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子大全》《朝华午拾》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wei999 曾任红小兵,插队修地球,1991年去国离乡,不知行止。

博文

说人家的“坏话”,只能关起门来说

已有 2778 次阅读 2011-1-6 00:07 |个人分类:镜子大全|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误差, 精度, 测量

立委按:
镜兄这片文字有些不地道,一方面关起门来说别人坏话,另一方面可劲儿地表扬自己:“理工科的人对数理上不同的概念比较擅长区别,而文科的人对感觉、感情上的微小差异有分辨能力。两个都兼有的,就是镜某这样的了”。吹牛的毛病凡是男人大多都有些,可是一边吹牛一边说别人的不是,就不地道了,应该深入批判。但是,新年了,实行革命人道主义,还是停止炮击了吧。
在多说几句“表扬/批评-他人/自我”的组合。表扬和自我表扬没有问题,不但没有问题,为和谐社会计,还是值得大力提倡的事情: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列主义毛委员思想的精髓,也是不错的。表扬他人和自我批评,那是圣人,一般人做不到。最糟糕的组合是批评他人和表扬自己,所谓马列主义对人,自由主义对己。镜子这次就栽在这里。最近中国学术评价网闹的沸沸扬扬的对小方抄袭剽窃的批判也主要是基于小方的两种标准:打别人的“假”与自己的行为的不一致(小方的那些编译式科普本身问题不大)。无情打击他人和无限吹捧自己的组合引起反弹是自然的、必然的。

说人家的“坏话”,只能关起门来说。
作者: mirror 
日期: 01/04/2011 08:49:33

老八也是老朋友了,他最近出了一个有趣的题目,问“难道只要测量很多次, 误差就可以变得很小?” 有没有人明白这个公式的意思? 并且进一步“挑战”说:拿一个最小刻度1mm 的尺子能不能准确到1个微米?这是一个问题。

紧接着老八把问题更具体化了:
Quote

我想受过教育的人, 以及大部分没怎么受过教育的人都知道, 不管怎么折腾, 用一个1mm刻度的尺子量出的结果最多写成18.3mm, 如果写成18.324578mm, 并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告这个物体长度比以前增加了0.000078mm的人, 是头脑有病的人

对这个题目的根源没有跟踪,但是通过观察人们的讨论,发现没有什么人有什么有分量的说法。甚至老八自己也有些混淆了问题的所在。

首先正面回答老八的那个“公式”。有个N个样本的集团(这个N不是那么要紧),这个集团有确定的平均值x-和分布偏差σ。需要强调的是这个平均值x-是没有“分布”的,有分布的是每一个样本值的x(i)。如果想知道这个样本集团的平均值x-怎么办?最好的办法就是挨着个测一遍,按定义走一趟。如果不按定义走,随意测几个样本值来“代替”平均值x-的时候,不确定性就出现了。需要强调的是时下最标准的用法是说“不确定性”,而不是“误差”。原本没有分布的平均值x-,因为人们“偷尖耍滑”了,就要产生“不确定性”了。这个不确定性的大小,取决于原来样本空间的分布偏差σ和抽样数目n的大小,具体的就是老八的那个公式了。

“拿一个最小刻度1mm 的尺子能不能准确到1个微米”是个比较唬人的问题。直觉上是不能。但是凡事儿都有“特殊情况”。特殊情况下,拿一个最小刻度1mm 的尺子可以测到1个微米的厚度。比如说一张纸的厚度,一般是微米级的。拿最小刻度1mm 的尺子是无法测量。但是不妨可以测量1000页为40mm的厚度,比如一本字典。这样一来,一张纸的40微米的厚度就可以“测”出来了。需要强调的是这时候有效数字是不会无缘无故地增加。也就是说,40.0mm不会变成40.00mm。

说到这里,老八混淆了什么事情就应该很清楚了。应该说老八也算是比较聪明的人了,但是依然会发生概念上地混淆。这是由于人脑结构的弱点,没有办法。理工科的人对数理上不同的概念比较擅长区别,而文科的人对感觉、感情上的微小差异有分辨能力。两个都兼有的,就是镜某这样的了。新年伊始,自我表扬一哈。因为免不了以后有田牛的“板斧”。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https://m.sciencenet.cn/blog-362400-401447.html

上一篇:小伙子们还在为精度的问题掐架
下一篇:立委按:深切同情被镜子横扫过的专家们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4 16: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