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nzhipe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nzhipeng

博文

再论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和预后(二)。

已有 3237 次阅读 2017-4-17 07:45 |个人分类:医学方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再论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和预后(二)

忧是人之常情。忧与忧郁症必须严格区别。持续的忧虑必须化解,办法众多,最笨最坏的办法是用药。

可是医学良莠不分,人稍微有点忧思,不加分析,就一律予以忧郁症对待,妄加药物治疗。从而把人引入深渊,痛苦更甚更深;忧变成了疾,恶性循环,直至自戕。

人之持续忧不能解,那是思维方法有问题,心理素质有缺陷、好胜心太强、或太自卑、人生观陷入迷途;或不知弛张有度(文武之道,有弛有张),持续用脑(过度疲劳)适得其反,才思枯竭。导致英才自戕。

当前精神病学界只知用药物来抑制忧郁,而根本不触及对忧的本质的分析和有效纾解疏导,从而导致大量的精神药物滥用和带来严重的毒副作用,带来严重的后果(这些笔者再另文中剖析,这里不详述)。

重度、严重、持续的忧郁、忧愁、焦虑,必定有特殊的原因和起源,一定要找出源头,予以化解;但相对来说,这还仅仅是辅因,次因;而不是主因;主因是心理素质不过硬,意志软弱,抗力不足,认识有误。人生理念误入歧途。

人生的道路始终是荆棘丛生,崎岖曲折,如果人能有这样的认识和准备,和有拼搏的意志和精神,那么定能勇往直前,无所不克,无险不解,逢凶化吉。但是如果家人越俎代庖,消除了这一困境,让它变成暖房,坦途,那么就成为暖房中的花朵经不起轻微的风吹雨淋,小小的困难也会被压垮,带来严重的焦虑和忧愁。两者的差别又如天壤之别。所以人所处的环境和接受的教育理念有极大的关系。人的心理素质是最主要的主因。

心理治疗是解决引导人们认识主因的重要地位的根蒂,是引导发掘人们内在的潜力和潜能指引人,一旦人们内在的潜力潜能启发,迸发出来,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一切均能迎刃而解。这是任何药物都无能为力的。她不仅仅是免去了精神药物的毒副作用。

情绪上的过度异常,持续时间过长,恶化,反复累积,进而引起躯体器官系统功能上的紊乱、异常;食无味、食不香,睡不宁、体乏力……这无疑进一步又刺激心理情绪上的烦恼和不安,疑虑增多,猜忌、幻想随之而生,幻觉、幻听相继出现,(这在本人另文中“幻觉是可治之症”均有详述)反过来再刺激“躯体器官系统功能上的紊乱、异常”……这就是恶性循环。无可终日。这就是意志再坚强的人们也无法忍受的导致自戕的最后结局。

这就是药物治疗无能为力的道理所在。而且,不仅仅是无能为力,反而带来更多的毒副作用:思维迟钝,意识恍惚,甚至迷乱……。

过度的忧是有害的,但这个忧,是有因的,笔者同意wangbin6087和李俊两位的评语:“抑郁症既有心理因素,也有物质因素”“对未来的不确定于对以往的自责后”也就是说过度的忧是有因的,而不是精神病学所说:原因不明;是基因、表观遗传的先天因素。所以治疗只能缓解,不能治本。只能用西药压制,无法针对病因。

既然有因,那么针对因的解除,忧郁就可以化解,而不需药物,也就不会因药物带来的毒副作用,带来更大的危害。通过“话聊”,通过提高认知,提高从心理素质上的自我要求,这个忧郁就能得到顺利的化解,而由于忧而造成的、带来的自戕也就会自然下降,自然解除了。这样的理念、不同的理念就会带来截然两种不同的结果。可见理念的重要所在!

实例介绍:

男性,教授 2016/8月

病史:上半年去美国探亲,因习惯性便秘,生活极其不便,从而纠结很深,产生厌世心理,急于回国,要死死在国内。回国后忧虑重重,悲观失望,毫无乐趣垂头丧气、步履凝重……

复审病史,无严重器质性脏器病损,两年前小中风,未留下后遗症。

心理治疗,效果良好,

对你的心病处方,供你参考:

1, 培养良好的通便生活饮食措施:定时进食,定量,荤素搭配,适当植物油,以保持大便润滑,易于排便,每天进食三四两植物纤维(素菜),以促进肠道蠕动,加速粪便残渣进入直肠壶腹,接近肛门处,刺激肛门,产生便意,以利通便;培养通便习惯,每天选择一个固定时间去大便,(一或两次,根据自己习惯),通便时集中精力排便,但不要过分用力。适可而止。培养需要时间和毅力,不要急于求成。希望坚持一个月,观察疗效。

2, 培养生活乐趣,建议近期研究专业——哲学,以提高兴趣,转移忧愁。参考资料(详附件)

近10个月过去了,目前精神状态甚好,生活照常……一般健康可。2017/4/15




https://m.sciencenet.cn/blog-2590120-1049359.html

上一篇:再论抑郁症的治疗问题和预后
下一篇:评“部署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6 2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