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书秦的科学空间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jinshuqin

博文

新书出版:《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外部性理论创新和应用》

已有 2510 次阅读 2011-9-16 22:33 |个人分类:专业视角|系统分类:论文交流|关键词:学者| 环境保护, 水污染, 流域, 外部性, 政策设计

拙作《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外部性理论创新和应用》已由冶金出版社出版,请大家捧场并不吝赐教。现把前言贴出来,供大家了解本书基本概要,也对成书过程给予我帮助的朋友致以感谢!

 

前言

    中国的环境保护工作是从水污染的治理开始的,近四十年过去了,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环境质量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遏制,反而在不断加剧。近年来,国家对于水污染的治理力度前所未有,主要水污染物COD排放量成为“十一五”规划的约束性指标,一票否决、区域限批、批量关停、环评风暴,新旧政策层出不穷,“十一五”减排目标超额完成。但是,中国的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水污染的治理将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需要通过良好的政策设计建立减排的长效机制,以实现水质的根本改善。

    中国流域水污染控制总体上而言存在两方面问题:(1)管理体制不顺:体现为地方政府过多地担负了具有跨界外部性特征的水污染控制责任;(2)政策手段缺乏设计:头痛医头甚至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较为严重。由于这两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政策的执行不力,各项管理机制(如信息、参与、监管、评估等机制)落后于实际需求。本书将针对以上问题,探索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的理论框架,并为我国水污染治理的实际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以外部性理论作为系统的环境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础,本研究是首次探索,这也是本书的最大创新之处和最有可能做出贡献的地方。外部性理论自提出100多年来,一直是经济学领域争论的焦点,可以说,正是对外部性的讨论导致了新制度经济学的繁荣。外部性也被认为是环境经济学的主要基础理论。但是,自环境经济学创立以来,40多年过去了,外部性本身并没有得到实质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1)自身概念的不清楚,与市场失灵、公共物品等概念之间的关系混乱,致使其缺乏独特的解释力;(2)只关注外部关系而忽视了实质的效应。本书首先从外部关系和效应两个角度重新定义外部性,进而将其具体到环境外部性,建立环境外部性理论的基本分析框架:包括外部性的主体、方向、范围、大小。基于外部性的分析框架,以问题为中心,建立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的基本框架。本书对于外部性理论的创新在于:

(1)明确定义外部性包含外部关系和客观影响两个要素,据此对环境问题进行初步的分类,进而提出解决环境问题的基本优先序,并一定程度上阐释了环境政策目标确定与环境政策手段选择的原则,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基于本书对外部性的重新定义,对内部化的形式进行分类,仅以货币形式内化外部关系的称为形式或货币内部化;既内化外部关系,又消除实质效应的称为实质内部化。解决外部性问题,关键是消除其影响,其次是内部其关系,并以此作为环境政策设计或评估的首要原则或标准。

(2)基于外部效应和外部关系,提出外部性“集中度”的概念,集中度反应单位外部关系中包含的外部效应。本书提出根据外部性的集中度进行政策手段的选择,为了以最低的监管成本追求政策的确定性和有效性,从集中度的高低,依次以命令控制、经济、劝说手段为主。

(3)建立环境外部性理论分析的基本框架,从主体、方向、范围、大小四个维度进行细化,环境问题可以在四个维度上进一步区分,这使环境政策目标确定、手段选择的依据更为具体。特别地,本书从不同角度探讨了环境外部效应的大小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相对外部效应、相对交易费用的概念,这两个概念对于政策收益的分享、成本的分担提供依据,这为将环境污染问题的经济分析与干系人分析的结合奠定了理论基础。

(4)梳理外部性、产权、交易费用、公共物品、信息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使之不再彼此含混不清。交易费用仍然是本书所要使用的一个核心概念,本书对于交易费用的类型划分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区分了识别和未识别的交易费用、实现和未实现的交易费用,并指出不同交易费用对于市场效率的影响。本书关于交易费用的论述,对于环境保护中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基于外部性理论,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的基本框架为:首先就是对污染问题的外部性属性进行识别,包括外部性的主体、方向、范围、大小进行识别,根据外部效应的绝对大小判断解决该问题可能获得的潜在收益,根据外部效应影响的范围选择合适的机构主导内部化的进程,根据外部关系的主体和外部效应的相对大小共同决定内部化(政策)的对象,最后,由所有因素共同确定内部化的手段,以期实现交易费用的最小化。具体而言,环境政策的目标(即内部化程度)由经济效率和政治意愿共同决定;对于跨界的水污染问题应当由上一级政府主导内部化的进程,主导的底线是掌握对企业排污行为的监管权和对地方政府的问责权;优先解决外部效应大外部关系简单的污染问题,从边际福利增加最大化的角度来说要优先解决相对外部效应大的问题;为了以最小的成本追求政策的可控性(确定性),外部性集中度较大的问题更多适用于命令控制手段,外部性集中度较小的问题更多运用经济刺激手段。基于此,我国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的基本框架是:

(1)政策目标:首要目标是实现可监控污染源的连续达标排放,通过持续减排,进而实现水质的根本改善。

(2)管理体制:建立“三级两层”的水环境管理体制,设置环保部的分局,代表中央直接监管跨省的污染事务。

(3)优先控制的领域:工业污染源方面优先控制造纸、化工、农副食品、纺织四个行业的排放;农业面源方面优先控制化肥农药的用量和流失;加强城镇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的建设,对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的工业废水进水水质进行控制。

(4)政策手段:以许可证制度为核心控制工业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无的排放;通过经济奖励、技能培训促进农民少用化肥少施农药等环境友好行为。特别地,建议采取“大赦”的方法促使企业申报真实的排污信息,以确保许可证制度具有一个良好的信息基础。

    本书共分8章,第1章为导论部分,介绍本书的选题背景、意义、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章为理论综述部分,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完整的回顾,由于第3章着重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发展,因此在第2章对于外部性理论没有过多的评述,此外还对政策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包括基础理论和分析方法。第3章为本书理论研究的核心部分,对外部性理论进行了创新和发展,在此基础上,结合政策设计的其他理论,建立了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设计的基本框架。第4~7章为实证研究部分。第4章简要地对中国流域水污染防治政策进行了框架性设计。第5、6、7章分别针对工业点源、城镇污水、农业面源进行了政策设计。第8章为结论部分,总结了本书在理论创新和指导实践方面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也指出了本书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本书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硕博五年我得到了导师宋国君教授无微不至的关怀,书中有价值的观点无一不是宋老师悉心指导的结果。宋老师门下诸多师弟、师妹在数据处理、实地调研等方面给予了极大支持。在此对恩师和同门表示由衷感谢!在人民大学就读五年,我还得到了张象枢、鲁明中、马中、邹骥、刘鹏、许瑞娜等老师的指点和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我还要把感谢致以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各位领导和同事,正是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使我能够以农村为阵地继续从事环保研究,也使得本书在农村环保方面的观点更加完善。最后我要把崇高的谢意致以本书所引用文献的作者,他们的杰出成就让我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当然,书中难免有所疏漏,不妥之处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https://m.sciencenet.cn/blog-400852-487159.html

上一篇:把握农业生产特征,破解农业污染难题
下一篇:导师给新书作的序

1 覃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2 1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