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ngpingya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ongpingya

博文

“论文大国”缘何没能造就“种业强国”?

已有 734 次阅读 2023-4-28 08:54 |个人分类:农业评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论文大国”何没能造就“种业强国”?

《光明日报》4月9日 发文“论文强国”缘何不是“种业强国”?“在世界作物育种领域论文量国家排名表上,中国、美国、日本、印度、德国分列前五,中国的作物育种论文约占这一领域全部论文量的20%。“然而,种业‘论文强国’缘何没能造就‘种业强国’?”在中国种子大会”上张延秋提出的中国种业之问发人深思。

点评:粮安天下,种筑基石,我国新品种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为何突破性的品种却不多?答案就在“两个80%”——我国80%的农作物育种人员集中在科研院所,而80%的种子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育种队伍和论文成果,但这些成果不少却在发论文、评职称后束之高阁,成为“铁皮柜里的成果”。“论文大国”没能造就“种业强国”,突显科研与企业“两张皮”现象。

农业科研领域对此问题认知存在两种截然不同意见:一是“科技育种成果不能靠企业,要靠科研院所,企业需要科研院所给插上科技翅膀”。南京农业大学盖钧镒院士说,要大力推动院所高校的育种技术、种质创新等基础性、公益性育种研究;支持企业的应用性研究及其商业化运作,通过产学研紧密结合,促进科研院所和种子企业联合攻关。另一种意见“科研单位应着力提升种业基础性公益性服务能力和水平,夯实种业创新基础,为企业育种创新提供不竭的科技源泉”。沈阳农业大学陈温福院士说,围绕这个目标,科研单位一方面做加法,加强其基础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一方面做减法,把商业性、竞争性领域的事情交给企业。孰是孰非?

种子企业必须建成为农业科技的载体,只有创新的体制机制跟上步伐,才能加快种业的发展进程。目前实质性科技领先的种子企业屈指可数,如此下去则中国种业将失去竞争能力和机会。政府对种子企业的评价,关键是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要构建以大型种业集团为龙头、以专业化种子企业为支撑、以服务型种子企业为配套的企业集群,引导企业建立自己的创新平台,开展研发、合作和人才培养,实现种业强国的目标。

分享:

 




https://m.sciencenet.cn/blog-413-1386049.html

上一篇:种业老板最犯愁,套牌种子遍地流!
下一篇:拯救大豆呼声令人震撼——“中国大豆沦陷廿年祭”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7: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