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nyu582135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anyu582135

博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望期刊包容离经叛道推陈出新的论文

已有 3669 次阅读 2009-10-26 14:36 |个人分类:未分类|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百花齐放, 百家争鸣, 离经叛道, 推陈出新, 哥德巴赫猜想


    看到期刊点评网邀请大家评价期刊,很是欣慰,但是我的意见可能有点文不对题,因为我的亲身体会是期刊的态度好坏、发稿周期、版面费等问题固然都很重要,但首先重要的是办刊物的宗旨和目标定位。我以为自然科学领域的刊物,其使命就是促进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应该使其成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平台;应该使其成为容纳百川的大海;应该包容那些勇于离经叛道推陈出新的论文,才可谓“有容乃大”。否则,就很难真正有大的创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基础研究总是滞后于经济建设成就,其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有些华人的研究成果必须拿到外面去发表、内地华人至今没有自然科学方面的诺贝尔奖等等问题,实际上无不与此有关。
    我们是一个不乏崇拜权威历史的国度,常常将权威在特定历史环境下的只言片语当作永恒的真理和行动的指南,而期刊在这方面常常也是如此,常常以陈规旧约为标准衡量和“规范”论文和刊物。我举一个典型的例子,几十年前,我们的数学权威为了给当时的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热潮降温,在一篇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报道中说:
    “目前看来,‘1+1’这颗灿烂的‘明珠’并非距我们‘一步之遥’,而仍在遥远的‘天边’,在用今天最先进的‘宇航工具’都不易达到的地方。”
    “200多年来,尤其是近几十年,数学各分支有了极大的发展,取得了及其丰富的成果。在这些成果和方法的基础上,大批中外数学家成年累月地努力尚未解决的难题,如果可以靠加加减减和微积分去解决,那么近几百年的数学发展不是等于零吗?大批数学家的努力不是等于零吗?!” 
    “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大家,这样的作者无论花多少时间,也绝对搞不出哥德巴赫猜想。” 
    这些话出现的原因之一,是当初数论在这方面的理论基础确实很薄弱,当时连小于某偶数的素数至少有多少尚且不知,何谈证明偶数一定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呢?。所以,以当时的基础而言,感觉“1+1”还远在“天边”也是可以理解的。而原因之二则是因为当时“光是中国科学院数学所就收到约100麻袋这样的论文”,为了迅速降温报道急不择言,以致在报道中出现了:前人“尚未解决的难题”、后人就一定解决不了这样荒唐的逻辑。如果真这样的话,科技还怎么发展?人类还怎么进步?
    但是我们的刊物按照其“潜规则”,不假思索、即将此作为其审稿的指南。此后的几十年中,关于这个课题的论文,就很难蹬上期刊这个大雅之堂了。他们常常用“不规范”、“题目太大”、“不适宜本刊发表”、“建议改投别的刊物”等等莫须有的理由拒登这个课题的论文。
    不过,现在已经是二十一世纪了,我们的“神七”都已经达到 “天边”了、是能够找到“1+1”的时候了,这个无形的“枷锁”也应该“松绑”了、这个禁区也该开放了吧!国家机密还有解密期,难道这些权威的论断就永不过期了吗?
     我敢于这么说,是因为经过这十多年的努力,我确实已经找到了偶数“1+1”的来龙去脉。由“准素数模型”以及“先分割、后筛选”和“双筛舍余消筛法”,可以清楚地知道:为什么任意偶数2a都一定存在着“1+1”;什么类型的偶数之“1+1”较多;又什么类型的偶数“1+1”较容易找到;为什么偶数“1+1”数目之下界,是随着偶数的增大而增大的;又为什么相邻两个偶数之“1+1”数目,有的相差无几、有的又相差悬殊等等远超出证明“猜想”所需要的信息量。最终很容易由理论证明证得:不小于64的偶数2a,其“1+1”的对数,一定不会少于(a/8)的平方根再减1;又由实际排查证得:小于64而大于4的偶数,都至少存在1对“1+1”。从而完满地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命题。该证明的全部过程,见(
http://sea3000.net/fengjungang/20091016191828.php)网站中的《“双筛舍余消筛轴函数”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可是,欲使偶数“1+1”的庐山真面目大白于天下、又何其难也,除了网络连一个公开讨论的机会都找不到。多么希望刊物能为该课题够创造一个公开讨论的条件。网友宋文淼研究员在其博客(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8258)等中也说:

    “我更希望搞数学尤其是搞数论的朋友一起来讨论。我的最大希望就是由冯老师所作的工作不会变成中科院数学所的一百麻袋废纸中的新成员”;

    “冯军刚的准素数,有极重要的意义,它在没有规律的素数分布中给出了周期性和对称性的规则”;

    “冯军刚的双筛法的特点,就在于他把数论中和哥德巴赫猜想中的对于4以下数字的人为约定的限制给取消了。这样就把类似一种数学游戏的哥德巴赫猜想,变成了对于正整数数域的逻辑性质的研究”;

    “我总觉得冯军刚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新探索,把一个三百多年前的古人的猜想和一百多年前的古人所指引的那条逻辑混乱的道路,拨正了一点方向。他去掉古人对于1这个特殊的数和4以前的偶数的僵化的限制,把纯粹讨论一个1+1的具体问题,发展到了对于正整数数域的逻辑的探索,比起三十年前数学界同仁的那种只告诉社会公众,那个问题是你们没有专门训练的人所永远不能理解的,那样的神秘主义的观念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冯军刚的方法中确实给出了一个具有明确性的通向无限的序列,这就是序列{An}。把An加入到pn序列中去,是对于正整数逻辑性质研究的一个大的发展。这个发展的中心就是取消了以前数学家在素数讨论中的对于1和偶数中对于2的特殊的人为约定。只有取消了那些人为约定,用另一种听起来复杂一些的说法来代替那些人为约定下的“简单”的说法,我们才能够得到关于正整数的逻辑的更加合理的描述。获得了在An上的准素数的数目与实数的线性式下的公式之间的一致性。这样就为把素数分成基素数和准素数,并在An点上明确地表示素数的数目创造了条件,小于An的素数等于基素数的数目加上准素数的数目,基素数的数目”;

    “我们可从冯军刚的方法,得到了从离散数字的性质寻找哥德巴赫猜想的道路”;

    “我把冯军刚所发现的{An}序列,看作迈出了解决哥德巴赫猜想的新的一步。至少他已经证明了在所有的偶数中,有一个相互连接在一起的通向无限大的子序列,这个子序列上的。每一个元素{An},都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的和”;

    “我想说一句可能会得罪人的话,那就是冯军刚老师已经确确实实地证明了一个可以趋于无限大的偶数的子序列,是可以找到两个素数和的,而且不止一对而是可以找两个哥德巴赫素数对:(An/2-2)、 (An/2+2)和(An/2-4)、 (An/2+4)。我总觉得仅仅这一点,也不应该说它的科学意义是不能与1+2相比的。它虽然还没有全部证明,至少已经在一个子序列上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而所有以前的证明道路不过是证明一个偶数可以等于一个素数加上一个合数而已,也许更精确地说是通过素数存在密度和密度的极限,间接地来证明那一点的。当然两者之间有一个根本的差别就是前者是属于整个“科学共同体”体系的,而后者是“科学共同体”以外的。这就不是一个纯粹搞科学的人所能够讨论和解决的问题了”。

       


https://m.sciencenet.cn/blog-331188-265197.html


下一篇:哥德巴赫猜想证明的新思维之一:《Pn 阶准素数模型》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8 11: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