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金华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gjjhh   一名思政课教师的论文、译文和教案等等。感谢您的浏览,若有收获请“点赞”;若见谬误请“拍砖”。

博文

078千百万人想和她对话

已有 2031 次阅读 2016-2-6 05:18 |个人分类:已发译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关键词:学者| 主持人, 真理, 正义

                   千百万人想和她对话
                       高金华  编译
   美国洛杉矶市的 KFI广播电台有一个家喻户晓的热线节目,女主持人劳拉·施莱辛格博士征服了千百万听众。在每天三小时的广播时段中,全美国有1800万个收音机调谐到该频道,有6万名听众争相打电话向她请教,可谓一言重九鼎,一心系万家。
   劳拉的广播有无数知音,也有不少夙敌。有人认为她的节目使一个动荡的世界恢复了礼仪,一位忠实的听众说:“在一个颠狂的世界中,劳拉博士的言论很有意义。”有人认为她在鼓动暴力,另一位听众说,劳拉的言论流露着“仇恨、惩罚和报复”。
   劳拉本人有无数的崇拜者,也有不少贬抑者。有人把她描写为一位大师、一个道德榜样和他们不可多得的母亲。有人认为她是一名以煽情技巧做资本的自以为是的正人君子。
   劳拉正在向人们展示自我,人们也渴望了解劳拉。她为美国一些著名报刊撰写的专栏文章已有50多篇,她还撰写了三本畅销书。1997年春天,因特网上开辟了一个有关劳拉的畅谈站点。31万人通过计算机争相“发言”,刹那间“人满为患”。
                       心路历程
   劳拉·施莱辛格现年51岁,父亲是纽约市布鲁克林区一所小学校的工友。她记得小时候曾经跑到校长办公室告状:有几个学生正在图书馆撕下百科全书的画页。
   劳拉的父亲是犹太人,母亲是天主教徒。他们经常争吵,劳拉也就没有形成自己的宗教信仰。她说自己的童年并不快乐,常常有失落感。她最初想当一名科学家。在哥伦比亚大学获得心理学博士学位后,她到南加州大学当了一名助教。后来她成为一位婚姻和家庭调适专家,自己开业长达10年之久。
   心理医生的职业和大学助教一样未能使她满足。劳拉说:“我干的每一件事都使我感到空虚。”20多岁时她有过一次短暂的失败婚姻,她与家人的关系也很冷淡。她和自己的母亲10多年没有来往,她的妹妹也疏远她。这一切都使她难以心平气和。
   1975年的一天,劳拉给一家电台的热线节目打电话,回答主持人比尔·巴兰斯的问题--离婚和守寡哪种日子好过一些?她说:“寡妇好过。你不必有负罪感,每个人都同情你。她们会来找你聊天,帮你做饭。”劳拉同巴兰斯调侃了20多分钟。
   后来,巴兰斯邀请劳拉做佳宾主持人。几年后,她有了自己主持的节目。不久,她嫁给了卢·毕晓普,一位温文尔雅的男人。他也离过婚,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劳拉把心理诊所的业务交给丈夫卢管理。
   劳拉再婚后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德里克,现在已经12岁了。劳拉说:“他是我和上帝之间的纽带。”她回忆到,有一天和6岁的德里克收看一部反映希特勒大屠杀的记录片。“他问我那是一些什么人?我听见自己脱口而出:‘那是我们的人民’。我开始真正把自己看作是一名犹太人。”
   据劳拉回忆,有一天她正在读《圣经》“创世纪”关于上帝和人类制定契约的记载。灵感涌上心头,她的生活目的开始明确。她对丈夫喊到:“卢!我是一名圣徒,我的使命是帮助上帝完善这个世界!”
有人认为,风流倜傥的劳拉是一个混合体,兼有学者的伟岸、孩子的纯情和上帝的怜悯。正是这一秘方使她成为美国广播界最有风采的女性。
                       心理大师
   上午11点,劳拉在话筒前轻松地坐下来,她用帕蒂·拉贝尔的舒情歌曲开始自己的节目:“我明白将去何方,我知道要做何事……我充满信心,我没有忧虑……我有了新的见识!”
   “你们准备好了吗?”劳拉博士一边向听众挑战,一边接电话。有的听众提出了涉及社会的难题:是否让患有唐氏先天愚病症的新生儿活下来;有的听众讲述了自己的麻烦:是否把圣诞老人的真相告诉儿子。
   有一个叫史蒂夫的听众打来电话:“我有性亢奋的疾病。”
   “不。你有性格缺陷,”劳拉纠正说。
   “但我象孩子一样被人训斥……”史蒂夫申述。
   “是吗?”劳拉强调,“你现在有能力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机敏的劳拉无畏地在令人棘手的道德领域纵横驰骋,大胆地表述自己的独到见解。一个靠福利救济养活两个孩子的单身母亲又生了一对双胞胎,她是否能够让别人收养两个大孩子?劳拉说不能:这样做对前两个孩子伤害太大。她认为,应该向美国天主教慈善团体求助,或者和其他单身母亲合作承担起做母亲的责任。
   一个男人的前妻不幸去世,他想保留和前妻有关的纪念品。但新婚妻子提出异议,他向劳拉请教自己的做法是否正当。劳拉对他说:“可以。”男人激动地回答:“太感谢你了!你的决断令我坦然。”
                       心明眼亮
   看来很多听众都能从劳拉三言两语的道德推理中受到启发。例如,有一位名叫杰克的男人想收回自己的汽车。当初他买下这部汽车作为礼物送给自己的妻子,后来妻子发现他和不少女人有爱昧关系就把汽车开跑了。劳拉对他说一句了双关语:“给我一副车闸(给我一次机会)”,意思是告诫他以后别再滥给女人送礼物。
   达伦爱上了办公室里的同事,并想把他从未婚妻手里夺走。劳拉质问达伦:“根据哪部道德法典你能够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劳拉叹息到:“真够滑稽的!当我们受到别人伤害时,我们能够分辨什么是黑什么是白;而当我们想要获得某种东西时,就把它说成是深灰色或浅灰色。”
   劳拉象外科医生一样训练有素,能够准确地找到听众难题的症结所在;她象假释法官一样严峻,拒绝任何辩解。在“道德法庭”上,劳拉宣布:“内疚大有好处。”她哀叹:“这是一个受害者的年代,不少人做错了事却毫不在乎。”劳拉强调:人们不仅具有超越情感和欲望的自由,而且他们在道德上必须运用这种自由权利。
   有一位听众和丈夫分手时孩子还不会走路。劳拉劝告她:“回到丈夫身边,你们对孩子的爱心会在你俩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有位听众和自己的妻妹坠入情网。劳拉警告他:“断绝一切不正当的联系,不要培养这种荒唐的感情。”劳拉认为,理智的行为可以战胜鲁莽的情感。
                       心系万家
   劳拉承认,自从有了小孩之后,“抛弃了所有女权主义的包袱。我明白除了自己和自己的事业之外还有更重要的东西。”。
   对劳拉的听众来说,“儿童高于一切”是一个熟悉的话题。有一位名叫特里莎的听众既想生孩子又不想放弃工作。劳拉对她说:“你为什么不养一只宠物锁在家里?”劳拉认为,为了孩子女人应该有所牺牲。
   劳拉的此类说法激怒了一些妇女。有一次她应邀到康涅狄格州演讲,一位妇女提出抗议:“我真想找一份和你相似的工作。每天只干两三个小时的活儿,中午能够在餐桌上吃饭!”面对这种挑战,劳拉告诉听众:为了照料儿子,我三年没上班。后来,只是在儿子上学时才去忙自己的工作;儿子放学后,我就在家照看孩子。
   在每天三小时的广播中,劳拉时尔抱怨托儿所令家长不放心;时尔责骂非婚同居和人工流产;时尔抨击自私自利和无责任感。
   然而,劳拉并非总是咄咄逼人。有时她会从一位母亲的角度为听众大开绿灯。有一位听众的丈夫远走他乡,而她并不想追随孩子的父亲。劳拉对这位年轻母亲的抉择表示理解。

   在节目结束前,劳拉总要说一句:“让我们迎接时代的挑战!”因为她赞同这种观点--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生活更加美好。
   译自:美国《读者文摘》1998年第6期第51~57页。
   原载:《名人》1999年第2期第34~35页。(编辑:杨丽娟)

 



https://m.sciencenet.cn/blog-2222151-954761.html

上一篇:077影响孩子人生的四个字
下一篇:079“侃价”上大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9 1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