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探寻世界上最早的哀乐——孔子与颜回事传
张檀琴 2017-2-15 15:18
世界上最早的哀乐 ——孔子 与 颜回 事传 一、 孔子对颜回的厌恶 1 孔子是很喜欢颜回的,但是他曾经不喜欢颜回。证据是 《 论语 》 。 子曰: “回也,非助我者也。于吾言无所不说。” ( 先进第十一 ) 子曰:吾与回言终日,不违如愚。 ( 为政第二 ) 可见, ...
个人分类: 朝夕拾花-----诗意|3460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丰收作为一种灾害
热度 4 张檀琴 2017-2-15 02:31
一 暑假带孩子和朋友回老家农村,正值伏天的中午,路边大片玉米被晒得卷缩起来,叶子几乎被晒干,让人感到万分痛心,想到人们浪费粮食真是不应该。又想到朋友虽然多愁多病,多灾多难,但是看到这些玉米,他应该想到人类和这些玉米比起来,困苦又是多么平常。当然人类有人类的不利处境,人类有知觉,而植物没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3192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4
神经病骂神经病,社会一段秘史
张檀琴 2017-2-13 20:35
神经病骂神经病 ——解福柯的《疯癫与文明》 读书的时候,读到黑格尔在嘲笑康德,让我想起了一些往事。在生活中看到的许多事情,更让我觉得这些往事很有意思。 一 某工厂有七八千职工,人多了难免出人才,这个工厂就有两个著名的神经病,经常在厂区活动。 第一个神经病得病的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4066 次阅读|没有评论
记事,从中俄边境看苏联社会主义和他的“法治”精神
张檀琴 2016-10-7 14:57
同学小时候曾经生活在中俄边境(那时候叫中苏边境),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苏联人在对岸伐木,木材被吊到半空,停在那里,直到下个工作日和下个工作周才被放下来。 中国人老奇怪,为什么木材被吊在半空,苏联人在干什么? 原来苏联人特别遵守上下班时间,从来不加班,下班时间一到,随时停下手中的工作,在下班那一 ...
个人分类: 法学|22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基督教小叙事——大舅
热度 1 张檀琴 2016-9-24 20:50
大舅小时候很会讲故事,打工给人家推磨(那时候磨是石磨,推磨很费力),别的工人们都不让他干活,让他讲故事,他就高高地坐在某个地方讲故事。他能把《三国演义》都讲下来。 他考上了在太原的一个中专学校,假期回家结婚了,他的妻子比他小好几岁,也很漂亮。他就退学了。 大姨妈生了两个女儿以后, ...
个人分类: 法学|2663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看着蚕一次次脱掉生命的躯壳,我想
张檀琴 2016-6-25 17:43
看着蚕一次次脱掉生命的躯壳,我想,人为什么不脱掉他的躯壳,而人的躯壳又是什么?我想,人的躯壳不是他的皮囊,而是他的灵魂。人的灵魂才是他的躯壳,固然是我们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但是上面沾染多少污秽和尘埃,是那种肤浅和暂时的东西,应当一次次将它脱掉。不正是人的灵魂常常在束缚牵绊我们,腐蚀吞噬我们,甚至变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2725 次阅读|没有评论
蚕如何蜕皮
张檀琴 2016-6-10 19:51
蚕小的时候,干枯的桑叶表面经常有蚕吐上的丝,缠住蚕的足,把蚕困住,即使新鲜桑叶来了,蚕也不能脱身,不能到达新鲜桑叶。我觉得这是蚕的一种毛病。 但是今天在那些蚕丝上,可以看到挂在上面的蚕蜕下来的皮,主要是头部和尾部的蜕皮,数量比较多。这说明蚕在干枯桑叶上吐丝,是为了固定自己的身体,好把新的身体从旧的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13901 次阅读|没有评论
2016年的书房(拟《醉翁亭记》)
张檀琴 2016-5-14 19:21
2016年我的书房,一台电脑,一个网络信号,电脑旁边还有孩子制作的一个小纸盒,七八厘米见方,三四厘米高,是蚕结茧专用的,盒子里有一颗已经结好的白色蚕茧,蚕在茧壳里沉思,那种沉思是真正的哲学。盒子里有另一只蚕,正在吐丝给自己盖房子,框架基本建好,它还时不时搞一搞质量检测——用坚硬脑袋和有力的躯干推或顶框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1928 次阅读|没有评论
盖房子者——蚕
张檀琴 2016-5-5 12:54
蚕结茧之前,会排便干净,把“尿液”排干净。结茧前两天开始,消化率下降,大便呈现绿色,大概对腔肠有清洁作用,让人以为它在拉稀。为了把蚕茧固定和悬挂起来,蚕先制造主悬索,主悬索本身需要加固,蚕在主悬索上加上与侧面连接的悬索。主悬索排列成一个面,把它叫做悬索面。加固主悬索还有一个具体方法,在悬索面的两边 ...
个人分类: 木头记---------散文|24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