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中医转型时期与比较医学——读《差异·困惑与选择》

已有 1518 次阅读 2021-11-21 17:41 |个人分类:思考中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刘晓庄. 中医转型时期与比较医学——读《差异·困惑与选择》. 医学与哲学,1991,(11):52-53

近读何裕民主编的《差异·困惑与选择》,犹使人感受到一缕清风徐徐吹来。作者以广阔的文化视野、悠长的历史反思和深刻的现实洞察,研讨了中医学领域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著作得失暂且不论,但有一点是很重要的,即全书字里行间,向人们展示了一个饶有兴味的主题——中西医学比较及其与中医转型时期的关系。

一、

我们在这里所称的转型时期,指的是在某一特定时期内,某一学科的发展明显产生危机和断裂,同时又进行急骤的重组与更新。中医学的发展如同科学的其它学科发展一样,也是通过“认同”和“离异”两种作用来进行的。中医的“认同”,表现为历代医学家对医学理论体系的一致阐释,它在一定范围内向纵深发展,对已成模式进一步开掘,同时表现为对异己力量的排斥和压抑,其作用在于巩固中医学理论已经确立的种种界限和规范,使之得以凝聚和成型,“离异”则表现为一种扬弃势态,即在一定时期内,出现某些医家对既定理论系统持以某种否定或怀疑,打乱既成规范和界限,对被排斥的加以兼容,把被压抑的能量释放出来。当这种“离异”作用占主导地位的阶段即成为转型时期。

在中国医学史上,曾经有过几次不大不小的转型时期,它们对于医学的发展,起过各种不同的作用。秦汉时期,医学家们借助于当时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等自然哲学思想,对过去的单纯医疗事实、经验进行了怀疑、过滤、总结和升华,比如十二经络说代替十一经脉说,药物的四气五味说代替了药物主病说,新六淫说代替了旧六气说,等等,于是祖国医学告别了那种漫无边际的经验摸索阶段。宋代以后,“儒医”骤增,理学兴起,儒学与医学互渗交感,促使了当时医学理论的不断递增和膨胀,以致中国医学俨然成为“儒家一门大学问”……。总之,中医的转型时期,人们在一定范围内要求“变古乱常”,在一定程度上中断纵向的聚合,而以横向的开拓,外求于他种学科和文化为特征。

从目前的中医发展态势来看,已充分显示出新的转型时期的种种迹象,这一点,与世界文化转型密不可分,为现代科技进步所使然。70年代以来,电子计算机开始应用于各个学科并主宰着现代世界,世界进入了信息时代,庞然地球正在急骤变“小”而成为“地球村”,文化的传播不再以摇荡的帆船作为载体,各种文化不可能不受他种文化的影响而保持原来的格局,东西方医学,各视对方为遥远难及的“天方夜谭”式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此外,世界总的经济趋势是多元经济取代了垄断寡头经济,分割世界势力范围的殖民体系分崩离析,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所预言“过去那种地方的和各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的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物质的审视自己,这就是哈伯马斯所说的“互为主观”。只有这样,才能跳出中医体系的“自我设限”,促成“熟透了”的中医体系“解构”,迫使它面对现实扩大自我,承受和容纳新的体系,向遥远异域的现代科学体系包括现代医学体系寻求沟通,寻求参照系以突破禁区,超越自我,解脱困境。诚然,中医的这种“解构”过程是痛苦的,已必须经受蜕皮抽筋之艰难,勇敢地对原有理论体系进行批判,与其他体系建立网络关系以便相互取长补短。但是,中医 的未来发展又不能不以原体系的重建与新体系的诞生为契机,即走批判-沟通-重建的唯一发展之路。我不敢猜测,《差异·困惑与选择》一书的作者撰著此书还 有什么更高的理想追求,但敢肯定,他们至少在刻意追求着这一目标。

既然中医转型时期是一个在一定范围内“变古乱常”、横向开拓、知识外求的时期,那么,以跨越本身结构体系的研究探索为其主要内容的比较医学也就应运而生,变得越来越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医学比较能使人们客观地审视中医从医学领域来看,由于人类具有大体相同的生命形式和体脸形式,就其研究内容必然会面临许多共科性问题但对于诸如人体的本质、疾病的实质、洽疗的愈义一类具体问题,却由于中国人、西方人根据不同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各有自己的回答,这种回答回荡着悠久的历史传统的回声,又同时受到现代人的途释和检验。现在,我们藉比较医学这一较高层次的方法论,即能获致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并向未来展开回答这些问题的更广阔的视野和前景。例如“中医学历史进化 的特点是什么 通过中西医学比较,也只有通过这种比较,才能发现它稳定而缓慢增长、一脉相承、独立性和封闭性等。”这就给今人也给后人提供了新的参照系,以便对中医进行新的客观 的审视和评价。

其次,医学比较能促进中医新体系的重构。中医欲迈步于世界医学之林,首先要解决“对话”问题。中医的固有理论与现代医学理论差别实在太大,要进行真正的“对话”就必须找到一个中介,这个中介可以充分表达双方的特色和独创,并足以突破双方的体系,为对方提供新的立足点,为“更新沙和“重建妙构成前提和可能。从某种意义来说,医学比较能够充当这种中介作用。在医学比较过程中,中医不但通过“自我主观”重新认识自我,而且同时融合西方医学优点,在这个基础上突破旧体系,达到新体系的重构,更高层次的现代中医科学贝通过比较医学的途径逐步实现。

再次,医学比较能加速中医的横向开拓。任何一种科学文化的发展,都脱离不 了横向开拓和文化外求。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在历史上都曾无数次地依赖他种学科知识 的引入而导致本学科新的飞跃。其事实我们就不在此赘述了。只是到了后期,中医学更注重于自我体系的“完善”,新的学说往往是对旧学说的延续、新的概念往往是给旧概念赋予新的涵义。这种发展的滞缓倾向,“在文艺复兴后就表现为东西方医学领先地位的迅速递转。”比较医学把中医学转型时期的横向开拓和文化外求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跨学科内容研究而提到了重要地位,使中医界及其他科学界饶有兴趣地察觉到中医学与其他科学文化的联姻关系,大家群策群力,共同为中医这朵奇葩剪枝、嫁接、施肥,从而引导中医学与其他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系得到更深入的研究和发展。

对于中国的比较医学来说,还有两个重要的特殊课题,那就是中医与其他少数民族医学的比较研究和中国中医与国际中医的比较研究。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医学是一个尚待开发的宝藏,中国各民族医学的荟萃和融合,必将给中医学的发展增加更为丰富的内容,带来新的生机,此外,中国医学在很早以前就漂洋过海传到国外,它在异域处于其他医学交接的边缘,在他种医学及科学文化的包围之中以其特有的形式顽强地生存并呈现新的发展趋势。

综上所述,随着世纪的到来,中医学将会进入一个新的转型时期。转型的主要内容很可能是中医与现代医学、现代科学多学科之间的交叉融汇,转型的规模也要比历史上任何一次大得多。以跨医学内容和跨中医学科研究为宗旨的比较医学研究,则可视作为中医转型的前期工作,发挥着一种历史召唤的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差异·困惑与选择》的作者们的工作实在是有意义的。



https://m.sciencenet.cn/blog-279293-1313362.html

上一篇:[转载]纵笔点评中外事,放言议论古今情——读《差异·困惑和选择》
下一篇:[转载]中医理论体系亟待重建——兼评《差异、困惑与选择》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0: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