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分子医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对氢气生物学效应感兴趣者。可合作研究:sunxjk@hotmail.com 微信 hydrogen_thinker

博文

办杂志就像做生意

已有 5730 次阅读 2012-7-3 10:08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学者| center, border, middle, 杂志, 做生意

 
■孙学军
 
今天(6月29日)凌晨1点,2012 JCR(2011年期刊引证报告,SCI期刊影响因子——编者注)新鲜出炉,我大概浏览了一下,发现上周我预测的几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基本准确,错误范围都没有超过6%。随后就收到一些杂志的影响因子告知信。说明杂志目前对这个指标是非常重视的。
 
学术界都十分清楚的是,杂志影响因子和具体某篇论文没有直接关系,但自从影响因子问世后,随着名气的增加,影响因子这个笼罩在科研人员心灵空间的心魔一直在影响着科研人员的投稿取向。我们从一些杂志的影响因子现象中,可以隐约看见这个无形的影响力。作为一个普通的科研人员,你可以不关心影响因子,但影响因子会影响到你的行为。最近我作了一个初步的网络调查,发现绝大部分人尽管不是非常但都比较关心影响因子,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
 
由于杂志主办者都非常清楚影响因子的重要性,必然有一些杂志善意或恶意地炒作影响因子,其中合法或半合法手段包括以下这些。
 
一、大量发表综述。几乎所有以发表综述为主的杂志影响因子都比较高,其原因是综述本身属于次级文献,一篇综述中所涉及的问题一般都会远远超过论著,除非像Cell、Nature Med这样的著名杂志上的论著也会是非常系统全面的工作,一般杂志上论著都无法和综述所论述的问题比拟。单从参考文献引用的数量就可以明显区分。另外参考文献数量也会影响被引用几率,一般来讲,作者很习惯和关注那些引用自己论文的其他论文,也更容易引用曾经引用自己文章的文献。简单地说,一篇文章的参考文献越多,越容易被其他作者引用。
 
二、大量发表Letter。计算影响因子的时候,Letter类文章可以贡献引用次数,但不作为文章数量计算,因此如果一个杂志大量发表Letter类文章,必然导致影响因子的大幅度提高。这种情况在Nature、Science和Nature系列期刊中广泛采用。例如Nature Medicine杂志2011年发表的论著和综述论文总数量为221篇,而Letter283篇,2012年该杂志的引用总次数为1546,其中论著综述类论文的引用次数为1348,超过15%是非论著综述类论文的贡献。不过这也不能怪这些杂志,在影响因子出名以前,他们的前辈一直是这种发行模式。
 
三、强制引用。就是杂志给作者一个硬性规定,或者暗示作者多引用自己杂志的文章,这显然可以把引用次数提高上去。
 
四、名声效应。如果说前面一些手段大家过去讨论的比较多,这种名声效应似乎没有很多讨论。这方面的例子其实很多,例如Nature系列杂志,几乎每个新的杂志都会受到学者的追捧,影响因子都节节高升。2010年才发行的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2012年影响因子已经超过7。当然这些著名的出版集团,对论文的审核也足够严格严谨,这也是这些杂志影响因子比较高的重要原因。
 
影响因子本身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可以这么说,同样档次的杂志,如果影响因子比较高,作者投稿的意愿会增强,这成为该杂志提高内在质量的重要前提。有一个非常有名的杂志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甚至被认为是影响因子绝对的恶意炒作高手。但是你又不得不承认,该杂志的影响因子逐年增加,也就是说,正是因为影响因子影响到投稿质量,可以说这个杂志通过这样的手段抬高了自己的身价,获得了成功。
 
这个曾经被广泛声讨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杂志,其影响因子2006年后分别是2.234、2.878、3.121、3.469,随后迅速提升到2010年的6.8,2011年的7.078。如此短的时间内,这个杂志的影响因子可在合法的情况下突飞猛进,上述手段几乎都被充分使用。
 
杂志本身对影响因子也十分在意,例如笔者前几天就收到一封来信,描述自己杂志Antioxidants & Redox Signaling分数连年攀升的好消息。并为一本新杂志被加入数据库而高兴。
 
所以大家出来混,多是图热闹,杂志和生意一样,没有人气就没有生意。这个杂志至少用生动的事实给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影响因子喜剧。因此说,我等俗人千万别拿影响因子不当回事。它影响着你我他,全世界学术领域均无例外。
 
(http://blog.sciencenet.cn/u/孙学军)
 
《中国科学报》 (2012-07-03 A3 网谈)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174-588428.html

上一篇:氢气治疗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下一篇:氢气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信息

4 许培扬 李文亮 曾庆平 研学交流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