚拟出来的。

第一次扫脑袋的时候呢,实验者告诉被试,因为技术上的原因,没法和另外两个被试连在一起,所以,你就只能在这里看着人家扔球了;

第二次扫脑袋的时候,就让被试和另外两个玩家在一起玩扔球游戏;

第三次扫脑袋的时候,被试在接到7个另外两个玩家扔过来的球以后,就被排斥在这个游戏之外了,也就是说另外两个玩家他们开始玩起来,不再理睬这个被试了,这样就模拟出了一种社会排斥的情景。

结束以后,要求被试填写了一些问卷,作为主观体验的测量指标。

研究结果发现,大脑中背侧前扣带回,和右腹侧前额叶(RVPFC)在社会排斥的情景中激活的程度显著地大于社会包含条件中的激活程度,两个区域的激活有负性相关,而且右侧腹前额叶的激活程度与问卷中不安的主观体验成负相关,也就是说,右侧腹前额叶激活程度越大,被试主观感受到的不安越小,可能 RVPFC就是起一种自我调节的功能。

前扣带回(ACC)的激活调节了从RVPFC到不安的主观感受的中间通路,因为发现只要控制了ACC的激活水平,RVPFC与不安的主观体验的相关就不显著了,这个结果和生理痛觉的自我调节的研究是一致的。

第一次扫脑袋的条件下,只发现了ACC的激活,没有发现RVPFC的激活,可能ACC已经登记下了一次自己被排除于活动之外的记录,但因为是被排除地情有可原,所以就没有启动大脑RVPFC的自我调节机制(作者就是这么解释的)。

观整个研究结果,被社会排斥后,情感上的"痛"和生理上的“痛”的大脑神经的激活模式是相似的:腹侧前扣带回本来就和生理上的痛联系在一起,现在又发现和社会排斥后的不安联系在了一起;而RVPFC,先前研究和生理上的痛的调节有关,现在又发现和降低社会排斥后的不安有关,可能都是为了自我调节,使自己可以不那么强烈地感到“痛楚”。

小评:

1. 社会排斥真的很伤人,感情上的“痛”所激活的脑区居然和生理的“痛”是类似的,终于找到灵魂深处那种“痛”的神经基础,也许这是能发表在Science上的原因。

2. 人毕竟是人,在感受到’痛‘的时候,大脑就会启动自我调节的功能。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084-202556.html

上一篇:EAR——一种新的定量观察方法
下一篇:你好,我也好——大学生群体中的人际互动讲座手稿备案之一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4: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