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胡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rimriver

博文

开发利用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实途径

已有 4576 次阅读 2010-11-22 09:53 |个人分类:触景生情|系统分类:人文社科|关键词:学者| 传统文化, 聊城

开发利用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实途径

 

一、聊城市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1.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分类

文化是一个群体在一定时期内形成的思想、理念、行为、风俗、习惯、代表人物,及由群体整体意识所辐射出来的一切活动。文化资源指具有文化特征和人类进步活动痕迹的,具有人文和传统价值的资源,包括历史遗迹、民俗文化、乡土风情、文化历史、民族音乐、宗教文化等。传统文化资源则是指历史形成的,对区域社会政治、经济进步起过重要作用,现在仍然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文化存在。传统文化资源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以可感的物质化、符号化形式存在的、可度量的文化资源;另一种是以思想化、智力化、想象性的形式存在的不可度量的文化资源。

聊城是国家级历史名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丰富,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400多处,其中国家级9处,省级31处,光岳楼、山陕会馆等名胜古迹在国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另外,临清市是山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张秋、阿城、唐邑等是历史文化名镇。以上按照我国对文化资源的分类属于物质类资源,按照美国人类学家克鲁柯亨的显性与隐性文化的分类标准属于显性文化;另外,聊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十分丰富,有国家级非物质遗产项目10项,省级13项,市级71项。聊城历史上名人辈出,战国时期著名军事家孙膑,清代开国状元、康熙之师傅以渐,“义学正”武训,抗日爱国将领张自忠、范筑先,国画大师李苦禅,著名学者傅斯年、季羡林,领导干部的楷模孔繁森等都是聊城人。《水浒传》、《金瓶梅》、《老残游记》、《聊斋志异》等古代名著中有很多情节是以聊城为背景的。这些非物质文化资源也叫隐性文化资源。

2.依托旅游为主导的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现状

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要与旅游有机结合才能显示其优越性。既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起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近年来,聊城市一方面加强对各种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深挖内涵,另一方面不断加快现代文化建设,提高文化资源的利用深度和利用效益。在城市建设中,制定了《聊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积极保护挖掘民间传统文化,精心组织搞好文化资源普查、规划和保护传承。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有机结合新新策略显示了巨大优越性并取得了一定规划的成绩。

聊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就是建立在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基础上的,旅游业发展的成绩,基本上等同于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水平。图1是聊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十五”期间,从2000年的199.98万人次增加2005年的441.3万人次,年均增长17.2%;旅游收从2000年的10.87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22亿元,均增长15.3%5年累计接待游客1670万人次,旅游收入80.5亿元,一跃而成中国优秀旅游市。 2006年,我市国内旅游人数达496.19万人次,增长12.65%,旅游收入达247836.77万元,增长14.91 %,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实现了双增长。 2009年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733万人次,同比增长14%;旅游总收入42亿元,同比增长23%;过夜游客80万人次,同比增长33%。

2010年一季度全市共接待游客1476万人次,同比增长185%,其中过夜游客8737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298%。其中,五一小长假期间旅游总收入达到8.55亿元,同比增长39.4%。节日期间,全市出游人数221.6万人次,同比增长37.8 %,其中过夜游客3万余人;人均花费731.4元,同比增长9.6%

 

 

 

二、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开发利用问题分析

1.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尚未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

在区域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优势与区域文化产业优势的转换问题上有不少人在思想认识上还存在不足甚至误区。或者是守着区域文化资源金矿当乞丐,或者是抱着文化资源优势到处炫耀。这两种做法都无法有效开发保护优秀文化资源,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尤其是在当前人们日益重视生活环境质量的今天,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坐拥得天独厚的优秀文化资源不知道保护、开发与利用,却希望通过发达地区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促进区域发展的做法已经远远落后于时代。

聊城市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早就了富饶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发掘这座文化资源的富矿已成为聊城人民的共识。但资源开发深度广度受到从业者素质和学识水平的限制,影响了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和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以葫芦雕刻工艺品为例,聊城市东昌府区被国家授予葫芦雕刻之乡,葫芦雕刻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葫芦雕刻产品大多停留在初级阶段,多数产品是以十二生肖为主,雕刻技术粗糙,文字歪歪斜斜,售价自然低廉,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低下,更缺少上下游产品。

2.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品牌的能力较低 

聊城地处齐鲁赵燕文化的交界处,文化的融合创新能力具有先天优势,尤其是黄河文化代表的农业文明与运河文化代表的商业文明在这里交汇,两河文化的交汇点就是聊城最大的亮点,最富饶的文化金矿,全国绝无仅有的文化品牌,但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始终没有人把这点透,这无疑影响了聊城的发展步伐。如果把两河文化的交汇点的文章做好,相信会像“江北水城”一样很快响彻大江南北,将会带来丰厚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

运河文化方面投资兴建了运河文化博物馆,扩大了影响力,但黄河文化方面的开发不够,文化产业规模较小,水平较低,产业集聚程度不高,缺乏产业龙头,产业链不完整,一些文化产品科技含量低,造成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强。

在文化品牌方面做得较好的县市当数阳谷。阳谷是上古时期东夷部落的重要活动区域,是中国农耕文明的主要发源地,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阳谷县在文化强县建设上试图打造的东夷之都、千年古城、武松故乡品牌很有创意,尤其是蚩尤陵的建设,应该是文化开发的典范,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其经济效益。

3.文化产业结构不太合理

首先,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没有形成产业链。如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规模宏大,馆藏丰富,但游客看完后大多一走了之。现在博物馆是不收费的,这样岂不等于守着金山挨饿?为什么不把有关内容以不同形式产品出售?至少可以做有关文化介绍的书籍或小册子,让游客进一步了解,更会吸引潜在游客。另外,聊城市的葫芦雕刻、陶艺、书画等艺术水平非常之高,为什么不能把它们与运河文化、黄河文化结合起来呢?单打独斗形不成气候,只有发挥集团军的优势才能取得理想效果。

产业结构不合理还表现在主导产业集中在传统优势文化产业,新兴文化产业发展缓慢。新闻服务、网络文化服务、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增加值较小,使得许多优秀文化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另外,文化产业的创意能力较弱,文化产品的蕴涵缺乏深度创意,其载体和形式尚停留在传统制作上,没有创新的市场运作和商业包装,使得资源优势不能转化为产业实力。

4.缺少文化创新型人才 

创新型人才是开发优秀文化资源的中流砥柱,没有专业人士参与的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只能是粗放式的、简单的、低水平的开发利用 ,由此生产出来的文化产品大多只是附加值较低的初级产品。这样必然会对一些市场潜质极高的文化资源造成浪费甚至埋没 ,并且有可能失去再度开发的机会。与此同时 ,在发展文化产业的进程中还或多或少地存在文化资源开发的短期行为 ,从而对文化资源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具有较高文化造诣、具有传统文化开发经验的领军人物和专门人才,对发掘优秀传统文化并进行合理开发是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快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聊城市许多文化产品仍处于低端、初级阶段与专业人才的缺少,创新型文化人才的缺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对策

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从专业的角度看,应该走从文化特质-文化丛-文化模式的路子,即创造鲜明响亮的品牌,其次,应该走显性文化隐性化、隐性文化显性化、地域文化组团化的路子,将一种文化现象,用不同形式表现,将不同地区的文化开发找出一条主线。吸引高端人才,培育专业人才,从而使我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开发走上健康快速发展的道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唱响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价值

合理的开发利用传统文化应建立在有效的保护宣传基础之上,建立健全的保护机制是合理开发传统文化资源的前提。同时,在加强保护基础之上,应把握适当分寸,做到保护与开放,保密与宣传的适度结合。要知道,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及时有效的保护,更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文化子民的宣传与发扬。

(1)深挖现有资源的文化价值

葫芦雕刻是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亮点,但葫芦文化的研究或对葫芦研究的成果的认识和推广在聊城市做得还不够,如我国近代著名学者闻一多先生在对伏羲女娲故事进行了详细分析后指出:葫芦是造人故事的核心。而《易传》将伏羲写作包戏,即匏瓠,也就是葫芦。古书女娲也可以音韵推出发音为匏瓜者。所以,伏羲女娲实乃葫芦的音变。这就是葫芦文化,葫芦文化的宣传又将推动葫芦雕刻文化的发展。将葫芦文化、将聊城丰富的传统文化用葫芦工艺品展现出来,会进一步提升葫芦雕刻文化的价值.

聊城历史悠久,名人辈出。从耕于有莘之野的尹伊、一箭书退敌百万兵的鲁仲连、千古义丐武训、书画家李苦禅,到人民的好公仆孔繁森、学贯中西的季羡林、身残志坚的张海迪。从聊城大地上走出来的名人都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优秀品质。这种优秀品质的根源在哪里?这就是黄河文化所塑造。所以,在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上,将黄河文明与聊城历史名人结合起来观察、研究,就会将看似孤立的个例凝聚起来,就会聊城文化与黄河文化结合起来,就能增加文化魅力。

 

(2)重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现实价值

山东阿胶传承人、东阿阿胶公司总经理秦玉峰,率领6名老熬胶工,用水桶从阿井中取出水,挑到古方熬胶车间,倒进一米半宽的大锅里,架起火,放进驴皮,挥铲熬胶。锅下炉火通红,锅上热气翻腾,生动再现了金锅银铲桑木柴的古时炼胶情景。这就是阿胶文化节的魅力所在,阿胶文化节就是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价值的现实实现。

现在聊城市在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方面开始注意利用文化资源的本身价值吸引文化产业落户开发,如蚩尤陵旅游区建设工程项目就利用与中华民族祖先炎黄二祖并列的蚩尤的文化价值,将蚩尤与炎黄同称中华民族的三祖的强大文化价值,吸引文化产业者前来开发,现在气势恢弘的蚩尤陵已经顺利完工。另外,鱼山旅游景区开发项目、运河古城旅游区项目都是在利用文化资源本身的价值吸引投资开发。

(3) 广泛开展传统文化的价值探索与宣传

酒好也要会吆喝。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孕育着文化、宗教、教育、科研等多方面价值。更好的实现传统文化开发应从市民自身出发,借助电视、电台、报纸、网络、条幅、宣传板等多种媒体深入探索隐含在传统文化之中的时代价值和文化象征,积极宣传动员全民行动起来,一起为保护传统文化,促进传统文化不断开发,不断革新,不断继承而努力。

调查发现,聊城市莘县有一民间艺术绝活“莲花落子”,“莲花落子”的少数继承人之一的一位老先生已过古稀之年,却仍在敬老院苦苦找寻可以继承此类民间艺术的有志青年。后遇到前来下乡放电影的暑期实践大学生,并借助他们和报纸媒体的力量进行了相关宣传。聊城地处鲁西内陆,经济发展较东部沿海差距铭明显,但在强调经济发展的同时,一定要注意传统文化的多向保护,全力的做好传统文化保护的宣传发动工作,调动一切力量为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利用与开发保驾护航。

2.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与旅游业结合

传统文化开发在旅游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旅游也是带动本地市传统文化发展的主导因素。文化发展应该是一个内容和形式协调共进的过程,通过旅游这个媒介,文化表现形式得到了发展和创新,文化价值得到了实现,其蕴含的内容也通过旅游者的鉴赏得到传播和发展,文化发展的内容和形式有机地匹配在一起,实现了二者的协调共进。在文化产业与旅游结合方面,聊城市应做到:

1)   把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与旅游资源开发有机结合,通过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寻找旅游业发展的亮点,使二者相得益彰。

2)   把传统文化融于旅游产品的制作、经营与开发中去。如现在正在东昌湖建名人岛,传统文化产业集团就不能满足让游客过来看一看,照张相就回,而应把有关历史名人的传说、故事、事迹编印成册,满足游客阅读、研究的需要,把历史名人的精彩与辉煌体现在牛筋腰带、葫芦雕刻、剪纸、木板年画、陶艺作品中。

3)   通过旅游业,在对有些传统文化开发、保护、利用中发展传统文化产业。通过对古城保护性开发恢复延续古城风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3.打造文化产业

将传统文化资源开发成可供人们旅游观光、学习、休憩、研究的产品,才能充分发挥其魅力,为当地人民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和荣誉感,才能使起得到更好的保护与发展,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的统一。这需要培育文化产业,引进文化产业中的成功企业共同开发。

开发传统文化可以像工商业招商引资一样,发展文化产业,构建文化产业链条,通过文化平台,增值文化收益,变无形的内在文化为外在的物质效益,同时通过产业发展带动相关经历发展,激发市民保护、继承传统文化积极性,进一步激发市民民族文化自豪感和文化象征优越感。同时,文化产业收益可以促进人民更加深入的探索隐含在传统文化中的时代内涵,并进一步加以宣传推广,使之产生更大的经济价值。在招商引资中,要通过文化资源开发的宣传传播,营造出舆论氛围并形成开发的共同信念和文化联系,以吸引全国各行各业都参与进来,并吸引国外资本技术人才投入开发中,加快开发的进程,提高开发的效果。

聊城市有丰富的手工艺文化及民间精品艺术,搞好传统工艺品和文化产品的商品化开发,发挥特色精品文化的巨大经济优势可以带动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对葫芦雕刻、剪纸、版画、熏鸡、面塑、蛋雕、木雕、黑陶、木雕、书画等具有良好声誉、广阔市场潜力和发展前景的传统文化产品要进一步增加科技含量,丰富其文化内涵,进一步拉长产业链,为其他优秀传统文化产品的开发树立典范和开辟道路。

如东阿阿胶作为全国最著名的阿胶品牌,它没有局限于产品的畅销不衰,而是进一步发展阿胶文化产业,建造了阿胶文化博物馆、阿胶养生苑、办起了阿胶文化节,文化产业的壮大为阿胶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竭动力。

那么,如何开发葫芦雕刻文化产业呢?可以通过前向拓展后项延伸和纵向扩大来发展壮大葫芦雕刻文化产业,从葫芦种植上看,可以建葫芦生态园,如姜堤乐园的做法,将葫芦的种植园区办成生态观光区,这功能的文化和经济效益应该远远大于传统的单纯葫芦,葫芦种植出来,不仅仅送去加工雕刻,还可以直接销售,游客可以自己拿回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加工、保存、使用;另外,葫芦还可以食用,还具有药用价值,等等。葫芦雕刻过程,可以让游客参与雕刻,或按照游客的意思,进行加工。葫芦雕刻技术多样,做到传统与现代结合,产应该有高中低档,以满足不同市场的需要。另外,还可以办雕刻技术培训。最后,对葫芦产品的包装链也应该进行认真开发。 

4.地域上组团,在文化特质组建文化模式

1)利用市区县镇传统文化区位优势,采取组团式开发

聊城优秀传统文化的分布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这些区域文化特征就是由一个个历史人物、一幢幢历史建筑、一断断历史遗迹、一串串文化传说组成的文化丛,这些文化丛构成了文化模式:黄河文化模式和运河文化模式,也就是人们平常说的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表1是聊城市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的简单比较。

聊城市丰富的传统文化可以分为黄河文化和运河文化,又可进一步划分如孝文化、佛文化等,按照各种文化与地域的结合可以划分出:临清国学文化、冠县孝文化、东阿佛文化与阿胶文化、茌平剪纸与黑陶文化、高唐书画文化、东昌府、临清运河文化、阳谷水浒文化、廉政文化、尚学文化等。在开发是将各文化关系厘清,并能相互体现,则可将这些文化发扬光大,带来经济效益和凝聚人心的社会效益。

如以运河为纽带把沿运河的人文自然景观串联起来,并与东昌湖、徒骇河连接,使光岳楼、海源阁、铁塔、山陕会馆等重要文物连成一片,形成一个聊城市运河文化游览区。借助南水北调工程,开挖聊城至临清的运河河段,将聊城的文化景观与临清的文化景观联系在一起。

1.聊城市黄河文化与运河文化的比较

 

黄河文化区

运河文化区

著名城镇

阳谷、张秋、东阿、聊城、茌平

张秋、聊城、临清

著名人物

伏羲氏、蚩尤、尹伊、鲁仲连、曹植、武训、王旦、李苦禅、孔繁森、张海迪

康熙、乾隆、傅以渐、傅斯年、张自忠、季羡林

文化建筑与遗址

龙山文化遗址、景阳冈、狮子楼、鱼山、曹植墓、古阿井、聊城古城、古教场遗址、光岳楼、铁塔、阿胶博物馆、孔繁森纪念馆、仓颉墓、李苦禅资料馆、闸口、仓颉墓、蚩尤墓

山陕会馆、张秋古城、大小码头、鳌头矶、钞关、季羡林纪念馆、运河文化博物馆、张自忠纪念馆

文化特征

农耕文化、民风淳朴、与人为善、吃苦耐劳

商业文化、诚实守信、童叟无欺、待人和善

 

2)将不同文化形式互相体现

如光岳楼是历史建筑,可以将这座建筑以画册、手册的形式进行全方位的介绍,也可以雕刻在葫芦工艺品上,可以用剪纸表现,可以用黑陶烧制、可以拍成电影、宣传片,制作成光盘。这样通过不同文化艺术形式,丰富了各艺术产品的内容,共同宣传了聊城文化。如果说不同的文化形式对有形或显性传统文化的宣传推广的作用是锦上添花的话,对隐性文化如民间传说等文化的作用则是雪中送炭,如鲁义姑舍子救侄是说茌平县韩屯一村姑在春秋齐鲁战争中被齐军追赶的妇女将自己儿子抛下抱着侄子跑的故事,被《烈女传》记载,宋金时期被列入“二十四孝”,被关汉卿所称颂。这样的故事传说用葫芦雕刻、剪纸、绘成书画等则可极大提高文化效应,武训、傅斯年傅氏家族、季羡林等都可用不同文化形式展现。对于具有丰富故事情节的,用电影电视剧的形式则能更好地表现文化吸引力,提升文化形象,如鲁仲连、武训、季羡林、傅斯年等。

3)建设文化园区

文化园区建设是目前较受欢迎,效果较好的传统文化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新形式。如东阿阿胶文化园位于东阿县,依托中国阿胶养生文化苑和东阿阿胶工业园,主要景点为中国阿胶文化博物馆、东阿阿胶养颜养生馆、传统阿胶制作工坊、阿胶生产车间、大宅门影视基地、老济南一条街、老东阿一条街、特色美食一条街等众多特色景点。游客可以在这里读历史、学养生、品美食、逛老街、忆古景、看演出、研学术。

类似的还可以建设曹植文化园区、运河文化园区、高唐书画文化园区、葫芦雕刻文化园区等,通过文化园区建设,可以推动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5.实施品牌特色战略

文化资源的开发及文化产业的壮大 , 必须依靠文化产品的开发和生产、文化品牌的塑造和文化产业项目的实施。聊城文化多样性的资源优势在全国具有突出的代表性, 这为富有聊城特色的文化品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聊城地处齐鲁赵燕文化的交界处,文化的融合创新能力具有先天优势,尤其是黄河文化代表的农业文明与运河文化代表的商业文明在这里交汇,两河文化的交汇点就是聊城最大的亮点,最富饶的文化金矿,全国绝无仅有的文化品牌,但是在漫长的发展道路上始终没有人把这点透,这无疑影响了聊城的发展步伐。如果把两河文化的交汇点的文章做好,相信会像“江北水城”一样很快响彻大江南北,将会带来丰厚的文化效应、经济效应、社会效应。

如将聊城葫芦雕刻从低端产品向高端迈进,同时,通过葫芦雕刻这一文化赋予整个聊城文化的内涵,从推广聊城葫芦雕刻工艺品中推介聊城文化的魅力和产业。并通过在全国范围举办葫芦雕刻大赛、版画制作大赛、特色美食品读等传统文化竞技,在全国范围内宣传聊城传统文化,打造出地区内部的特色品牌。另外,通过建设文化产业园区,促进文化产业向区域集聚。选择一些有发展潜力、有市场前景的文化产业集中地域,建设文化产业园区的基地。产业园区像:国学文化产业园区、水浒文化产业园区、佛学文化产业园区、阿胶文化产业园区、运河文化产业园区。通过产业园区建立,把传统文化开发力度向优势方向靠拢,进而建设独居特色的品牌产业文化。

同时,要善于开发隐藏在传统遗址中的特色文化和品牌基地。如聊城市山陕会馆是我国封建社会商业文化发展鼎盛时期的一个典型缩影,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观和探索研究价值,其蕴涵着丰富的“以义取利”、“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等等传统商业的诚信美德,它对于提高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工商业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建立健全繁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及在框架下参与国际贸易竞争,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具有其他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山陕会馆可以打造成为独居聊城特色的诚信教育基地。

在聊城市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中最具代表性的形象当属光岳楼,康熙皇帝四次登临,乾隆更是九过东昌六上光岳。利用不同宣传媒介和艺术形式广泛宣传对树立聊城品牌具有重要意义。

6.引进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

文化产业人才是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力、文化创意创新力、文化制度构造力、文化政策制定力、文化资源培植力、文化借鉴汲取力、文化环境营造力、文化产品生产力、文化市场培育和管理力、文化产品营销力等文化产业竞争力的根本性、决定性因素。要积极引进在传统文化研究开发及管理领域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物,与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文化产业合作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行高水平的开发,同时与地方高校合作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员,为优秀传统文化的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人才资源。如可以与山东的高校进行雕刻、剪纸、影视等方面人才的合作培养,促进聊城传统文化资源走出全国走向世界。

例如,季羡林是我国著名的国学大师、学界泰斗,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翻译家,散文家,精通12国语言。他一生:梵学佛学吐火罗文研究并举,中国文学比较文学文艺理论研究齐飞。更令人叹为观止的是他晚年力辞三项桂冠,所以季羡林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和社会教育引导价值,聊城大学在此之前建立了运河文化研究中心,凝聚培养了一批运河文化研究学者,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社会效应,季羡林生前作为聊城大学的名誉校长,在聊城大学建立季羡林研究中心或季羡林研究学院对聊城市优秀文化的研究与传承将会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为了吸引培养传统文化研究、开发与管理经营方面的专业人才,需要在以下四个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建立和创新用人机制。对现有文化创意人才的利用要突破资历、职称等限到资源的保护上根据个人素质、能力和业绩量才选用。二是建立和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集产、学、研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人才培训基地 ,定期组织开展文化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学习 ,从中选拔优秀骨干到高校进修。三是建立和创新人才按需流动机制。采取公开招聘、客席聘用、签约代理等多种形式 ,从基层选拔和从省外甚至国外引进高级经营和管理人才 ,建构梯级人才队伍。四是制定文化创意人才的奖励措施 ,营造培养和吸引文化人才的良好政策环境。



https://m.sciencenet.cn/blog-200380-386262.html

上一篇:物价上涨下的一天生活
下一篇:中学生都这样了?!

2 侯成亚 刘广明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